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1/2023-72772 | 成文日期 | 2023-08-10 |
发布机构 | 区政府办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今年以来,区政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始终锚定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的发展方向,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基本路径,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贯彻落实省委三个“一号工程”、省政府“十项重大工程”和市委“两场硬仗”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聚力办好“三件大事”,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7.1亿元,同比增长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5个、0.2个和0.1个百分点。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亿元,同比增长8.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5423元和29142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7.6%,收入倍差缩小至1.56。荣获4项省政府督查激励,数量全市第一。
主要抓了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亚运保障由筹转办。赛事准备全程保障。17个亚运场馆全面进入运行阶段,顺利举办2023亚洲克柔术锦标赛、CBA总决赛等15场测试活动。打造数智亚运驾驶舱,实现亚运任务一屏统览、赛时态势整体感知、决策指挥精准有效。完成安保交通、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9个业务领域11项外围保障方案,城市运行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城市环境全面提质。举行亚运倒计时100天暨“当好东道主 奋战一百天”亚运保障总动员誓师大会,优化调整亚运运行保障总指挥部,深入开展三大提升行动。高标准承办全国“无废城市”建设现场会和“无废亚运”高峰论坛。完成10个高速公路入城口整治,推进22条通勤道路及沿线环境提标改造,机场高速入城口项目荣获全市“赛马”优秀项目。第三次夺得“大禹鼎”银鼎。14个区控及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空气优良率达到82.3%,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城市功能全速提档。扎实落实规划编制攻坚工作。纵深开展新一轮交通“补链强链”行动,配合推进地铁轨道四期、杭州中环萧山段、杭绍甬高速杭绍段等省市项目建设,加快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征迁、彩虹快速路东延工程、保税大道南伸等前期工作,开工建设104国道先行段、亚太路东伸、义大路二期等项目。永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先行实施滩地整治,海塘安澜工程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城市文明全域提升。深入实施“迎亚运 讲文明 树新风”城市文明大提升行动,聚焦小区环境、交通秩序等10个方面开展攻坚整治。在重点区域建成标准化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矩阵。开展“奔竞萧山˙礼上网来”网络文明十大行动、“大咖进社区”文明好习惯宣教活动、“爱萧山 爱亚运”群众性主题活动等一系列特色活动。
(二)高效承接省级重点工作。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坚持“数实融合”,着力推进“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新智造梯队培育工作,全力打造产业数字化第一区。化学纤维产业大脑、机器人产业大脑入选省级试点,数量列全市首位。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构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格局,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范式”成功入选省首批创新深化试点。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全面攻坚。市场主体突破24万家。在全省率先设立并全域启用三级联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相关改革经验获得省市认可。政务服务“数智化”标准化项目获批国家级试点。持续推进“亲上加清”工程,建立企业诉求“一键直达”机制。大力推广工业用地出让前“模拟审批”工作,实现平均提速85%以上。落地全省首个境外自然人企业开办全程“零见面”项目。“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考核跃居全市第二。“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聚力推进。《深耕“地瓜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萧山样本》获评全省首批“一号开放工程”最佳实践案例。承办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现场会,创新实施入境特殊物品安全联合监管机制。加快总部经济回归,回归工业产值68.2亿元,打造了以“恒逸模式”“荣盛案例”为亮点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市级总部企业认定数达59家,位居全市第二。“十项重大工程”细化落地。84个项目列入“十项重大工程”,总投资达3070亿元。星级评定再创佳绩,“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供稳价等4个工程获评5星,较一季度增加3个,3星工程实现清零。
(三)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政策绩效精准集成。出台“奋力拼经济、勇夺开门红”政策28条,兑现政策资金19.44亿元。制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48条和21项配套政策,“1+N”政策体系完成构建。顶格承接省市“8+4”政策体系,下达财政支持资金112.7亿元。三次产业提质增效。荣获浙江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浙江制造天工鼎”。“三量四化五制”工作方法得到省市推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较去年底回升5.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3个平台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试点,总数居全省首位。金融业加快发展,本外币存贷款余额首次双双突破七千亿元。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实现平稳增长。市场需求有效提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7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全市第一,增量贡献全省第一。1-6月出口456.8亿元,增速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全市11.5个百分点,规模全市第一。全省首个推出广交会政府“包机、包送、包住”的“三包”服务,积极推进“Xiao往全球”行动,获评浙江省十佳外贸强县(市、区)。
