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0/2023-68975 | 成文日期 | 2023-03-19 |
发布机构 | 区卫生健康局 | 主题分类 | 卫生,医药管理 |
文号 | 有效性 |
各医疗卫生健康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经局领导同意,现将《萧山区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今后区委、区政府及上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下达的其他新任务另行部署和通知。
杭州市萧山区卫生健康局
2023年3月19日
萧山区2023年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2023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照区委“持续推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县)域范例”的总体要求,以创建省级健康区为抓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推行“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实现医疗资源迭代升级,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加快推进“幼有善育”“病有良医”,构建大健康格局,奋力开启萧山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高水平建设惠及全民的“健康萧山”。
(一)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卫健事业压舱石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坚决维护核心就是首要的“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将管党治党责任融入到一切工作中。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和完善以“七张问题清单”为牵引的党建工作格局,持续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双建争先”计划,开展好公立、民营医院党建“公民结对”活动。
打造卫生健康铁军。不断提升卫生健康队伍的凝聚力、协同力和执行力,突出抓好高知群体发展党员,加强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加强“一把手”监督管理力度,突出“严”的主基调,深化“三不”一体推进,持续纠治“四风”,进一步健全“四责协同”机制,强化“一岗双责”,强化底线意识,做到“干净干事”,树立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开发建设全区统一的公立医院清廉建设指数评价管理系统,积极选树清廉医院建设优秀案例,持续提升清廉医院细胞颗粒饱满度和品牌美誉度。
强化专业人才引育。积极落实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待遇,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用、育、留”工作。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实施好导师帮带制度,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夯实基层医疗队伍力量。进一步加强人才储备,不断加大招聘力度,优化招聘流程、拓宽招聘渠道,组织系统各类事业人员招聘2次,计划招聘事业人员293名。切实加强培训教育,推进全区卫健系统党政管理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履行岗位职责的综合素养和能力。着力加强医共体人事编制管理,落实医共体岗位统筹设置,进一步规范各医共体总院人事编制各项日常工作。
(二)聚力亚运护航,共创“健康萧山”新局面
全力以赴做好亚运保障。按照“一馆一策”“一赛一策”“一地一策”要求,制定专项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落细各项保障工作任务。根据亚运“三圈三级”防制标准,科学、精准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确保第一圈区域内(涉亚场馆,包括竞赛、非竞赛和训练场馆)、第二圈区域内(第一圈区域周边500米范围内)、第三圈区域内(除第一、第二圈以外的其他区域)分别达到A级、B级、C级控制标准。做好医疗保障定点医院、医疗设备物资配备、救护车辆配置,加强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队伍选拔和培训,强化场馆医疗救援与定点医院救治点协同联动,快速妥善应对赛时各类医疗和公共卫生事件,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确保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千方百计共建“大健康”格局。全力做好省级健康区创建以及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迎检工作,确保顺利通过验收。推进健康萧山行动,破解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落地的难题,深化健康细胞建设,抓好健康浙江、健康杭州和健康萧山等相关考核工作。树立品牌意识,培育精品亮点,挖掘提炼、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典型案例,打造一批具有萧山辨识度的健康促进示范场所。全域推进健康生活体验馆建设,加强镇街沟通协调,开展现场工作指导,打造健康“一镇一品”。
持续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巩固国卫成绩,以《浙江省国家卫生乡镇量化分级管理方案(试行)》为指南,以全区爱国卫生“红黄黑”榜季度竞赛为抓手,加强日常督查。继续做好浙江省卫生村、以灭蚊灭蝇为重点的除四害村创建工作。持续实施全区病媒生物第三方监测评估项目,常态化开展季节性四害防制综合行动、“月末周五卫生大扫除”活动等,切实降低四害密度,预防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不断创新健康科普模式。倡导科学健身,完善健康科普“二库一机制”建设,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科普,开设优质公益健康栏目,倡导“健康第一”的理念,向公众提供科学准确的健康信息,引导公众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针对主要健康问题,加强部门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全面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加大健康教育骨干队伍的培训力度,深化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科学规范开展2023年健康素养监测工作。
