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也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如何更好发挥交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区(县)域范例的重要作用,在昨日的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萧山明确了思路、给出了回答。
未来,我区将以“22688”交通大会战建设成果为基础,通过实施综合交通“补链强链”行动,开展新一轮机场、高铁、地铁、航道和骨干路等交通建设计划,加快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进一步实现“人便其行,物畅其流”,不断释放交通互联互通的活力,持续为萧山高质量发展“铺路搭桥”。
五年完成投资1500亿元
从空中俯瞰萧然大地,纵横交错的高架桥四通八达,路面车流如织,飞机起降不断,无不显示着,这座城市动感十足,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在萧山城市发展这一考题中,交通建设绘制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萧山五年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约1500亿元,建成投用25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彩虹快速路、风情快速路、通车快速路、时代大道、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州市区段高架等建成通车,地铁三期工程、机场轨道快线开通运营,全区主干路网里程达707公里,地铁运营里程达102.63公里,快速路里程达110.15公里……轨道交通、快速路网的布局,正在逐步拉大城市发展格局,让萧山加快融入市区“1小时交通圈”。
杭州南站开通营运,成为杭州“一轴两翼六客站”高铁重要一环;萧山国际机场三期项目正式投运,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跃升至9000万人次,成为华东地区第二大航空枢纽。至此,萧山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唱响民航“信天游”,实现了联通全国、辐射全球。
五年艰辛建设历程,敢为人先的萧山人抢抓发展机遇,向北跨江融入杭州主城区,向西、向东连接滨江、钱塘,向南辐射富阳等地,初步构建了一张以枢纽、轨道、城市环线、快速路、主干路,快速连接杭州主城区、串联周边区县市、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了从“偏居一隅”到“通达四方”的飞跃,将萧山的交通瓶颈转变为区位优势。
构建“五位一体”立体交通
前不久,由萧山交投集团承建的彩虹快速路东延工程、机场东路(组团环线东段—东灵路)工程均顺利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打响了我区综合交通补链强链行动的“第一枪”。而这两个项目的推进,将充分衔接我区快速路网,实现杭金衢高速萧山东互通和规划杭州中环等重要交通节点无障碍转换,进一步推进杭绍融合发展。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篇章需要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萧山交通事业也再一次站到了崭新的起点。
接下来,我区将重点围绕提升枢纽能级、完善综合交通、构建美丽样板,推进“五大工程”,即打造两个国际化枢纽工程、推进两个国家级航运工程、启动五条高品质轨道工程、建设九条高效率快速路工程、加密八条畅通型主干路工程,强化城市核心通勤链、区域综合枢纽链,补齐两翼交通服务链,引导城市空间协同发展,实现区域共同富裕。
在轨道工程方面,我区将加快启动轨道交通四期(地铁4号线延伸、15号线、18号线)、铁路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沪昆铁路杭州南至萧山段抬升改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制式的轨道交通体系。
在快速路工程方面,将重点推进104国道杭州河庄至衙前段工程、机场东路、临浦快速路、彩虹快速路东延、329国道萧山进化至戴村段工程、通城大道、风情大道、亚太路东伸(蜀山路—通城快速路互通)、03省道东复线新线等项目建设;以扩容快速通道、畅通服务通道和完善民生通道为三大抓手,围绕实现中心城区与两翼“半小时”通勤圈的路网建设目标,构建“四横五纵一连”的快速路网。
“通过补链强链行动,我们力争到2027年,枢纽能级显著提升,内畅外联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到2035年,基本形成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治理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在前列。”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