(四)项目攻坚持续突破。项目招引再上台阶。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6个、总投资513.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130亿元的新能源材料和器件模组制造项目成功落地,实现百亿级产业项目招引零的突破。总投资35亿美元的荣盛沙特阿美并购项目刷新民外合资新纪录。推进机制持续完善。建立健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区领导分级联系机制、重大项目建设每月例会机制,项目建设实效持续提升。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27.5亿元,同比增长11.1%,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业投资80.26亿元,增长31.8%,创近5年新高。24个省“千项万亿”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297.8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88.9%。3个产业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获得156亩土地指标奖励。13个服务业项目列入省服务业“百千万”工程,数量全市第一。要素保障再接再厉。71个专项债储备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资金需求122.8亿元。成功发行专项债14.9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427万元,均居全市第一。低利率科技贷款总额超80亿元。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96亩。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全球存托凭证(GDR)项目。启动新建国资工业标准厂房155万方。
(五)平台引领走深走实。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蓄势腾飞。推进1481户农户征迁,启动348家企业征迁。示范区发展服务中心挂牌运行,实现“办事不出示范区”。萧山国际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总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投用国内首个“多层结构+智能化”国际货站,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担当作为。率先实现百亿级项目成功落地。江南科技城建设有序推进。高端新材料特色产业平台成功入选首批市级“一园一主业”特色产业平台创建名单。3家企业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经开区国控集团获得双AAA主体信用评级。钱江世纪城扩容提质。利群河东单元(原未来总部社区)纳入钱江世纪城拓展区块,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新增税收“亿元楼”6幢。钱江世纪城国资公司揭牌运行。湘湖˙萧滨合作区有界无域。完成湘湖˙萧滨合作区体制机制优化。完成《“中国视谷”发展规划》编制,总规模3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成功落地。“中国视谷”入选工信部“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首批目录。湘湖新一轮系统提升正式启动,组建湘湖智库,与西湖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共唱“西湘记”。
(六)转型升级提速加码。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新招引五大产业生态圈项目占比82.2%。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等3个集群入选协同区。携手龙泉市获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结对促共富示范创建县(市、区)。细化“2+3+X”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产一方案”,出台“4+4”现代服务业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强化“一链一园”,膜材料小镇、直播产业平台、工业视觉产业链等加快推进。“腾笼换鸟”强势推进。入选全省首批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区域试点,为全市唯一。启动重点行业集中入园工作。整理形成可利用连片空间1387亩,盘活工业用地3057亩、处置挪作他用997.68亩。消化“批而未供”6586亩、“供而未用”10086亩、盘活低效用地5048亩。出台镇街工业园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省级小微企业园3家,新增数量全市第一。创新驱动赋能发展。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区块二期项目正式启动,湘湖实验室一期科研平台正式启用。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06家,新增数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完成技术交易额70.9亿元,同比增长230%。各科研平台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18家。新增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累计56家,稳居全省第一梯队。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38.32亿元,同比增长15.6%,增速全市第二。“五企培育”卓有成效。2023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萧举办。新认定省专精特新企业131家,数量全省第一。新增国高企211家。拥有上规模民企74家,数量全省第一。上榜省创造力百强企业3家。新增上市企业3家,创近5年历史新高。新上榜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13家,总量再创新高。