(二)聚焦共富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落实民生实事“关键小事”。全区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其中智慧健康站2个。开展居家康复护理3000例,建设家庭床位1000张。为8万名70岁以上在萧浙江户籍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为2.49万高危人群筛查大肠癌。新增公共场所AED设备100台,建设综合急救站点1个。全力配合做好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员等其他民生实事工作。
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对照《浙江省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方案》,积极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五大行动,着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完成老年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2000人以上,为3.1万以上老年人建立口腔档案和营养监测档案,在湘湖社区设立老年人心理关爱点,并为全社区老年人开展老年痴呆预防干预和心理关爱行动。继续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择优选拔、重点培育、两级联动,力争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家、市级老年友好型社区6家,创建区级老年友好型社区60家。
优化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快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推进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坚持部门联动,积极挖掘资源,加大全区托育机构建设力度,扩大“托幼一体化”资源供给,全年力争新增社区统筹型托育机构2家以上,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600个(其中普惠托位360个)、婴幼儿成长驿站32家,完成婴幼儿家长养育技能提升专业课堂160场以上。力争到2023年底,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数达到4.0个以上、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成长驿站达到2.0家以上。
优化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成立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分工明确、部门协同、政策衔接、信息共享的人口发展综合治理机制。谋划出台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推动跨部门领域的政策配合,建立生育、养育、教育一体化的积极生育支持政策,强化部门间人口生育保障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妇幼健康服务网络,提升全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提升出生缺陷儿童保障水平,建设母婴安全区。结合国际家庭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等婚育新观念。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网络平台、群众性文化活动、社区网格员等作用,做好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宣传,并结合实际发掘鲜活事例,激发群众生育意愿,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扎实开展心理健康工作。以三级平台建设为核心,与社会治理、综治中心建设等“三结合”,以八大类人群心理干预为目标,打造我区特色的心理服务“两小平台”,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三进”工作及“互联网+心理服务”模式等,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重点面向新增和心理问题严重的失独家庭、青少年等群体,开展心理评估、心理辅导等服务,建立发现、转介、诊断治疗等协作机制。积极推进杭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促进)中心萧山分中心建设。
(四)巩固创新成果,打造数字化改革新样板
加快“健康大脑+智慧医疗”改革。深化“小病慢病不出村”,不断延伸扩面,从两慢病管理服务向更多慢性疾病拓展。夯实数据底座,积极争取省市医疗机构数据贯通,打通全区基层医疗机构与民营医院数据,深化卫生健康数据跨层级、跨条线交换和共享。汇聚“全人群全周期全要素”医疗健康数据,推动多跨人群管理,将军属、退役军人、机关干部纳入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范围。
探索“未来医院+专病管理中心”建设。启动“专病中心”应用建设,围绕胃病、老慢支、痤疮、冠心病、慢性肾病等多个病种,开展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打造专病“筛、查、管、治”诊疗新模式。建立专病管理中心理论体系,充实未来医院理论体系。推进建立区域专病库,依据分级诊疗服务网络,实现风险人群的专项管理,构建专病“预防-治疗-服务”全程管理方案。积极推进基层人工智能辅诊系统省级试点,努力打造全省基层人工智能辅诊系统新标杆。
建设智慧就医服务体系。全面推广“签e生”应用,围绕签约病人管理,推进家庭医生使用,实现在线续签、在线会诊、云入院办理、健康知识和健康活动推送、网上互动交流等功能。拓展互联网诊疗形式,通过云诊室云药房工作的落地,实现线上线下互联网诊疗同步开展,探索互联网诊疗新模式,对现有社区诊疗模式进行补充,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推进应用“萧山区医防融合协同平台”,实现慢性病路径化智能管理,加大力度推进慢性病一体化门诊规范化建设,做实做深“两慢病”医防融合工作。持续完善院前急救信息化系统,推进AED配套MPDS信息化建设、120信息系统扩容建设等信息化建设,力争上线运行院前急救医保实时结算系统,破解院前急救先垫付、后报销的痛点堵点。
数字赋能卫生健康管理端。依托大数据,客观展示医改国考、省考等各维度指标画像,实现对医院运营及公卫服务情况的实时监管,为考核管理提供直观有效的分析数据,为卫生健康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开展增添助力。以“传染病疫情多点预警预测应用”为基础,探索疾控信息在公卫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数字赋能提升实验室生物安全一体化、协同化、智慧化监管水平。全力推进“浙里健康e生”“浙里护理”“中医处方一件事”等省级重点应用贯通落地。
(五)立足基层医疗,推动服务能力新发展
