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 引 号 | H017/2023-72015 | 成文日期 | 2023-07-17 |
发布机构 | 区商务局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序号 | 任务内容 | 细化量化的年度目标 | 完成情况 | 进度 | 问题与困难 | 下一步工作打算 |
1 | 打响“亚运主赛地,消费首选地”品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 | 第一季度:开展节展活动,发放汽车消费补贴,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7亿元。 第二季度:招引新能源汽车销售企业落户萧山,提供增长新动能,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0亿元。 第三季度:借势亚运盛会,释放消费潜力,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00亿元。 第四季度:高品质办好第十五届萧山购物节等大型活动,冲刺全年红,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0亿元。 | 1-5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全市第1,增量贡献率全省第一。 | 58% | 无 | 继续开展助企服务、促消费等活动,推动实现全年社零冲千亿目标。 |
2 | 深化“五新消费”全省试点,大力发展新消费、新零售、夜间经济,建设省、市智慧商圈和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220个。 | 第一季度:出台支持新消费新业态发展政策,召开市心路商圈省级智慧商圈创建专题协调会,指导浙农东巢艺术公园筹备落日夜市2.0版本,协调空港新天地广场夜市审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50个。 第二季度:制定《萧山区夜间经济打卡点及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评分细则》,用好“五一”“6.18”等节点开展促进新消费活动,累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100个。 第三季度:利用暑期夜经济热点,举办10场以上夜间经济活动,组织赴先进地区考察夜经济发展经验,推动市心路智慧商圈省级智慧商圈申报评选,累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200个。 第四季度:“五新消费”全省试点取得突破,力争获评一家省级智慧商圈、一家市级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累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220个。 | 市心路商圈省级智慧商圈工作稳步推进,迎接省级创建验收;开展美食地标打造专题调研,计划围绕东巢艺术公园等场所,打造全省知名美食地标;累计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150个。 | 67.0% | 无 | 继续推进智慧商圈和美食地标打造工作,打响萧山新消费品牌。 |
3 | 迭代新电商扶持政策,推动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发展。 | 第一季度:协办浙江省网上年货节,组织开展萧山区网上年货节,出台新电商扶持政策,举办农村电商培训1场。 第二季度:开展直播电商培训5场,举办农村电商培训2场,指导企业开展“618”电商大促活动。组织申报并兑现电商政策,支持直播电商、网红经济发展。 第三季度:开展直播电商培训5场,组织相关人员赴网红经济发展较好地区考察学习。 第四季度:开展直播电商培训5场,组织区内企业举办双十一促销活动,开展年终促销。 | 服务全区电商企业顺利开展“618”电商大促活动,开展各类电商培训累计达9场。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1-5月,我区实现网络零售434亿元,同比增长9.1%,总量排名全省第五。 | 72.0% | 无 | 加强电商业务培训,加快电商政策扶持兑现,大力支持直播电商、网红经济发展。 |
4 | 推广使用消费券,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消费。 | 第一季度: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消费,围绕“红火过大年”“活力暖春”开展系列活动20场以上,发放汽车消费补贴5000万元。 第二季度: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消费,围绕“活力暖春”“清凉盛夏”开展系列活动20场以上,根据消费市场情况,视情研究是否发放消费券。 第三季度: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消费,围绕“清凉盛夏”“亚运盛会”开展系列活动20场以上,根据消费市场情况,视情研究是否发放消费券。 第四季度: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消费,围绕“岁末热潮”开展系列活动20场以上,根据消费市场情况,视情研究是否发放消费券。 | 针对区内汽车企业及消费者需求,分三轮发放1.2亿元汽车消费补贴,发放金额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政策惠及消费者超过2万人,共计撬动38亿元左右的社零增量,拉动半年度限上社零增长16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已完成兑付超7000万元,为全市补贴兑付最高效的区县。开展新能源汽车走进大家活动等系列促消费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 | 81.0% | 无 | 继续开展“亚运主赛地 消费首选地”系列促消费活动,鼓励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绿色家电等大宗消费。 |
