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 引 号 | H019/2022-66253 | 成文日期 | 2022-12-05 |
发布机构 |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主题分类 |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化 |
各镇街(场)文化站,各中心辅导学校、中小学,各有关单位: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我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的社会氛围,经研究决定以“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开展2022萧山区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承办单位:杭州市萧山区文化馆(杭州市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二、活动时间
2022年10月-2023年6月
三、活动安排
(一)“非遗传承进校园 匠心永续谱新章”签约仪式
参加仪式人员:报名参加活动的学校、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项目基地负责人、相关项目非遗传承人。
(二)“育新苗”课堂体验活动
通过整合萧山非遗特色资源,设计出适合学校师生学习体验的非遗艺术课程,邀请本地非遗匠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前往50所选课学校现场授课(每所学校不少于4节体验课,每节课45分钟)。课程内容包括介绍非遗技艺的历史、工艺、技巧、故事等,同时为师生提供形式丰富的互动式体验,还可以通过个人赛、团体赛、展示展演等方式,进行进校园成果展示,让师生更深入感受非遗魅力。
(三)“学新知”论坛研讨活动
设立非遗主题论坛,邀请具有代表性的本地非遗匠人、非遗传承人开展讲座,对相关学校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把非遗教学纳入日后的教学内容,让非遗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从根本上提升本次非遗传承活动的可持续性。
五、工作要求:
(一)请各中小学校、镇街文化站及非遗项目保护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发动,认真组织推荐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同时加强宣传,广泛动员,鼓励广大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有意向传承、传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校积极报名。
(二)推荐项目简介(附件1,注:进校园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此名单)
(三):报名方式:请根据推荐项目填写附件2(可以选填两项志愿)于2022年10月28日之前发送至指定邮箱2395370662qq.com。
六、其他事宜
联系地址:萧山区市心中路958号;
联系方式: 刘老师,15824168296;
邮箱:2395370662qq.com
特此通知。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2022年10月16日
附件1
“非遗进校园”活动相关非遗代表性项目介绍
一、十番音乐(楼塔细十番)(国家级):楼塔细十番属于中国传统十番音乐,诞生于六百多年前的明代,一直传承至今。它以古典套曲“望庄台”、“一条枪”和“八板”为演奏内容,歌颂大禹治水的功德,表达人们期盼风调雨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其曲调优美,悠扬悦耳,演奏风格古色古香。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元宵节(河上龙灯胜会)(国家级):河上龙灯起源于南宋绍兴年间,在萧山区河上镇一带流传,每年元宵节期间,以河上镇溪头村为中心以板龙表演为主,融合马灯、高照等民间艺术元素,持续时间长达五天的大型民俗表演活动。主要包括“开光大典、出灯、闹元宵、花灯”等仪式,具有很高的地方文化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相融合的具体体现。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花边制作技艺(萧山花边制作技艺)(国家级):萧山花边,又称万缕丝,是浙江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因兴盛于萧山区而得名。萧山花边以设计精巧、构图精致、绣制技艺精湛的特点,产品畅销海内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制作可分为设计、刷配、挑绣、整烫四道工序,20余个环节,30余种针法。大幅作品需上百人集体挑织而成,是独特的工艺品、 实用品乃至收藏品。
四、绍剧(省级):绍剧是起源并流行于萧绍平原的著名地方戏剧,旧称“绍兴乱弹”,或“绍兴大班”。在绍剧(绍兴乱弹)兴发之前有“绍兴调腔”, 经发展和演变,于1950年,正式命名为绍剧,有近300年历史。绍剧是以唱乱弹腔为主的多声腔剧种,其唱腔粗犷豪放,高亢激昂,简洁明快。传统剧目约有300多本。
五、绍兴莲花落(省级):萧山与绍兴接壤,史上曾属绍兴管辖,尤其萧山沙地区与绍兴隔河相望或土地相连,乡音乡俗如出一辙。绍兴莲花落便是以绍兴方言说唱的一种艺术形式,为萧绍一带老百姓所喜爱。莲花落语言风趣幽默,人物生动形象,曲调悠扬婉转,自然动听,受到很多观众的青睐。
六、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省级):南宋官窑瓷制作工序相当复杂,需要十七种原料组成宫廷制瓷秘方,经过七十二道工序、三次高温烧制方能完成。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制作工序相当复杂,要经过设计、揉泥、拉坯、修坯、施釉等一系列复杂流程,需要十七种原料组成宫廷制瓷秘方,经过七十二道工序、三次高温烧制方能完成。南宋官窑瓷艺作品以“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四大特征著称,其器型庄重,工艺精致。
七、茶亭伤科(省级):茶亭伤科由清代精于岐黄、擅长武术的永春和尚柳溪(1832-1908)在同治九年(1870)创立于萧山县八都的静修庵,光绪二十七年(1901),永春和尚在静修庵门前的茶亭设立普济茶汤会,为过往行人免费提供茶水,具有“仁心济人”传统的茶亭伤科因此得名。茶亭伤科主治骨伤筋伤,传承传统手法复位,是江南地区渊源于寺庙中医药体系的伤科代表之一。
