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众联村,位于河上镇中部永兴河畔,道林山麓。东邻璇山下村、南邻溪头村、西邻下门村、北邻大桥村。村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 1191 亩,林地 4360 亩,2021年村级经营性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000元。新建的G235国道穿村而过,距杭州主城区30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
【民族人口】
众联村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也有少量苗族、壮族等外来人员嫁入本村,姓氏分别由:鲍、白、戴、董、方、傅、顾、洪、荆、孔、凌、零、楼、梅、裘、瞿、桑、邵、汤、云、赵、楮、封、来、鲁、倪、钱、邹、施、陶、柴、赫、孟、闵、齐、石、舒、闻、宣、边、葛、单、柳、水、郑、李、吴、周、王、彭、陈、杨、刘、徐、潘、何、蔡、梁、黄、高、叶、卢、孙、谢、朱、余、许、田、苏、曾、廖、林、莫、覃、袁、应、聂、邱、吕、杜、姜、樊、段、章、卜、张、蒋、俞、沈、马,共计90个姓氏组成。村内下设3网格、20微网格,现有村民小组20个,农户695户,户籍人口2332人,全村目前有低保户22人,五保户1人,持有残疾证111人。现有在册党员152人。村三委干部5人,村聘人员1人,社会组织专职人员1人,近5年离任干部3人。硬件设施配套情况:村有村级活动场所(社区配套用房)20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一处、文化礼堂一处、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老年室、体育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处、家宴中心、杭州市文保单位一处),
【历史沿革】
众联村于2005年由联合、塘村、众利泉水四个自然村合并为众联村;联合自然村于500多年前由马姓从陕西武风县迁入;塘村自然村始于明洪武年间由诸暨三塘迁入;泉水自然村因山泉清澈而得名甑山坞,建村在南宋期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村口有一处拥有600多年树龄的香樟树群,是迄今发现的杭州市保存最完好的古樟群。众利自然村曾发现制“甑”遗址二处,可追溯到商周时期。村口横跨永兴河岸的星拱桥,是1928年由村里乡贤捐资2.8万大洋修建的多孔石拱桥,已被列入杭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发展】
解放前四个自然村以农业为主,兼有少量副业如做草纸、土纸,1968年联合村创办了造纸厂,八十年代创办纸箱厂、胶板厂;塘村自然村从七十年代创办车木厂、轧花厂、乔其绒厂,泉水自然村先后办土纸厂,村办企业缝纫机零件厂等,经过几年的打拼,企业效益蒸蒸日上,村民收入大幅提高,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当时创造了村庄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成为当时萧山县第一个“电视村”。近几年,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历届村委领导和村民为改变村容村貌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别是2018年以来,村级道路全部硬化,天然气入户及自来水安装一户一表,村庄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在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进行提升改善,先后改造居家养老中心、家宴中心、篮球场、三治融合馆、桥下空间等,提供村民休闲娱乐场所,丰富村民的日常娱乐需求。近几年,众联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浙江省文明村镇”“浙江省善治示范村”“五和众联”获评省法治乡村实践优秀典型案例、浙江省AAA级景区村庄等荣誉称号。
办公地址:河上镇众联村村委会199号
联系电话:0571-82206271
办公时间:夏令时: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法定工作日);冬令时:上午8:30—11:30,下午13:00—16:00(法定工作日)
河上镇众联村组织结构表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工作范围 |
1 | 俞伟达 | 村书记兼村主任兼经联社社长 | 统管村内各项工作(统筹) |
2 | 俞华锋 | 副主任、党委委员 | 土地管理、建房管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农业、山林 |
3 | 卜纪峰 | 副书记、党委委员 | 党务、组织、 社监、纪检、宣统、文旅、五和众联乡村治理 |
4 | 蒋良飞 | 村委委员、经联社委员、村治保主任 | 治保、民兵、安全生产、网格、工业、交通安全 |
5 | 俞亚红 | 村委委员、村妇联主席 | 妇联、环境卫生、卫健、公共卫生 |
6 | 田红飞 | 村聘人员 | 民政、残联、文书、档案整理 |
7 | 沈兴山 | 村聘人员 | 报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