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15/2022-60896 成文日期 2022-03-15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萧山区“要素下乡”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引擎

发布日期:2022-06-23 14:2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分享:

萧山区创新整合人才、资金和土地要素,激活乡村要素发展壮大,加快促进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2021年,萧山区4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实现总收入27.86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经营性收入18.93亿元,同比增长12.5%。顺利消除了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村,44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1000万元。

一、以人才要素为突破点,拓展乡村发展新产业。萧山区积极发挥人才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鼓励乡贤回乡创业、组织培育乡村干部等方式,扶持乡村新产业。一是引导乡贤归乡反哺。充分利用乡贤群体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爱乡热情,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如楼塔镇雀山岭村通过“定向招商•量身定制”模式招引乡贤发展养生产业,定制化改造村集体破旧老厂房,项目资金80%来自财政补助,20%以乡贤预付租金形式解决,让村集体零资本启动项目。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40万元,带动当地80人就业。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培育懂经营、能治理、善服务的村干部队伍,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如衙前镇凤凰村在原党委书记胡岳法的带领下,坚持个私经济和集体经济两手抓,按集体土地集体规划、集体实施的原则开展“三园两区”建设,退二进三集约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腾飞。2019年胡岳法上任凤凰村联合党委书记、凤煌集团董事长,为凤凰的共同富裕继续奋斗。

二、以资金要素为切入点,激活乡村发展新潜能。萧山区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一是坚持财政激励,优化扶持政策。引导村集体以厂房出租、资本入股、强村公司等方式参与镇域经济发展。鼓励通过收储本村闲置用房、新建改建等手段盘活经营性资产,给予每村最高120万元补助。如浦阳镇采用“抱团联建”方式,统筹全镇14个村以2400万元购入工业园区内一厂房,带来年收益140万元,获财政补助资金1987万元。二是引入社会力量,深化村企共建。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萧山农商银行、供销联社、大企业大集团等从资金支持、服务共建、信用支持等方面加强合作。区供销联社在自来水改造提升、道路改造等项目提供专门帮扶资金,深度参与萝卜干、芹菜等农产品品牌村建设。萧山农商银行自2011年起累计到位共建资金11.94亿元,“十四五”期间将实现共建资金8亿元、乡村振兴帮扶基金1000万元。

三、以土地要素为着力点,挖掘乡村开发新路径。萧山区紧盯“用地瓶颈”,全力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农村土地资源和集体存量资产,为乡村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要素支撑。一是推进土地全域综合整治。通过规划整合集体土地零星地块,盘活利用村级留用地等优质资产资源,为乡村开发腾出空间。如戴村镇佛山村作为萧山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大力推进建设用地复垦、低丘缓坡生态修复等土地整治项目,实现全村土地资源有效盘活,为产业转型预留了33亩的发展空间,利用资源优势开发“郊野运动公园”,带动就业130余人,村集体年增收100余万元。二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深入挖掘村集体资产资源,借助低效用地整治契机,加快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做好资产增值增效文章。如河上镇抢抓“低小散”企业整治机遇,由镇内10个村抱团合作新建16000平方米村集体经营性用房,通过与杭州出版社、中国美院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等合作,用于文化展览、举办文艺活动及图书仓储等,预计每年可获租金280万元。三是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2020年起我区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单独增设了乡村振兴产业用地指标,每年不少于100亩用于保障农业项目用地,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用地瓶颈,2022年起该指标使用范围扩至村经联社增收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