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面对“三重压力”叠加“两大变量”的严峻考验,萧山积极有为、迎难而上,上半年呈现出“经济大盘稳、疫情防控稳、社会大局稳、居民收入稳,发展动能进、质量效益进、民生事业进”的“四稳三进”良好态势。即日起,萧山日报推出《稳字当头 稳进提质 十看萧山半年报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工业投资,既是稳工业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未来产出的重要支撑。日前,记者从区经信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区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7.9%。为什么有如此增幅?我区重点推进36个工业投资项目,涵盖新智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大项目有力支撑
从项目属地来看,36个项目中,开发区就有23个。这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区兵团专班成效彰显。
从上半年完成投资额情况来看,万向一二三、万向集团、更拓生物、杭可科技、健新原力、云尖信息、长龙航空、盛元化纤等8个项目半年投资均在亿元以上,有力支撑了全区上半年工业投资的增长。
“这些项目总量大,带动作用强,对工业投资拉动明显。”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长龙航空创新智能维修保障主基地项目1—6月完成投资1.2亿元。该项目以实现维修智能化为目标,将“信息数字化、生产自动化、过程可视化、结果可量化、决策智能化”融入到维修生产和日常管理中。今年6月,长龙航空举行创新智能维修保障主基地一期机库投运仪式,三架空客A320飞机分别于机位上开展1C检、2C检及换发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长龙航空维修机库在有效确保长龙航空机队正常运营的同时,还可为国内外多家航空公司提供专业、优质的航空维修服务,推动高端航空制造产业在萧山集聚发展。”
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瓦时锂电池项目6号制造基地项目同样受到关注,今年1—6月完成投资2.7亿元。在6号制造基地,3#A厂房各车间一派忙碌景象。自3月中旬设备吊装入场以来,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开展接电接气等工作。今年6月底,烘烤车间的安装调试也进入最后扫尾阶段。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瓦时电池一期项目,6号制造基地规划年产能23G瓦时,项目采取‘去工业化、绿色节能’的理念,将现代化智能制造工厂有机融入城市,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上半年,我区完成制造业投资57.52亿元,同比增长62.7%。其中,工业技改完成37.56亿元,同比增长62.7%。这表明,我区工业投资注重量质并举,在工业投资大幅增长的同时,投资结构也持续优化。
在杭可科技年产能300GWH锂电后段系统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一台又一台锂电池后处理设备在这里完成生产后,将供应给三星、LG、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外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作为国内锂电池后处理设备生产企业翘楚,杭可科技通过兴建厂房、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完成了“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线制造扩建项目”,并投入使用。“我们还计划投资建设10万平方米智能化生产车间,引进普冲柔性线、激光切板机等先进全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生产管理系统,加强智能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升生产效率。”杭可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该项目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杭可科技的产能规模和生产效率,为应对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客户大规模下单提供基本保障。今年上半年,杭可科技工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成为全区经济稳进提质的排头兵。
这只是36个重点项目的其中一例。萧山制造业加速“鼎新革故”,需要加速产业数字化步伐。去年,我区完成智能制造项目110个,今年上半年共征集项目64个。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区将充分发挥长三角(杭州)制造业能力中心等平台作用,赋能区内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产业大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记者手记:一个项目,代表着未来的一个增长点。工业投资好比“源头活水”,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硬核保障。眼下,一个个代表“萧山未来”的项目,不断冒出,为萧山工业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以建设“新制造中心”为蓝图,今年上半年,我区紧盯重点项目,突出“兵团”和工业大镇作用,深化创新驱动,加速聚集资源要素,全面释放稳进提质的新潜力。
工业投资提质增效是我区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双轮驱动下,我区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接下来,将按照“近期抓指标完成、中期抓转型发展、长期抓链式生态”总体思路,加强监测调度、紧盯重点企业、盯牢重点项目,推进腾笼换鸟,推进未来工厂建设,推进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培育五企梯队,形成部门紧密联动、“兵团”主力支撑、镇街齐头并进、企业竞相发展的工作格局。(周珂 陆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