推进医疗资源优化布局。持续推进浙大二院总部项目建设,协调推动省皮肤病医院总部项目落地。整合区内医疗资源,打造“一心两翼”的区域资源格局:城区以区一医院为核心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东部以区二医院为主体,借力区一医院医共体,打造东部医疗中心;南部以区三医院为主体,加快融合区中医骨伤科医院,打造南部医疗中心。推进区级医院硬件设施迭代升级,继续实施区二医院迁建项目,积极谋划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积极推进盈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临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闻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等,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实施新时代区级强院建设。推动区级龙头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六大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名医名科”。聚焦关键环节和流程管控,综合运用医院评审评价、医疗质量绩效分析、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提升区级医院运营管理综合能力。积极引进和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推行专题培训制度、导师帮带制度、项目管理制度等,鼓励加强区级医院青年医生进行在职学历提升工程,打造一支站位高、医术精、管理强的学科人才队伍。加强与省、市医院合作,“柔性引入”省级医院专家,促进区级医院医疗技术、医院管理、人员培训、科研教学等的全面发展。发挥区级质控中心的作用,完善质控标准,落实质控培训,积极开展定期医疗质量控制联合检查和不定期专项质控检查。
深化区域医共体协同建设。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保障公益性为目标的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理顺医共体体制机制,完善扁平化、一体化管理,加强绩效考核、机制创新和长效管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质同标和服务优质高效,真正融合成为“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建立医共体内部人员流动、技术帮扶、岗位交流等机制,全面推进并落实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工作。根据辐射范围,统筹谋划,优先建强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中心建立特色专科门诊和住院服务。
健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开展基层能力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年“双基年”活动,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以重点人群和重点疾病患者健康管理为主要环节,鼓励、指导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特色、特点,推出家庭医生签约个性化服务包。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全年力争有2家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1家机构创建成为浙江省社区医院,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促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不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创建杭州市中医药改革先行区工作为抓手,推动区域中医药康复中心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中医馆建设。加快建设数字中医,创新探索数智中医工作。擦亮“萧然医派”品牌,弘扬萧山本土中医药技术与文化传承。以常见病、多发病人群为重点,推行中医日间综合服务,深入开展中医药康复医疗、康复护理和中西医结合康复诊疗等多样化服务。强化中医专病建设与发展,扩大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范围,加强中医药知识教育普及。
(六)严守安全底线,营造和谐稳定好氛围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打好疫情防控转换主动仗,严密监测疫情发展动态,按要求开展新冠感染监测,突出保健康、防重症、降病亡,提升扩容医疗救治资源,强化医疗物资储备保障,科学有序推进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服务。构建高效协同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
推进民营医疗机构规范管理。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的联系、合作和指导,探索民营医疗机构融入医共体的机制建设,鼓励民营医疗机构争创等级医院。会同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相关业务、管理知识培训,加大依法监管、监督执法力度,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基础信息、基础业务、基础管理全面提升,引导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守法经营、优质服务。
提升行政执法和行业监管能力。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改革,不断加强与属地和部门的信息沟通,探索协同工作机制,发挥大综合执法的优势,提高执法效率和监管效果。加快适应条线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对医疗美容乱象整治、非法行医等专项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执法监督。加强专题业务培训和下沉指导,优化执法力量配置,提升监督员综合执法水平,努力培养卫生监督执法多面手。全面推进“数智卫监”应用,建立“互联网+监管”成熟机制,健全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打造“自查自律+信用评价”的监管模式。
守好宣传舆论阵地。围绕“健康萧山”,以“迎亚运”“省级健康区建设”等主题为着力点,及时宣传亮点,提高公众对相关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全面展示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果。借助省市区“道德模范”“美德标兵”等评选载体,充分利用“中国医师节”“5.12护士节”等节庆活动载体,加大典型宣传,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努力营造崇德向善的精神风尚。强化舆情应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树立卫生健康系统良好形象。
统筹推进其他重点工作。继续做好山海协作、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等工作,抓好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管理,深化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依法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相关要求,做好建议提案办理。继续做好干部医疗保健和老干部工作,继续做好老龄委、计生协等工作,加强党建带工、青、妇工作,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