5 | 推动自贸制度成果转化,加速赋能全区发展。 | 第一季度:聚焦数字贸易等领域改革突破,打造2个全省自贸标志性成果,推动资金自由化便利化等。 第二季度:聚焦临空枢纽等领域改革突破,打造1个制度创新案例,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运输自由化便利化、人员往来自由化便利化等。 第三季度:借力亚运主赛地和入境东道主的东风,打造1个制度创新案例,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人员往来自由化便利化等。 第四季度:聚焦临空经济示范区和江南科技城发展,打造1个制度创新案例,赋能带动全区发展。 | 截至6月底,我区已打造“全球首届数字贸易博览会成功举办”等4个全省自贸标志性成果;打造“入境特殊物品安全联合监管机制率先落地破解生物医药产业瓶颈制约”等5个市级制度创新案例,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作用不断体现。 | 100.0% | 无 | 继续推动自贸制度成果转化,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和制度创新案例,加速赋能全区发展。 |
6 | 实施“双百竞赛”行动,持续打响“Xiao往全球”外贸品牌,出口增长8%。 | 第一季度:开展“Xiao往全球”推介活动,组织7团100家次以上企业出海。 第二季度:召开“Xiao往全球”推介会总结会,提升出海参展服务联盟服务质量,组织5团100家次以上企业出海。 第三季度:组织5团100家次以上企业出海。 第四季度:组织3团80家次以上企业出海,全年出口力争增长8%。 | 做好第133届广交会萧山企业参展拓市保障工作,全省首个推出广交会政府“包机、包送、包住”的“三包”服务,助力企业出海拓市。1-4月,全区实现出口总额306.97亿元,同比增长13.7%,出口总额位居全省第六,全市第一。 | 76.0% | 无 | 继续开展“Xiao往全球”系列推介活动,持续打响“Xiao往全球”外贸品牌,服务外贸企业出海拓市,力争外贸出口快速增长。 |
7 | 成立出海参展服务联盟,完善“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提供拓市场全方位支持。 | 第一季度:成立出海参展服务联盟,提供一站式服务,走访服务企业40家以上。 第二季度:组织企业出海拓市,走访服务企业40家以上,帮助企业解决参展、签证、办理通行证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季度:组织企业出海拓市,走访服务企业40家以上,帮助企业解决参展、签证、办理通行证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季度:组织企业出海拓市,走访服务企业30家以上,做好工作总结,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 助企出海拓市场,做好第133届广交会萧山企业参展拓市保障工作,全省首个推出广交会政府“包机、包送、包住”的“三包”服务,为近千名企业参会人员提供免费乘机、集中住宿、统一接送服务,全过程跟踪保障企业有序、有效参展。 | 77.0% | 无 | 继续服务外贸企业出海拓市,推动出口快速增长。 |
8 | 建设区对外贸易能力提升中心,加快建设“制造业+跨境电商”孵化器。 | 第一季度:谋划能力中心整体运行方向,对接落地物理空间。 第二季度:研究论证选址具体方案和建设总体方案。 第三季度:打造标杆企业,复制推广经验;举办沙龙活动,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对接物流服务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第四季度:复制推广标杆企业模式,推动跨境电商赋能制造业企业发展。 | 推动专家团队库开展研策,拟依托跨境电商知识服务中心或自贸大厦为载体,打造区对外贸易能力提升中心。 | 50.0% | 无 | 加快建设区对外贸易能力提升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
9 | 服务保障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模式。 | 第一季度:对接省市商务部门,掌握第二届数贸会筹备情况及对我区的工作要求。联动人行萧山支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排摸区内涉外企业并建立清单。 第二季度:走访调研镇街和企业,初步建立第二届数贸会参展企业候选名单。会同人行及区内开展数币业务的银行,开展涉外企业调研走访行动,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场景中的应用需求。 第三季度:根据上级商务部门要求,组织协调我区数字贸易企业、专业观众报名。会同各银行机构,联动区外跨境支付机构,创新拓展跨境结算应用场景。 第四季度:做好企业参展、观众组织、现场保障等工作,确保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萧顺利召开。争取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新模式落地萧山区块。 | 完成与省市业务处室前期对接,确定第二届数贸会将于11月中旬召开,将按一类展会开展筹备。数字人民币业务在湘湖景区实现全场景应用,在出租车领域进行应用推广。 | 50.0% | 无 | 根据省市部署,配合做好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筹备工作。继续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探索跨境结算新模式。 |
10 |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 第一季度:制定2023年区级储备粮(油)轮换计划,规划全年轮换任务;开展“五送下乡”活动,宣传全年收购政策。 第二季度:制定2023年小麦收购政策,抓好小麦收购,推动粮食收储质检信息化系统应用。 第三季度:制定2023年早稻收购政策,抓好早稻收购。 第四季度:制定2023年晚稻收购政策,抓好晚稻收购,推动新开河粮库迁建和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项目开工,全年订单粮食面积和数量稳中有升。 | 经多部门联合会商,已起草2023年小麦收购政策,拟向区政府请示同意后执行。粮食收储质检信息化系统已建成上线,在各库点小麦收购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采集实现实时性、公平性、透明化,避免了“人情粮”的廉政风险。 | 50.0% | 无 | 抓好早稻、晚稻收购工作,确保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