索 引 号 | H015/2023-72889 | 成文日期 | 2023-06-15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文号 | 萧农提字〔2023〕16号 | 有效性 |
沈月芳委员:
感谢您对“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针对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三方面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对相关科室进行传达并要求根据我局职责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做出反馈,现就您的建议做出答复如下:
一、关于“引进培训专业人才”
一是创新农技人才吸纳方式。2023年,我区开展了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工作,和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定向培养5名大学生,毕业后到我区相关镇街农技推广岗位工作。通过定制化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紧盯乡村振兴的新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素质、良好思想道德、热爱农业、能胜任基层农技推广岗位的青年人才,激发他们投身农业行业、扎根乡村基层的热情,充实基层农技推广力量。
二是持续抓好农民素质培训。一直以来,我局十分重视农民素质提升工作,紧跟省、市、区关于农民素质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围绕我区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聚焦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培训。特别是对纳入我区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内的各类人员开展以提升生产经营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技能水平和创业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主的培训。在形式上,创新地利用农广校的资源与平台,在农民素质培训中将培训与中专学历教育相衔接推进农民培育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考证相结合,培养高技能农业人才,提升农业从业者知识水平。接下来,围绕农业“机械强农”行动,我局将进一步推进农机素质培训与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强化职业资格培训,对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无人机等驾驶操作有从业资格要求的,每年将至少开展二次培训,让从业人员尽快能取得资格证。持续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农机作业人员驾驶操作、维护保养技术能力。加强对农机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适应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是发挥创业群体示范带动。近年来,萧山区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创业创新,制定认定标准、提高质量、全面推进农创客培育工作。目前,我们全区农创客入库人数共有900人,其中21年22年,入库人数668人,今年截至目前,上报232人,我们力争在9月份全面完成农创客300个的培训任务。2022年以来,我局推荐的朱观扬、丁钱华,都相继成为杭州市“乡村振兴十佳农创客”,遴选有示范带头作用的杭州市金迈田种养殖有限公司为省农创客示范基地。为提升农创客的创业创新与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我局还推荐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参加全省农创客大培训,进一步帮助头部群体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二、关于“壮大集体经济”
一是国企结对,助村发展。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发布《关于调整国企帮村结对方案的通知》,对国企帮村结对的区领导、国企进行调整。根据区政府常务会议要求,五家结对国企在6月底前资助每个结对村不少于50万元资金或项目。目前2023年度帮扶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
二是积极引导,规范发展。由我局牵头,多次邀请职能部门、相关镇街、强村公司代表,就进一步规范全区强村公司运行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起草知道细则。进一步引导以村村联办、村企联办等方式组建强村公司,拓展村集体经营功能。截止6月底,全区累计设立强村公司14家,参与村集体90个,注册资本近7.4亿元。
三是项目落地,力求缩距。发挥平台经济效应,全力推进全区性共富项目落地。在敦促投资款及时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共富项目收益支付周期。6月6日,上半年投资收益款已拨付到位。
四是要素倾斜,实效助力。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区将财政资金、土地要素、人才引进等要素资源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全面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今年10个镇街共申报19个项目用地,经审核上报7个项目,拟申请建设用地59亩;截止6月份,共有6个巩固提升项目入库。为村集体发展巩固提升提供扎实基础。
三、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因地制宜,加快休闲农业发展。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和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转变,我们结合南部乡村特色亮点,大力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循环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像目前,我们结合当地特色,推出了杨梅节、樱桃节、葡萄节、蓝莓节等一些特色水果采摘节展,有梅花、粉黛、五彩田等农田观赏节目,有年糕节、年鱼节、蔬果展示节等农事体验等活动,推出了楼塔古镇、进化欢潭、临浦横一等美丽乡村游线路和河上抗战纪念、戴村郊野运动等红色主题、体育主题、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开发了河上东山村等乡村特色旅游产品,蓝海小镇、洼里花海、浩楠农业、博帆农业等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园已经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二是大力扶持,政策引领新发展。2022年出台《萧山区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新标杆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萧政办发〔2022〕37号),对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产业发展明确方向。2023年配套制定了相应的财政扶持实施细则和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补助的具体执行标准和范围,进一步提振农业发展信心,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投身农业热情,确保萧山农业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多措并举,破解用地落地难问题。目前,在萧山区分区规划编制中,规划自然资源萧山分局全面调查农业产业项目和农业设施项目现状与规划情况,要求各镇街上报项目诉求,明确项目类型、选址和建设内容,紧抓杭市总规编制的窗口期,将农业产业和农业设施项目布点在规划中进行落实,并且在规划中预留一部分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选址无法明确的农业产业和农业设施项目需求。区农业农村局按照用地计划精准化、差别化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分配新增农业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优质项目尽快落地,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四是注重品牌,扩大品牌集聚效应。萧山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萧山本味”于2021年5月正式发布,采用“政府主导、国有资本运作、市场化推广”三位一体运营模式,成立了品牌建设工作专班,确定乡村振兴集团为具体运营主体单位,为“萧山本味”落地打下基础。到目前,“萧山本味”已开设1家农产品展示中心、5家授权店,授权21家企业使用“萧山本味”商标,使用“萧山本味”商标的企业年产值达20亿元。下阶段,将重点对品牌发展情况开展综合性调研,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品牌形象和运营指南,加强品牌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浙食链”数字赋能建设,完成集体商标及附属IP形象商标注册登记,建立品牌授权管理机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实行动态管理。
五是弘扬文化,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我们根据萧山实际,因地制宜,紧紧把握“生态宜居”、“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全市率先编制《萧山区美丽乡村创建导则》和《萧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手册》,明确总目标、具体要求和阶段性任务,加强规划内容、深度、定位以及建设工艺等的引导。为避免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千村一面”状况,积极推动我区乡村文化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各乡镇追求个性化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自我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累计启动126个整治村、182个提升村和36个示范村,逐步打造“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全域美丽乡村。同时,近年来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和农村公厕综合整治全覆盖。秉持“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理念,大力开展农村“九改五清”工程,累计拆除违建2万余处、120余万平方米,清理垃圾堆积物30余万吨,补植绿化20余万平方米,全面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系统推进乡村经营夯实环境基础。
再次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我们将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新使命新要求,巩固成果、持续发力。也衷心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和支持“三农”工作,我们将主动作为,创新突破,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
2023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