(七)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优质优享。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扎实推进公共场馆科普化改革全国试点。提速推进75个学校项目建设,24个项目将于9月启用。高考一段上线占比82.28%,高出全省平均22.28个百分点。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建设项目有力推进。省妇保钱江院区正式开业,省皮肤病医院总部落户萧山。新增养老助餐服务机构27家,实现村社全覆盖。学前教育提升工作、推进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民生保障普惠兜底。累计发放就业补助资金0.9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各类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9.57%,创历史新高。优化工资性收入分配格局,企业“以技提薪”经验在省市典型宣传。不断完善“1+8+2+X”大救助体系,“善行萧山”大慈善品牌不断打响。综合提升改造老旧小区159栋、40.51万平方米,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完成回迁安置4587户。共富实践亮点纷呈。持续擦亮“千万工程”源起地金名片,圆满协办全国性共同富裕工作现场会,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考核优秀等次。交通共富指数再获全省第一。13个乡村振兴示范带加快建设。7个社区入选全省首批现代社区名单,累计创建10个省级未来社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成功创建5个省级未来乡村、2个省市级城乡风貌样板区。组建强村公司14家,涉及村90个,注册资本近7.4亿元。243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占比提升至72.3%。文化兴盛蔚然成风。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在湘湖启用,世界旅游博览馆正式开馆,第四届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成功举办。成功入选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地区。“萧山萝卜干”“老大昌酱品”成功创建省级非遗工坊。萧山花边非遗生活馆和钱塘潮涌文化展示馆建设运营。群众诉求加速落地。195件代表建议和292委员提案完成办理,区领导领办建议全部完成。10件民生实事按照节点有序推进:
1.义桥三小新建等6个项目已完成,萧山十中艺术中心扩建等6个项目已完成95%;区青少年未来发展中心已完成软装招投标,工程量完成65%;青少年宫义桥镇分宫工程建成投用,新塘街道罗婆路分宫、盈二分宫已完成。
2.新增婴幼儿成长驿站24家,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670个,其中普惠托位435个。
3.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203张,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180名,已将4351名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纳入“安居守护”服务。
4.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1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6405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3205人。
5.新建(迁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开展居家康复护理2271例,建设家庭病床342张;完成70岁以上在萧浙江户籍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摸底;完成新增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100台;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员1万名。
6.已帮扶9340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新增残疾人稳定性就业123人;实施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126人;完善提升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20处。
7.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开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351套(间);既有住宅电梯加装74台;完成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6个;安装居民小区消防“生命通道”智能预警监控系统22套。
8.新增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2条、城乡公交线路6条;打通城市“断头路”1条;新增地铁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点10处、非机动车停车泊位2000个;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提升改造及维修村级公路100公里正在有序推进中。
9.完成省级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9个,全域文化管家正在推进村社覆盖,新建乡村博物馆4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超20万平方米,其中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超6万平方米;新建社区级公园5个。
10.完成未来社区建设7个,完成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建设2个,14个未来乡村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八)治理效能不断巩固。数字化改革成果丰硕。全力推动“三网融合”整体智治建设,加快实现“一屏观萧山,三网管全域”。“智慧印章”入选省村社智治十大模式优秀数字化应用。“小病慢病不出村(社)”五大数字化服务体系入选2022年度全省综合医改“十佳典型案例”。“房地产全生命周期监管”等多跨应用场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破题深化。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国企重组改革,完成“4+3”体系框架搭建,推动国企做大做强做优。纵深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统筹“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检查频次较去年整体下降67.3%。深化“交治融合”改革,构建“2+8+12”交通管理现代警务机制。安全稳定底线坚决守牢。全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顺利通过省安委办综合评价验收。有效应对“杜苏芮”等台风侵袭,实现了“少损失、零死亡”。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现区安委办、区消安委办合署办公。创新“网格+行政执法”联动机制,持续加强区镇两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消防专业监管执法力量。开展风险隐患十二大专项治理行动,全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5%和19%,交通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1.43%和19.05%,刑事警情、治安警情、电诈发案同比分别下降14.12%、6.48%和2.44%。未发生命案、火灾亡人案事件,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大事件,信访生态总体稳定,平安建设形势整体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