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

区消保委发布2023年第4号消费提示:小心预付卡陷阱

发布日期:2023-12-12 09: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知识产权局、区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队)

预付式消费,在如今的生活中越来越多,餐饮、美容美发、洗浴、健身、教育等多种服务行业广泛使用,不少消费者也习以为常。然而,预付式消费却已成为引发纠纷的一大隐患,服务质量下降、单方面终止服务、无法退费、关门跑路等情况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为此,区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谨慎理性办理预付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一、谨慎选择商家。消费者要详细了解商家的经营规模、市场口碑和社会信誉。一是查验商家是否具备经营主体资格,营业执照上的企业名称与宣传资料所标注的企业名称是否一致;二是观察了解商家宣传内容与店内设施及人员服务是否相匹配;三是尽量向物业公司了解商家租期以及是否有拖欠租金等情况;四是尽量选择那些规模较大、证件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的商家。办卡前,消费者最好亲身体验一两次真实服务,满意才办理。

二、理性办卡消费。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不要被商家的推销所诱惑而盲目充值大笔金额。确需办卡前,消费者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接受服务的频率和时长判断自己办卡的类别,尽量选择月卡、季卡等时限较短的预付卡,谨慎选择预付款数额多、时间过长的服务项目,不要因贪图便宜购买过多的消费券或消费卡,避免一次性投入过高,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三、签订购卡合同。办理预付式消费项目时,消费者应尽量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仔细查看合同内容,明确消费项目的使用产品、期限范围等重要条款,特别是要注意终止、转让服务等限制性条款。若消费者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发现日后可能产生消费争议的不合理条款内容,应该及时提出异议并且纠正。切勿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商家对消费者作出的一切承诺,都应写进书面合同里。 

四、保存相关证据。办理预付式消费项目时,消费者应向商家索取发票、合同等消费凭证,要注意的是,消费合同务必加盖与经营者名称一致的公章、财务章或发票专用章,并且要妥善保管好消费凭证。微信聊天记录、录像、录音等也应作为证据保存好。消费者在每次消费后,应仔细核对所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金额,及时掌握卡内余额。

五、及时关注商家运营。消费者应保持一定的消费频率,避免长期不消费而对商家现状毫不知情。同时,消费者应通过不同方式关注了解商家的实时经营现状,如关注商家的微信号、网络平台的评论;多跟在同一家店消费的消费者保持信息沟通;关注商家变动,如店内的产品、物料有无变少,店面是否装修等,如发现有不好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止损。

六、主动维护权益。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后,应当按照约定条款及时消费、避免浪费。消费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要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要通过有效的维权途径,积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