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 引 号 | H015/2022-58640 | 成文日期 | 2022-03-08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
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5个;去年,4个未来乡村初步成型,第一批17个示范村加速推进,第三批美丽乡村提升村和126个整治村通过验收;承办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萧山美丽乡村建设成绩可圈可点。
一直以来,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是萧山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一座座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激发实现“持久美”的内生动力。戴村镇沈村村充分挖掘村庄历史文化,打造红色研学路线,引进三清园户外运动公园等多个旅游产业项目,推动农家乐及民宿产业发展;楼塔大同二村借势文化赋能,引进研学机构“禾伙人”,创新推出“禾伙人·乡里乡亲”计划。不断激活的“美丽经济”,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带动了村民就业,让乡村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始终是萧山美丽乡村建设的题中要义。萧山将继续深挖“新动能”,增强乡村长效造血能力,深入培育精品民宿,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探索南部镇薄弱村“飞地”消薄模式,确保全年76%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0万元。
同时,持续稳住“基本盘”,是美丽乡村建设亘古不变的目标。萧山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提升“萧山本味”影响力,不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欣欣向荣。
升级乡村模式 推动长效治理
日前,萧山梅林村、横一村上榜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名单。梅林村依托“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落地50个数字应用场景,结合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积极探索智慧管理新模式。横一村围绕“绿色+农文旅”发展方向,建设了邻里、文化、健康等十大场景,全力打造以“萧山未来大地”品牌定位的乐游型村庄。
萧山把未来乡村建设作为“千万工程”的延续、乡村集成改革的重点,聚焦“五化十场景”,关注民生“七优享”,以“美丽普惠、数智赋能、未来引领”为建设路径大力推进,力争到2024年实现全区建成19个未来乡村的目标。
乡村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治理是关键。从美丽乡村到数字乡村再到未来乡村,萧山不断升级乡村模式,通过大力构建区、镇、村三级一体化数字驾驶舱体系,用“清廉萧山码上工程”“平安村社”“钉管用”等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基座,由各镇街量身定制特色场景,让乡村治理更智慧更高效,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后续管护工作的积极性,实现美丽乡村良性循环。
接下来,萧山将通过完善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深化“两进两回”行动、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村经营性设施、完善村级留用地开发管理实施细则、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成农业数字化平台、创建4个市级未来乡村等一揽子举措,持续深化乡村长效治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加快城乡融合 打造长效机制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市民更向往。在打造全域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省级样板的新征程中,萧山始终把提升城乡均衡化发展水平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建立健全城乡共享优质公共服务机制。
走进义桥,这里的村庄通过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等,打造文化礼堂或文化家园,建设集餐饮、文化、健身等于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让村民住得舒心、过得开心;来到衙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远程会诊、慢性病管理、送药上门等服务……
萧山在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断完善配套功能,加大服务供给,提升教育设施及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未来,萧山将进一步加快城乡融合步伐,深入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农村,加大城镇公共服务资源对农村的辐射力度。以传化—浦阳共富乡村基本单元示范点等项目带动,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将城市的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与农村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有机结合,形成“1+1>2”的合力效应,使农村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此外,萧山今年还将完成第一批“15+2”个示范村创建,择优开展第五批提升村、第二批示范村建设;争创2个以上美丽城镇省级样板;强化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加快4个省首批样板区试点建设;继续加大城郊接合部整治力度,不断缩小城与乡的差距,让城乡相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