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任务内容 | 细化量化目标 | 完成情况(累计) | 进度(%) | 问题与困难 | 下一步计划 |
6 | 以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杭州会展新城、三江汇流区块等为引领,联动建设钱塘江国际创新带。 | 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完成设计方案,杭州会展新城核心区杭州大会展中心桩基施工,三江汇流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 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设计方案完成国际招标,正在深化设计方案;杭州大会展中心开工,支持大会展配套项目列入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积极推进三江汇流区块开发建设,有序推进重大项目。 | 100% | 无 | 深化完善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设计方案 |
9 | 加快三江创智小镇、信息港小镇六期北区块、图灵小镇、未来交通小镇、机器人小镇硬科技中心、科技城“三谷一园一基地”等载体建设。 | 指导信息港小镇、机器人小镇、图灵小镇3个省级特色小镇2020年度考核台账梳理报送;指导机器人小镇申报省级特色小镇验收命名;组织编制《杭州市萧山区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督促各特色小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 1、参加全省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视频会议。2、指导省领导联系小镇信息港小镇报送四季度工作情况。3、汇总省级特色小镇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一镇一特色,并上报市发改委。4、研究制订2021年萧山区特色小镇考核细则。5、指导特色小镇完成省重大项目库项目调度。 | 100% | 无 | 1.部署信息港小镇、机器人小镇、图灵小镇省级特色小镇2021年度考核工作。2.指导机器人小镇,图灵小镇申报省级特色小镇验收命名。 |
34 | 深化“一会一馆一园一镇”智慧交通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示范区建设。 | 办好第四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智慧交通科技园” 项目一期开工,完成未来交通小镇规划方案设计和启动区块2000余亩拆迁交地工作,开展小镇范围内安置房、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 1、第四届交博会推迟至2022年3月,筹备工作全面展开;2、“智慧交通科技园”项目一期开工,启动区完成主体施工;3、编制完成未来交通小镇规划方案,启动区块拆迁交地已基本完成,安置房区块土地指标已落实,并开始办理前期手续;4、交通馆接待政府、企业及行业等场馆人数100余次,展馆三层自贸区展示窗口启动改造,馆内设施进行维护升级。 | 100% | 园区建设受疫情影响较大;交通小镇党湾镇尚未签订框架协议。 | 1、根据上级安排召开第四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2、产业园启动区结构封顶,一标段桩基施工;3、交通馆完成三层自贸区展示区改造;4、交通小镇根据项目实际落地情况调整产业规划设计;尽快完成安置房区块的土地移交;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
41 | 建立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库,争取计划指标3000亩以上。 | 建立、完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项目库,争取完成新开工“4286”项目30个以上、完成新增投资120亿元以上;组织开展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争取4个以上项目列入。 | 新开工“4286”项目41个,新增入库投资额188.33亿元。6个项目入选2021年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全年争取到计划用地指标3029亩。 | 100% | 无 | 加强项目储备,提前谋划、科学策划,积极筹备2022年省重大产业项目申报工作 |
45 |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切实推进“浙商回归、杭商回家”工作。 | 完成工作思路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推进方案计划。 | 完成《推进“浙商回归、杭商回家、萧商回家”做大做强总部经济的思路研究》报告,提交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已多轮完善,并提交区政府待最终审定发文。 | 100% | 无 | 抓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待发文后启动总部企业申报认定。 |
46 | 实施项目全周期管理改革,以省市区重点项目为主抓手,全力以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 开发完成项目周期数字化系统,边运行、边调整、边完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 加快推进系统理论成果形成,完成系统功能再梳理,编制《萧山区投资项目变更上网管理实施方案》。全面谋划2.0系统版本,从管理闭环、模块功能、系统界面等方面迭代升级。加快完善领导批示闭环管理,细化项目颗粒度、强化流程便捷性。通过清单式管理模式,完善系统功能,累计攻克和解决系统问题10个。开展重点项目重大变更上网审批试点工作。 | 100% | 无 | 加快理论性制度性成果的推出。进一步完善领导批示闭环管理,细化颗粒度,强化流程便捷性。 |
48 | 对标“2+6”8张清单,继续做大项目储备库,在资源要素争夺战中占据领先。 | 建立向上争取要素的储备库,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争取,确保全市前列 | 多次召开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储备项目工作专题培训会,梳理中央预算内资金储备项目23个,其中棚户区改造项目21个,老旧小区改造2个;梳理地方专项债储备项目15个。 | 100% | 无 | 对储备项目对照文件要求开展申报前准备工作。 |
