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76/2022-67083 | 成文日期 | 2022-12-30 |
发布机构 | 临浦镇 | 主题分类 | 其他 |
文号 | - | 有效性 | 有效 |
一、案例背景
东麓池社区作为衔接临浦新老街区的中心纽带,依山而居,傍水而栖,由峙山北路、峙山西路、东藩南路三条主干道,一横两纵勾勒出商、住繁华相融的民生业态。辖区内老旧小区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外观老旧,道路破损严重,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善,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为此,东麓池以现代社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其中c级危房共有22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社区将解危提上议程,通过“协商驿站”,邀请政协委员与党员、居民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这一“老大难”问题出实招解民忧。从社区环境整体提升着手,创新工作新理念,以有机更新为主要手段,通过党建统领,民主议事,综合施策,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做法
(一)亲力亲为,深入现场。黄坡山新洋房住宅区是一处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二层砖混结构房屋,也是c级危旧房,以独居老人或空置户为主。2021年7月遭遇台风“烟花”期间,沿河一棵约3吨重的泡腾树倒塌,将多处电线杆带倒,电线杆又撞到了房屋,幸亏社区转移及时、核查及时,没有人员伤亡。针对本次“老旧改”解危项目,协商小组成员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沟通,倾听居民心声,在开放式、融入式、共享式的氛围中,在场党员群众畅所欲言。协商汇总意见问题后,由社区拟定解围申请和建设性意见书,提交至临浦镇城建部门。
(二)有力有为,履职尽责。解危项目相关程序落定后,“协商驿站”连续召开多方联席会议,社区牵头邀请到职能部门代表、施工方代表、监理方代表等多方参与民主议事,面对面交流协商,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表示解危施工期间,要做好住户人员转移安置,根据夏季天气多变倒排施工计划,优化方案,缩短施工周期以减少对住户的影响。“协商驿站”更是将场地放到居民楼内,以板凳议事的形式,针对施工安全要求、解危内容明细进行了现场核准,进一步分析问题、共商解决办法,把协商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合力合作,民呼我为。施工启动后,“协商小组”前后共组织6次现场走访,查看施工质量和进度,一并沟通强弱电线梳理、晾衣架安装、承重梁加固等细节问题,重点对于住户提出的,希望工程一并施工,自费更换各自铝合金窗户的要求,边看边听边协商,为居民答疑解惑,解读方案,以高效、高质量的议事成果,助力项目实施推进。工期结束后,由社区牵头“协商小组”参与审计旁听,仔细记录住户对于工程质量的意见评价,完善工程细节。解危后的新洋房住宅区焕然一新,屋顶漏水、墙体松动、楼道堆积物等困扰住户多年的难题逐个销号,镇村干部、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表态、点对点回应,即时办理、协商交办、跟踪问效,通过民主评议、调研视察进行再调研再协商,各方合力推动协商成果落实落细见效。
三、经验启示
一是协商要一颗初心亮到底,作为“民生议事堂”平台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阵地,社区“协商驿站”根据标准化建设,完善组织架构、议事规则,东麓池社区在打造过程中与“峙山和”矛调工作室、社区“板凳议事”平台结合起来,打造“520我爱临”基层微协商品牌,通过开展“微协商”,将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落到实处。
二是协商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老旧改”项目实施过程中提及很多“细小微”议题,一件件都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协商小组”需要把握原则,细节政策,做好群众的答疑解惑。民主议事中,更要兼顾公平,全盘统筹规划,将基层民主协商真正落在民心。
三是协商要一站服务跟到底,“老旧改”项目施工涉及方方面面,从最初的民意收集到现场协调,再到新诉求、新问题的产生,如何进行有效、高效协商,即需要全程服务、闭环解决问题矛盾,又需要用心用情用时间,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踏勘,因地制宜想办法、出点子,做好跟踪反馈。
东麓池社区“协商驿站”聚焦民生“实事”、治理“难事”,政协委员履职担当,摸实情、听民意,形成真知灼见,广泛凝聚共识,以平台真管用推动群众真爱用,使驿站成为民情联络、服务群众、助推基层治理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