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如何推进?本报专访了区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沈秋羊。
记者: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作为监管部门,2021年市监局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起到了哪些成效?
沈秋羊: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守底线,聚焦网络订餐、保健食品、假冒伪劣产品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全年查办食品类案件1126件,完成食品安全定量检测5445批次,定性检测70.78万批次,销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1344公斤。二是拉高线,2021年圆满完成了省市区三级共5小项民生实事项目。其中,中小学和等级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智慧农贸市场建设的萧山模式上升为杭州市级地方标准。三是控防线,组建萧山区“大物防”联控工作专班,完善精密智控“物防”体系,深化进口冷链食品、进口水果的疫情防控,全区1342家经营户纳入冷链管理,农贸市场和外卖从业人员实施三天一次核酸检测。
记者:市监局商事制度改革取得哪些新突破?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沈秋羊:2021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我区营商环境。一是持续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通过推进“分钟制”审批改革,常态化企业开办已经实现“最多5份材料、1个环节、30分钟办结、0费用”。在全市试点开展的科技型企业“同股不同权”改革,已经完成首例备案登记。二是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依托“小微通”平台大数据画像,以信用评级助力3810家企业新增融资191.23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21.59万户,居杭州各县(市、区)第一。
记者:今年市监局重点工作有哪些?
沈秋羊: 2022年,区市场监管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改革、重要战略和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市场监管全面履职。聚焦保安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服务保障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守住安全底线,提升民生福祉。聚焦稳企业,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坚定不移保市场主体,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严监管,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全区营商环境。系统上下将以勇立潮头的姿态走在前、当示范、作表率,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