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29/2022-57842 成文日期 2022-03-21
发布机构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题分类 其他
文号 有效性

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二〇二二年工作意见

发布日期:2022-03-21 16:4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知识产权局、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
分享:

2022年全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和上级市场监管部门决策部署,锚定“全市领头雁、全省排头兵、全国先行者”的目标,深入实施亚运保障“全员会战”、市场主体“提质增量”、质量强区“创新赋能”、安全监管“民呼我为”、综合执法“铁腕亮剑”、干部能力“强基固本”六大行动,着力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一)实施亚运保障“全员会战”行动,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展现新风采

一是强赛会保障。出台工作方案,分区划片、挂图作战,倾力保障亚运村、竞赛训练场馆、主媒体中心、大家庭总部饭店等核心区域安全,确保食品、药械、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零发生”。组建保障队伍,强化应急处置,组织开展专项培训、现场拉练,提升赛时安保能力。加强数字赋能,实现餐饮保障点位智能阳光厨房全覆盖。二是优环境治理。以亚运周边区域为重点,开展药源性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治理,强化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面加强风险隐患防控。持续开展“放心消费迎亚运”活动,推动放心消费建设拓面提质。以落实“一网统管”改革为契机,完善投诉举报处理横向协调机制,提升维权服务效能。牵头落实居民生活领域碳达峰中和行动,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计划。加强亚运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三是展队伍风采。深化部署“亚运攻坚先锋行动”,开展“喜迎亚运我是党员我先行”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干部在亚运服务保障中担当作为,在“红色领航、奉献亚运”大考大赛活动中取得佳绩。

(二)实施市场主体“提质增量”行动,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更大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保市场主体”为工作重心,深化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推动告知承诺事项扩面提质,力争市场主体总量、增量、增速同比全面提升。在自贸区萧山片区试点开展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最大程度赋予商事主体自主权。全市试点推进商事登记场景与统一地址库对接应用,防范虚假登记风险。深化推进科技型企业“同股不同权”改革试点,争取纳入区营商环境重大政策。二是更大力度推进信用监管改革。以“无处不在、无事不扰”为目标,进一步完善重点领域监管事项、双随机监管事项、柔性监管事项“三张清单”,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精准监管机制,推动失信企业联合惩戒闭环。深化落实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市场主体除名制等改革举措,全力推动“持续放”“高效管”。三是更大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滚动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牵头相关部门、镇街平台完善和落实帮扶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供水供电供气等领域涉企收费,减轻企业成本压力。

(三)实施质量强区“创新赋能”行动,在服务企业发展上体现新作为

一是全力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健全“品字标”梯队,探索“品字标浙江农产”“品字标浙江服务”建设,新增“品字标”认证企业10家以上。强化培育引导,组织开展区政府质量奖评审,推动3家以上企业申报市级以上政府质量奖。深化推进羽绒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发挥标准领航效应,全年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行业标准、“浙江制造”团体标准15项以上。推进绿色快递包装、绿色低碳制造、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三个省级重大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萧山经验”。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品牌指导服务站、商业秘密保护站、行业标技委建设,加大共享实验室开放力度,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引擎。二是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召开萧山区知识产权保护大会,高位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启动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区试点创建,完成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创建,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000件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100件以上。实施专利创造百强突破工程,力争实现省专利创造百强企业零的突破。依托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建立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联盟。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助企开门红”走访服务,推进“领航计划”系列培训,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规范行业秩序,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行为。

(四)实施安全监管“民呼我为”行动,在提升民生福祉上强化新担当

一是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持续巩固农贸市场、零售药店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成果。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水果“全覆盖、无遗漏”闭环管理。深化“大物防”专班高效有序运行,落实“人、物、环境同防”策略,推进“非冷链物防在线平台”应用。二是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持续推进“抽检分离”改革,完善工作流程、落实基层减负,全年完成食品安全定量检测6600批次以上,定性检测60万批次以上。深化“浙食链”“阳光工厂”“寻找CCP”等智慧化监管手段,进一步提升覆盖面、应用率、活跃度。强化农批环节“输入性”风险管控,试点开展高风险产地“熔断机制”。推进外卖餐饮单位“阳光厨房”全覆盖建设。聚焦城乡共同富裕,建设标准化智慧农贸市场5家以上,“五化”市场4家以上,力争省级放心农贸市场覆盖率超65%,乡村星级农贸市场全覆盖。三是提升药械监管服务能力。加强特殊药品、无菌和植入医疗器械、儿童及特殊化妆品等高风险产品监督检查,强化“浙苗链”“黑匣子”应用,推进医疗美容机构药品使用、中药饮片、网络销售“两品一械”等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推进省级医药创新和审评柔性服务站建设,助力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四是坚守特种设备安全底线。深化落实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监管“一件事”改革,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完成超期未检燃气管道的定期检验、闭环整改。积极做好“数治瓶安”全市推广工作,实现模式输出和技术输出。五是加强产(商)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牵头开展非国标电动自行车置换和淘汰工作。加大质量检测力度,全年完成区级监督抽查200批次以上。

(五)实施综合执法“铁腕亮剑”行动,在打击违法行为上形成新声势

一是推进法治市监建设。发挥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作用,落实增量文件审查和存量文件清理。持续推进“两高一低”专项整治,重点做好职业举报处置、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等重点领域争议防控。二是全面树立综合执法权威。开展“大安全”综合执法行动,加强对危害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行为和传销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处罚到人”,坚决守牢民生安全底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冬奥会、亚运会特殊标志和特许商品保护力度,查办假冒专利案件力争实现零的突破。持续加强美容美发、“新型燃料”、成品油等行业乱象和潜规则治理,探索长效监管机制,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海关执法合作,“五位一体”联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威慑力。三是强化网络经济监管服务。贯彻落实《浙江省电子商务条例》,推进“绿色直播间”创建,规范发展直播电商、平台经济。深化“浙江公平在线”应用,强化线索闭环处置。

(六)实施干部能力“强基固本”行动,在提升综合素质上树立新形象

一是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队伍。全面落实“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继续办好三大课堂,助力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升能力。持续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培育打造一批高辨识度党建品牌。以外卖餐饮等新业态党建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小个专”党建实效。坚持在亚运保障、疫情防控等一线锻炼干部、培养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推动干部在重点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的导向。持续推进“市监数字大脑”应用场景建设,整合归集数据资源,支撑综合业务数据服务。协同推进省、市级应用全面落地,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深化基层所“双百”行动,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三是浓厚严管厚爱、风清气正的氛围。纵深推进“清廉市监”建设,强化季度专项监督,加大制度刚性执行,探索正负两分管理联动机制、市监领域容错免责机制。巩固提升“一季一主题”廉政教育成效,打造清廉文化品牌。落实关心关爱,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聚系统合力,强化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思想共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