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01/2022-57519 成文日期 2022-03-15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2021年全年萧山区政府绩效执行情况

发布日期:2022-03-15 10:5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政府办
分享: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坚持“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发展导向,重点做了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动改革工作

数字化改革走在前列。“一网统管”全省率先发布运行,城市智治中心实体化运作。萧山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综合排名全省第三,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全市第一。39个场景应用入选省“揭榜挂帅”和试点项目。“亩均论英雄3.0”列入数字经济系统第一批优秀省级重大应用名单。“健康大脑+智慧医疗”中榜省数字社会项目。“保好耕地质量”成为第一批省数字政府系统应用项目。“统计网格智治”“数治瓶安”分别在省市推广。创建为首批省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兑现各项企业扶持资金45.54亿元。深化产业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累计推进项目42个。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省工业大县第2位。完成全市首例试点“同股不同权”备案登记。启用杭州(萧山)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全国唯一区级“涉外事务综合体”。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入选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获评省“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区”。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7项建设成果入围省“十大标志性成果”。出台《杭州市萧山区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

(二)大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企业创新成效明显。新增世界500强企业2家,21家企业入围全省民营企业200强。新增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隐形冠军”企业5家,新增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新认定国高企47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6家。新增国家级企业工业设计中心、技术中心各1家。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122件,同比增长109%。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企业认证15家。科创平台功能增强。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启动区块全面启用,集成电路创新平台入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宽禁带功率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入选省级重点实验室。西电杭州研究院新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与企业新建联合实验室8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2家,培育2家市级首批高新技术孵化成果转化园。要素保障精准有力。向上争取新增用地指标3029亩,调剂补充耕地指标4400亩。积极争取省市各类资金、债券,总量全市第一。低利率科技贷款总额突破80亿元。战新基金、普华国家中小企业基金等子基金落地。新认定杭州市各类高层次人才160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108人。65名青年技能人才入选“浙江青年工匠”,数量全省第一。

(三)提质增速助推经济发展

产业质效稳步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8%,高于省市平均水平。2家企业入选省“未来工厂”试点,52家企业列入市“未来工厂”培育名单,总量全市第一。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试运行。化纤产业大脑正式上线。实现进出口总值1027.07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29.7%,其中出口总值788.42亿元,总量全市第一。全国首个全球跨境电商知识服务中心落户运营。钱江世纪城入选首批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整治4.8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64万亩。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萧山本味”。存量盘活强势推进。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1.04万亩、供而未用1.99万亩、低效用地再开发8317亩。论证通过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70个,盘活存量工业用地3536亩。开展亩均税收2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整治,亩均税收由1.0万元/亩提高至7.1万元/亩。发展后劲持续积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投资结构持续向好,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7.9%,连续18个月保持正增长。新招引落地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98个,其中10亿元以上20个。5个项目列为省市县长“152”工程项目,6个项目列为省重大产业项目。美满芯盛、药源新地、SKP综合体、开市客等签约落地。

(四)精益求精提升城市品质

亚运保障高效有序。成立亚运保障指挥部,构建“一办四片区四组”工作体系。基本完成亚运场馆主体验收和赛事功能验收,亚运三村顺利竣工。举办“韵味杭州”系列测试赛2场、各类测试活动17场。完成钱江世纪公园亚运观赛空间设施改造。推进智慧安保落地,全面落实场馆核心团队和第三方运行公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广场、铁路杭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东广场建成。杭甬高速、杭绍甬智慧高速、杭州中环萧山东段有序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杭绍城际线正式运营。博奥隧道、滨盛路隧道开通。时代大道高架、03省道东复线高架南延建成通车,风情大道、彩虹大道部分通车。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深入推进“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行动。建成环卫、市政绿化、河道、照明四项智慧化系统。制定出台门前“新三包”制度。617个垃圾分类小区实现“定时定点”全覆盖,318个垃圾分类村实现“四定一撤”全覆盖。获评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区。新增停车泊位1.57万个。完善内涝应急机制,落实“一点一方案”。

(五)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不断深化专项整治。积极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2021年省委生态环保专项督察整改。地表水各级控制断面水质均达到III类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PM2.5浓度降至31.6微克/立方米,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值。5个镇街市级“污水零直排”考核验收优秀。显著改善城乡环境。新建和提升改造绿道138公里,打造官河(衙前段)、钱塘江(世纪城段)、浦阳江3条省级绿道。成功创建美丽河湖省级样板1条、市级样板5条。完成城市小公园提升改造2个、新建5个。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3A级景区城,建成4个省级景区镇和25个省A级及以上景区村庄。获评“四好农村路”建设省级示范区。成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标杆县。纵深推进绿色发展。8家企业获得碳交易配额,完成全区首笔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全面推进254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3个省级工程通过整体验收。全省首个基本实现天然气管网“村村通”。美丽公路建设全面推进,县级交通共富指数排名全省第一。

(六)全力以赴做好民生保障

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帮扶1.78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发放救助资金1.78亿元,发放善款8885.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完成26.7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5台。新开工公租房18.61万平方米,交付运营蓝领公寓4368套。完成5个城中村征迁工作。新开工安置房112万平方米,竣工269.83万平方米,回迁安置4169户。持续优化公共服务。完成信息港初中等学校建设项目21个,新增学位1.68万个。义务段学后托管服务覆盖率和营利性学科类机构“压减率”均实现100%。城市文化公园开工建设,浙大二院总部、省妇保钱江院区等加快推进,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用。新增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571个、成长驿站34家。完成8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老年食堂41家、助餐服务点17家。新建10家城市书房。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有效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20余万剂次,打赢“12·7”疫情防控遭遇战。有效应对台风“烟花”等考验。完成510条、651.47公里道路的地下空间安全隐患检测。持续深化平安村社创建,启用在线警务站、交治站、消防站等应用场景。生产安全事故量、死亡人数均保持两位数下降,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年来首次降至两位数。高层建筑安全隐患整治有序推进。信访总量明显下降,民转刑案件创历史新低。电信网络诈骗发案量同比下降21%。

(七)持之以恒加强政府建设

持续强化政府党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六讲六做”大宣讲行动。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挖掘红色资源,守好“红色根脉”。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完成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成功创建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实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涉法事项法务全程参与、镇街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完成瓜沥镇基层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行政诉讼败诉率、行政复议纠错率同比双下降。不断深化作风建设。坚决纠治“四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部门公用经费压减5%,部门专项定额压减10%。切实化解隐性债务。启用小额工程全周期数智治理应用场景,实现区镇村交易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