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29/2022-62443 成文日期 2022-08-02
发布机构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有效性

对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35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08-02 14: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知识产权局、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
分享:

信东辉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建立更高标准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我局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区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关注,以及所提的中肯建议。我们对提案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讨论,您所提出的建议,也正是我局近年来在积极探索、大力推行的食用农产品治理中的重要落脚点。食用农产品安全关乎老百姓的菜篮子安全,是能反映出老百姓对改革是否有获得感、共富感的事;是作为政府部门必须要抓好、管好、治理好的大事;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要事。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把好食用农产品入市关

食用农产品进入我区的主要方式为通过集中交易市场进行分散。我区集中交易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批发市场,另一类是农贸市场。主要的批发市场有2个,一个是新农都批发市场,主要包括水产批发市场,冻品批发市场、肉类批发市场和副食品批发市场。其中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户有498家,其从事的水产品的销售量占到全省淡水产销售约70%份额。第二个是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户有738家,主要从事蔬菜、水果、冻品的批发。另一类集中交易市场为农贸市场,目前我区有61家农贸市场。

一是把好集中交易市场经营户入场关。按照相关法规和市场管理要求,集中交易市场必须与入场经营户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明确双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权利义务。新农都水产市场还与入场经营户签订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卫生三包”责任书,进行“一户一档”资料存档备案。针对批发市场入场经营户经营主体不明确的,对下游批发商采购时出票不规范的现象,2021年以来,我们要求两大批发市场做好入场主体的登记排摸,由我局提供经费,为两大市场定制了经营户信息公示牌,督促两大市场做好亮照经营工作,目前公示牌已经基本安装完毕,可从根源上解决经营户出票不规范的行为。

二是把好集中交易市场入市检测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集中交易的开办者应建立自己的食品检测机构或委托具有资质的食品检测机构,开展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目前我区两大批发市场和61家农贸市场均配备有快检室。其中新农都水产市场在2018年引入了第三方检测公司--智云达来对每日入场的水产品进行批批检。2021年,两大批发市场快速检测共47915批次,合格率为99.8%。2021年全区农贸市场定性检测食品及食用农产品67.49万批次,检出不合格2009批次,合格率99.70%,监督自行销毁问题食品、食用农产品10657公斤。其中我局检测车共检测2312批次,不合格79批次,转送定量检测18批次,10批次不合格。2022年截至6月底全区农贸(批)市场定性检测食品及食用农产品291745批次,检出不合格384批批次,合格率99.87%,监督自行销毁问题食品及食用农产品903公斤。今年截至6月底,农贸市场共检测商品25622批次,检出21批次不合格,合格率99.92%,销毁不合格产品137.33公斤。

三是把好不合格产品处置关。对于检测不合格产品,要求市场一律不得上架销售,同时要求市场严把不合格处置关,监督经营户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做好处置记录。各市场对检测不合格的情况也有自己的更高的内控要求,如新农都水产市场对不合格的处置的内控要求要高于监管的要求,针对检测不合格的情况,市场对经营户进行约谈,要求更换进货渠道,如果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出现两次不合格的,要求其更换供应商;如果发现同一产地同一品种出现第三次不合格的,做停业整顿处理,情节严重者取消下一年的商铺租赁权。农批市场配有24小时监控垃圾房,实现销毁过程全监控,同时还邀请消费者代表现场监督销毁过程。

四是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我区采取定性检测和定量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大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进行安全把控。定性检测:2022年全年共安排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定性检测2500批次,每周一、三、五由局流动检测车循环对我区各大市场进行监督抽检,做好风险监测。定量检测:2022年,拟定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不少于1946批次。截至6月底,食用农产品共抽检662批次,在检368批次,不合格58批次。其中,豇豆抽检69批次,牛蛙抽检57批次,鳊鱼抽检22批次,鲈鱼抽检68批次,黑鱼抽检68批次。

五是积极申请对集中交易市场检测补贴。针对水产品不合格率较高的问题,2021年由我局向区财政申请资金130万余元,用于购买水产品快检试剂,作为对全区农贸市场的补贴,加大农贸市场对水产品检测的力度,加强水产品的入市管控。2022年我局又向财政申请资金80余万元,购买蔬菜检测试剂,发放至全区农批、农贸市场。

(二)大力推行“浙食链”追溯体系。

“浙食链”全称是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闭环管理系统,是一套电子化追溯系统,更是一套全链条监管的电子监管系统。旨在打通从田头(车间)到餐桌生产交易数据链条,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货查验记录全程电子化、食品追溯链条清晰化。2021年以来,我局聚焦数字化改革,着力推进“浙食链”在食用农产品中的应用。

一是实现食用农产品6大场景全覆盖。在食用农产品流通环节,“浙食链”应用分为两大环节,第一个环节为首站(源头)赋码,主要为大型商超、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入浙首站,通过使用“浙食链”进行源头赋码;第二个环节为下游场景传递溯源码,主要为6大应用场景,分别为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大型配送企业、团体单位、学校食堂、生鲜小店等消费终端,通过使用“浙食链”扫码传递溯源码,实现全程可追溯,事事可倒查。目前,我区“浙食链”的应用,已达到6大场景全覆盖,全区食用农产品“浙食链”上链用户达5699户,全市第一。

二是主推重点食用农产品无纸化交易。根据2021年10月1日实施的《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相关规定,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等经营环节的食用动物产品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查验、记录、保存食用动物产品检验检疫信息,并录入全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我局提早谋划,于2021年9月15日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局,在屠宰场及屠宰经营户、农批农贸市场、餐饮单位、校园配送企业、校园食堂中广泛推广使用浙食链,让追溯链条逐级下传,逐步实现用“浙食链”代替纸质肉类分销凭证、销售凭证,形成电子化追溯代替纸质凭证追溯的良好局面。2022年6月,我区已实现当月食用动物产品赋码32508批次,全市第一,无纸化交易率达92.4%;其中新农都水产市场活跃用户达60%以上,活跃度达75%以上,蛙类水产品经营户100%全上链;新农都肉类市场活跃用户及活跃度均为100%。

三是分行业推进打通行业全链条。2022年,根据我区重点食用农产品行业分布实际,抓住入市源头,按行业逐一打通行业追溯链条。2022年初,我局确定四大食用农产品行业,畜禽肉类产品、进口水果、水产品、国产冻品,在四大行业中重点推进“浙食链”的应用,打通从产地源头到消费终端的追溯链条,确保产品可追溯。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食用农产品入市管控力度。针对近年来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高居不下的现象,持续加大入市管控力度,充分发挥快速检测在食用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对发现的风险问题产品及时退市,通过流通环节倒逼生产养殖环节加强日常管理、制定更为合理更为安全的生产养殖制管理措施。

二是紧抓食用农产品治理“小切口”推动“大变化”。2022年5月以来,我区全面开展蛙类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出台系列举措,以降低不合格率为导向,加强和产地源头的对接,严厉打击销售经营兽药残留超标蛙的行为。目前整治初具成效,不合格率已由整治前的46.5%,降低为7.6%,目前监督抽检还在继续进行当中,用“小切口”推动我区食用农产品治理的“大变化”。

三是加强多部门联合实现食用农产品产地溯源。下一步,我局还将以“品质食品示范超市”建设为切入点,引领种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创建,倒逼、引导食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指导大中型商超与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合作社建立农超对接机制,规范指导基地种植、用药、采摘、检测,确保销售的高品质食品来自规模化种植基地、规范化养殖场地、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通过严把源头关促进品质食品产业发展,形成优质产品供应链条。

最后,非常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也欢迎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需要全社会的监督和参与,让我们共同为高质量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而努力奋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