八、昭东剪纸(市级):昭东地处萧山区瓜沥镇,自古有剪纸传统。《武林梵志》载,五代时“吴越钱王于行吉之日……城外百户,不涨悬锦锻,皆用彩纸剪人马以代之”。 昭东剪纸主要有用于礼品点缀的,贴于窗门的,作装饰灯彩的,还有剪成龙、虎、鱼、荷之类吉祥物的。每逢喜庆婚宴,乡民都会在新房和嫁妆上张贴大红的喜花以示庆祝;逢年过节,许多人家都会贴剪纸元宝、福寿字以图吉祥。
九、丝绸画缋(市级):丝绸画缋是一种融合染、绘、绣等多种工艺手段的传统技艺,起源于周商时代,起先由历代宫廷工匠专用于皇室及官员服饰画缋,几经变革,她的应用范围从服饰衣裳向画轴、屏风等工艺品扩展,在纸张大量使用以前,丝绸画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平面视觉艺术品种之一,《清明上河图》即是其衍生的杰出代表作。
十、河上西山红石雕(市级):河上西山红石又名珍素红,是杭州市唯一的一种赤红色矿石,曾作为国礼送给过尼克松和金日成。红石硬度适宜,刀干好,色泽和材质独特。河上本土的民间匠人潜心研究雕刻,雕刻出众多作品,如印章、茶壶、古兽、手腕等,栩栩如生,很受大众喜爱。
十一、三清茶炒制技艺(市级):三清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代代相传,源远流长。乾隆年间戴村人郭伦作的《萧山赋》中,已有云石“采茶响铁”的文字记载;萧山县农业志记载,民国时期云石狮山的炒青茶闻名;三清茶炒制技艺十分讲究,主要是采摘、摊青、杀青、回潮、二青筛分、辉锅、干茶筛分、挺丈头、风选、检验定级、包装等11道工序。三清茶“外形平扁光直,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清醇爽口,汤色清澈明亮,叶底细嫩成朵”,是茶中珍品。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和东南亚。
十二、面塑(区级):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一门民间手艺。是老百姓祈福,歌颂民间传说,祝贺节日,供奉神灵信仰,以及祝寿,庆祝丰收,歌颂历史人物等等的一种表达方式。面塑用的面团原料为纯天然的面粉、糯米粉、杂交米粉、淀粉、盐、明矾、甘油、蜂蜜、食用油等;面人制作型制分为签举式、悬挂式、杯装式,托板式核桃式;作品题材广泛:八仙过海、福禄寿、五虎上将、卡通、动漫、花鸟鱼虫等等,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十三、烙画(区级):烙画起源于秦,兴盛于汉。河南南阳民间“王莽撵刘秀”的传说里就有关于烙画的内容。此后烙画几经兴衰,现河南、河北、江浙、云南等地有传承。以高温烙铁为画笔在木、纸、丝绸制品等材料上创作。经备纸、写稿、描线、净面、烙形、套彩、填彩、题款、铃印、裁剪以及后期的托、裱、装框等工艺完成作品。
十四、木工及传统家具修复技艺(区级):木工是我国传统的生产技艺,历史悠久,传说春秋名匠鲁班是木工的祖师爷。几千年的传播流传形成了各种流派,各有专攻、风格多样。“大木匠”建造大型建筑的基本框架结构,“小木匠”制作各种生活器具,技艺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十五、陈式太极拳(区级): 陈式太极拳演练时讲究发劲,以柔化刚发、快慢相间为特点。清末至民国时期,陈式太极拳一直以来在萧山就有人群在习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大力提倡武术运动,萧山的武术运动又蓬勃地发展起来。
十六、传统篆香及香器制作技艺(区级):香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可以追溯到3000年甚至5000年前。从基础的香事,到制香、香器,行香的技能等,香形式不断的发展丰富,香道在魏晋时期已基本形成,至唐宋时期达到鼎盛的状态。篆香是将香料做成文字等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篆香婉约之美,在闻其香,观其言,赏其器。”从“闻香”到“观烟”、“赏器”,可谓是传统香文化形成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十七、路头戏(区级):路头戏,是越剧艺人口中相对定本戏的说法,以演员为创作主体,能够直接接收观众的反馈并作出回应,及时调整剧情、唱词、唱腔、道具、舞美、灯光等各种舞台因素,因而与观众群高度契合,在戏曲传播、文化传承和主题教育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与价值。
十八、咏春拳(区级): 明末清初盛行于福建永春,清同治年间,咏春拳在萧山扎下了根。咏春拳融合内家拳和近身搏技于一身,基本拳术套路有三,另有桩法、棍法、刀法各一套,完整缜密,具有较强的搏击、健身功效。
十九、湘湖龙井手工炒制技艺(区级):湘湖龙井,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采用精湛的加工技艺制作,基本流程为鲜叶摊放—青锅—摊凉回潮—辉锅。成茶具有外形平扁光滑、香气清高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甘醇爽口、经久耐泡的特征。
二十、活字印刷技艺(区级):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这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萧山地区的活字印刷技艺流程完整,包含从写反字到刻字、检字、排版、印刷装帧等全过程,遵循木活字印刷技艺古法工艺。
二十一、印纹陶烧制技艺(区级):萧山是中国陶瓷发源地之一,在八千多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就已有发现印纹陶的烧制遗迹,商周时期浦阳江两岸有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窑遗址几十座之多。当地有一句民谣:周朝天子八百年,座座山头冒青烟,讲的就是商周时期浦阳江两岸窑址烧制的盛况。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的烧制技艺成就了“萧山窑”的历史地位。
二十二、萧山越剧(区级):萧山越剧团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杭州联友越剧团,为文化发展需要,调整划归萧山。随着数次改革创新,剧团艺术人员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沉香扇》《碧玉簪》等传统剧目进行排演,赢得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收获了大批戏迷爱好者。
附件2
2022年“非遗进校园”活动报名表
学校名称 | |
第一志愿 | |
第二志愿 | |
联系人 | |
联系电话 | |
学校优势及发展方向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