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13/2023-72253 | 成文日期 | 2023-07-21 |
发布机构 |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含住房) |
文号 | 有效性 |
徐建芳代表:
您在区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将老旧安置房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意见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工作的关心,您所提的建议非常中肯,也一针见血的提到了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近年来,按照省市总体部署,坚持“范围全覆盖,应改尽改,水平全提升,注重长效”的原则,以“最多改一次”为标准,融入未来社区理念,持续推进旧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2022年底,历时改造14年,改造涉及社区29个,住宅楼1769幢,面积385万平方米,受益家庭49928户。2023年,萧山区将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向细走深,把“未来社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种提升形态,采取综合整治、功能完善、文脉保护等综合性改造模式,不断健全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模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加强顶层设计。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指引下,萧山区老旧小区“有机更新”提质升级的理念不断更新、思路不断清晰。在理念上,由侧重“单个项目”改造为主,向注重城市相融共生,推进“片区化”改造转变;在目标上,由“单个小区改造”向“片区式有机更新”转变,推进相邻小区周边联动改造、整个片区统筹改造。编制完成《萧山区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着力全域统筹部署,全面摸底梳理区域范围内老旧小区、潜力空间、社区生活圈公共设施等相关信息,以片区为单元做深做细前期工作,最终确定片区改造单元68个社区,其中未来型社区21个、综合整治型33个、基础改造型14个,加快补充老城区民生设施短板,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杭州市萧山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按“先急后缓、综合统筹” 的原则,以连片改、综合改、整体改的方式,并充分融入未来社区场景建设,实现改造一片,完善一片,迭代升级“未来社区型、综合整治型、基础改造型”不同类型改造标准和“标配+选配”菜单式改造内容,指导各镇街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旧改工作。
创新机制体制。为加强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联动推进、齐头并进,去年区成立现代社区(未来社区)建设专班实体化运作,建立工作例会、月度通报工作机制,多次现场调研交流,落实常态化调查研究、指导服务、落地推动,推进调研指导全覆盖,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创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工作迈向纵深。制定《萧山区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技术导则(试行)》,从建筑本体修缮、基础设施改造、小区环境整治、服务配套齐全、文脉传承挖掘、片区统筹提升等方面,规范改造原则和改造标准。立足片区式改造,通过拆违腾空间、连片拓空间、改建增空间等多种手段,为公共服务设施落地“挤”出更多空间,努力做到关键要素全覆盖,形成“5-10-15分钟”便利生活圈,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的美好家园。
完善长效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既是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基层治理的“民生大事”,把“小事”干好、将“大事”做实,是萧山区做好民生实事的初心与决心,萧山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老旧小区改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牢牢把握“党建引领、民意优先、共建共享”这个主基调,做足民意调查,逐步调整优化改造内容,做深做细做实改造方案,推动小区居民达成改造共识,提升改造精细度、满意度,把“红色旗帜”插到群众家门口,让居民愿景变成小区风景。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在物业管理中深化数智赋能,正在加快建设未来社区基础服务系统及综合物业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一体化、服务智能化水平,形成更多基层治理的“萧山样板”。
根据省市等相关文件精神,和《杭州市萧山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我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改造范围为萧山区国有土地上2000年底前建成,近5年未实施综合改造且今后5年未纳入规划征迁范围的城镇老旧小区;2000年(不含)以后建成,但小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明显不足、物业管理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小区。
针对您所提到的世纪城辖区安置房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计划的建议,根据区相关规定,可以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但相关费用需原安置房建设出资的责任主体承担,不纳入区级财政补助范围,故相关改造计划需属地街道落实改造资金并梳理改造计划后上报, 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会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审查项目报区政府同意后实施。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
杭州市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