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28/2023-71219 成文日期 2023-06-28
发布机构 规划资源萧山分局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文号 有效性

对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6-28 17: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萧山分局
分享:

来江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加强萧山区山体滑坡预防及管控的建议》收悉。经我局主办,现答复如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重大。根据《杭州市萧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我区现有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287.7平方公里, 其中高易发区面积5.2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戴村镇骆家舍村、楼塔镇岩山村、岩上村、萧南村、河上镇东山村等;中易发区面积34.81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戴村镇、河上镇、楼塔镇、蜀山街道等;低易发区面积247.64平方公里。

根据萧山区气象局报告,预计2023年我区汛期(4~9月)气象灾害影响程度中等偏差。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略偏少。其中春夏季强对流天气较频繁,梅汛期降水偏少明显,6月上旬到7月上旬为降水集中期,易发生暴雨洪涝、内涝和地质灾害。高温干旱期内高温日数偏多。台汛期内有1~2个台风明显影响我区。

我区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落实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要求

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十四五”规划纲要等文件都明确要求重视灾害风险评估。2021年3月19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44号),提出要“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各项措施落实”,“做好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好 '十四五'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和应急预案,统筹协调好地质灾害防治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加强风险源头管控与综合治理”。2023年4月自然资源部印发《2023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强调“从强化认识,落实职责;持续推进重大基础工作;做好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等3方面作出部署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杭州市从2020年开展并完成了《杭州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选址论证项目如居住地、公路铁路的修建路线、水坝桥梁地点的选择、旅游地址等都会进行细致的选址调查,召开评审会收集相关部门和镇街意见评估地质灾害风险,方案后期开展公示接受群众反馈监督,达到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的目的。

二、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由隐患管理向隐患风险双控管理转变

近年来,萧山区先后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萧山区地质灾害风险普查等专项调查,查明了一批地质灾害隐患,但地质灾害通常隐藏于地表下,加之目前对成灾机制、成灾模式等这些规律研究不深入,使地质灾害隐患无法得到准确辨识。因此,需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切实纠正和克服防汛防台“四种错误”思想,完成“三个转变”,即隐患点管理向风险防控转变,地质灾害防治要实现从单一部门应对单一灾种向多部门联动应对灾害链转变,从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并重转变。

在2021年6号台风“烟花”期间,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萧山分局全员严阵以待,按照防汛工作规定和预案,全面落实巡查排查、信息报送、值班值守工作机制。组织原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专家,对全区16个镇街的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排查复查。台风期间,落实分局班子领导、相关科室共143人进行巡查值守。其中,规划资源系统干部“驻乡进村”人数123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力量4组12人,出动人员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共计663组1846人1753点次。发布预警短信3000余条,对全区31处地质灾害红色预警点指导避险防灾,对新增的65处地质灾害灾险情点,协助镇街对人员进行撤离,共计撤离3577人。对已转移人员的风险防范区和新发现的地质灾害点,组织6个地质技术工作组,通过采取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解译、综合研究等多种手段进行安全调查评估,经地质灾害专家综合研判认定后,允许撤离人员安全、有序返回。在65处新增调查点中,对已确定需开展综合治理的29处调查点,立即部署开展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治理。对需要清理的36处调查点,再次进行调查回访指导。

2022年“轩岚诺”和“梅花”台风期间,按照预警响应等级和上级要求,局领导班子成员24小时值班,领队下沉服务,靠前指挥,全力以赴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镇街应急处置提供专业指导,发送预警短信2800余条,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较好保护,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答卷。

对戴村镇骆家舍村实施地质灾害整村搬迁,一共涉及409户搬迁避让,人员已于2022年5月份全部搬离,目前正在房屋拆除中,出入口已落实人员管理。

三、多措并举增强地灾防治管理能力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市局关于做好2023年汛前大排查的工作要求,我区各级已开展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准备工作,深入细致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一是全区建立了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地质灾害防治属于防汛防台抗旱工作的一部分,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按照行政区域实行属地管理,镇街、平台、村(社区)是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规划资源萧山分局支持、指导和督促各镇街、平台进行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是完成汛前大排查。我区涉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17个镇街和市政绿化养护保障中心等单位共出动81组204人对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防范区、风险点、治理工程范围等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处进行了实地排查。对已有点位逐一实地检查,按省自然资源厅2022新版式设立风险防范区标识牌。

三是更新群测群防系统。我区目前共有189名群测群防员,通过将群测群防员手机号码绑定杭州市和萧山区气象系统及地灾智防APP,确保群测群防员能及时收到气象信息和预警预报信息,并明确职责要求。更新完善风险防范区“一镇一预案”、“一村一手册”、“一户一卡片”等,发放明白卡185张。全区建成5个专业监测点。

四是做好生产安全防范。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建设项目都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专家论证后符合基本适宜以上的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项目报批。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采取 “即查即治”的方式,由当地镇街提出申请,经规划资源萧山分局确认,报区政府审批后由当地镇街负责组织实施,并接受规划资源萧山分局的指导和监督。萧山区财政设有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专项资金,由规划资源萧山分局和区财政局共同管理。

五是宣传教育到位。通过召开全区性工作布置、业务培训等会议,在部署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并利用实地踏勘、地质队员“驻县进乡”等工作机会,实地指导和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日常将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开展地质灾害宣传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和应急演练等活动,以及常规的利用展览栏、宣传栏、以及土地日、局公众号等方式方法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一步提升村民自身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全员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切实推进地质灾害智防工程

一是调整完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数据:根据2021年完成的萧山区1:5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楼塔戴村2个重点乡镇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和2022年完成的河上镇1:2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成果,结合实地巡查排查情况,调整完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一张图”,以戴村镇骆家舍村整体搬迁为载体,深入推进我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二是推广地灾智防应用直达基层:充分利用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推出的“地灾智防”应用场景(包括PC端和移动端APP),通过其地灾巡查、实时预警、专业监测、人员撤离反馈、灾险情速报等功能,让风险防范预警更精准、灾险情通报更迅速、应急现场指挥更有序、应急支撑队伍布防更合理。

三是配套单兵设备落实到人:采购移动单兵设备186台,发放至各级责任人员,并对使用方法进行了培训,确保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直达基层防灾责任人,使得数字化改革直接服务于基层民生,同时提升了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四是完善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场景:借助杭州市地质安全风险防控平台,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提示,并及时发布预警告知单等,进一步完善子场景应用,在系统中输入所有风险防范区点位范围内威胁人员及管理人员撤离路线等信息,整合地质灾害防治各类数据,组建基础数据库,建立标准统一、运作高效、安全便捷、上通下达、信息齐全的地质灾害智慧管理网络系统。

五是构建城市地下隐患智防系统:2022年我局已完成萧山区地质数据的收集,并建立了萧山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范围包括萧山区城市建成区、瓜沥镇部分区域和临浦镇部分区域共涉及约125.8平方公里面积,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为定量化研究萧山区域地质问题提供数据基础,支撑和加快推进杭州市地下隐患智防应用体系建设及地下智慧感知系统建设提供依据,保障萧山区城市地质安全工作。

五、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

全面落实“即查即治”的要求,对新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治理。治理工程通过具有专业防治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因地制宜,合理采用削坡、挂网、格构梁、挡墙、设置截排水沟、喷播、绿化等方式进行治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求设置施工安全告示牌、施工责任牌,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最后,感谢您对规划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萧山分局

2023年6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