49 | 加快恒逸功能性纤维新材料、荣盛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长龙航空创新智能维保基地、健新原力生物医药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 | 一季度,恒逸项目完成前期设计,荣盛项目完成聚酯楼2层施工,长龙航空项目完成一期机库航材库肢体结构二次结构施工,健新原力项目一期主体结顶基本很完成;二季度,恒逸项目完成图审及招投标工作,荣盛项目基本完成聚酯楼主体工程,长龙航空项目开展航食楼桩基施工,健新原力一期开始室内装修;三季度,恒逸项目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荣盛项目聚酯设备陆续到位安装,长龙航空项目开始培训中心桩基施工,健新原力一期开始室外装修;四季度恒逸项目开始桩基工程,荣盛项目纺丝楼开始施工,长龙航空项目完成航食楼土建及设备安装,健新原力一期基本完成装修。 | 恒逸项目开始主体结构桩基;荣盛项目纺丝楼、聚酯楼继续主体施工 ;长龙航空项目航食楼土建及设备安装;健新原力项目一期幕墙工程、粉刷、装修工程完成。 | 100% | 无 | 继续推进项目加快工程量建设和交付使用 |
53 | 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借力上海、精准对接、错位互补,深度参与“拥江发展”战略,有效打通高端发展要素流转通道。 | 一、完成《萧山区“十四五”区域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二、根据省市要求,结合区情,在借力上海、对接合肥、杭绍甬一体化等领域,进一步推进国家省市战略在萧山落地。借势国家省市战略,为萧山发展争取更多资源,拓展更大空间;三、牵头做好“拥江发展”行动考核工作,统筹推进亚运场馆、美丽城镇、精品村、钱塘江绿道、水质提升、规划管控、无障碍环境各项考核任务,争取年度考核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四、积极参与“三江汇”区块及绿心公园规划建设,梳理该区域内各类项目,积极对接市三江汇管委会,为“三江汇”涉萧区域规划建设打好基础。 | 1.已完成《萧山区“十四五”区域融合发展规划》编制。2.开展萧山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大排查工作,观看警示片、学习《长江保护法》专题学习6次。成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以案促改”工作推进专班,全面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工作;3.以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为抓手,与绍兴柯桥区、诸暨市探索建立西小江浦阳江联合河湖长制、打造水乡风情文化长廊。与柯桥区共建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向上争取省推进杭绍一体化发展奖补资金400万支持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4.积极对接市三江汇管委会、拥江办,分解推进2021年度拥江发展行动考核10项具体任务,压实具体工作职责目标,每月报送工作进展和困难问题,圆满完成各项考核任务;5.完成之江绿道科技城段及浦阳江三期提升工程,向上申请市级绿道建设补助资金300万元。 | 100% | 无 | 继续深化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拥江发展等工作的落实,以点带面深化工作落实。 |
77 | 积极探索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完善一批国际化软硬件设施配套。 | 编制完成《萧山区全域未来社区发展规划》;力争萧山全域未来社区列入省级试点,加快萧山亚运社区等未来社区试点建设步伐。 | 1、8月4日已将未来社区工作移交区住建局,配合住建做好移交工作。2、受区住建局委托,完成对亚运社区和浦南社区的实施方案区级评审工作。 | 50% | 无 | 将配合区住建局做好未来社区项目申报、创建和建设工作。 |
155 | 建立分级分类信用监测机制,力争“信用+园区”应用场景列入全省信用应用典型案例。 | 优化提升“信用+园区”应用场景建设,力争创建省级“信用+社会治理”基层试点;创新拓展“信用+未来社区”应用场景。 | 1、报送“信用杭州”20周年-萧山区信用宣传材料;2、联合市发改委指导推进信息港小镇省级“信用+社会治理”试点,完成“信用+园区”数字化平台初验;3、承办2021年杭州市“信用杭州”诚信万里行宣传活动,组织开展2021年“信用萧山”主题宣传活动;4、接待省发改委调研我区“信用+园区”省级试点工作;5、报送中小企业融资监测平台问卷填报清单;6、完成《2021年萧山区信用建设工作研究项目》公开招标,确定中标单位; 7、修改完善领导专报《萧山区信易贷平台企业入驻率滞后的情况汇报》;8、开展家政企业信用修复工作;9、报送月度信用环境监测材料; 10、会同银河社区在银河小区开展重阳节诚信现场宣传活动; | 100% | 无 | 指导信息港小镇根据《“信用+园区”试点建设方案》进度安排,加快推进试点建设,开展2021年杭州市“诚信建设万里行”分会场活动 |
156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好项目审批“最多80天”、产业项目标准地、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后半年内开工建设等工作。 |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项目审批“最多80天”、产业项目标准地、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后半年内开工建设等工作。 | 1、部署萧山区关于杭州市营商环境便利度调查工作,并组织人员到现场参加统计调查;2、部署萧山区营商环境市对区考核工作;3、报送营商环境亮点工作;4、持续优化完善数字政府-营商环境市场活力应用建设;5、落实杭州市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任务分工。 6、修改完善调研专刊《萧山区营商环境满意度便利度调查报告》;7、“标准地”政策已修订完成。 | 100% | 无 | 完成杭州市营商环境满意度便利度调查萧山区现场组织工作,报送营商环境特色亮点加分。持续做好项目审批“最多80天”;“标准地”政策提请区政府审议后发布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