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中心

当前位置 : 首页
>>信用中心 >>图片新闻

萧山区推进信用良好企业开展自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

发布日期:2022-11-10 15:5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信用中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则是就业的根本。面对时代要求,近年来,萧山聚焦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示范引领,扩大技能人才存量。

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从学生到企业职工,再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群体,萧山正锚定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全方位、体系化、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

高度重视企业人才自主培养 

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是“技能人才之都”工程中一项重要任务。目前,萧山正一体化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改革试点工作,用人单位自主权不断扩大,企业岗位用人标准也被纳入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评价规范之中,真正实现了“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人才”,实现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从“政府鉴定”向“企业认定”的转变,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等用人单位为主体,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今年9月,作为区内新增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兴惠化纤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化纤后处理工高级工认定顺利结束。参加认定工作的职工需理论和实操考试均合格,才能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能等级认定资格下放到企业,可以让我们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工作。企业有了对员工进行技能考评的范围、标准和权威,就能更好地招人、用人、育人和留人。”兴惠化纤相关负责人表示。

萧山是制造大区,培养一支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技能人才大军,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配合打造“新制造中心”,目前我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主要面向工业制造类,“在未来,谁先聚集高技能人才,谁就将占有高质量发展先机。”作为我区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荣盛集团自2020年开展化纤聚合工、纺丝工和化纤后处理工三项职业认定,已累计发放证书超500本。

“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我区也积极开展针对快递行业等新兴领域的职业认定,作为人社部门,我们尊重企业首创精神,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把技能等级认定的路,拓得更宽、更平坦。”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区对管理规范、信用良好,且已建立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衔接机制的规模企业率先开辟“绿色通道”,主动提供技术支持,全力配合企业按规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营造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目前,我区可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企业覆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制造业,养老服务、文旅酒店等现代服务业。

此外,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萧山更是出台一系列“真金白银”的举措,对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0人次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截至目前,萧山区已累计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60家,其中试点企业55家、学校3家、社会化评价组织2家,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8030本。备案数量、技能等级认定人数居全市前列。

全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培育

担任公司机械设计技术员、独立带领团队负责产品线设计研发、年收入达到数十万元……选择走技术之路、自认从小就不是“别人家孩子”的万志炳,在职业技能领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从犹豫着踏入职校大门,到如今获得稳定的工作,毕业于萧山技师学院的万志炳形容自己是萧山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孕育出的小小果实。2016年中考后,万志炳放弃了普通高中的录取资格,来到杭州萧山技师学院高端数控专业学习。严格的理论知识考核、专业的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大师担任实操指导……除了校内的技能培养,学校采取产教融合的模式,让企业带着需求参与进来,学生能够进入企业上岗学习。

“只要技术过硬,工作不愁找。”得益于学校里交叉混合的教学模式,万志炳还被选拔进入了学校的数字化设计中心训练团队,学习三维建模、3D打印、3D扫描和数据逆向等专业技能,还没毕业,万志炳就收到了国内多家企业的就业邀请。

近年来,我区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借着这股东风,越来越多的“万志炳”找到自己的“时区”,在职业舞台上喷薄出不一样的曙光。与此同时,我区不断加强工匠标兵行动,关注新领域、新业态中的技能人才开展优秀技能人才遴选评价,为我区重点培育一批覆盖广泛、梯次衔接、技艺高超的新时代浙江工匠骨干队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人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人获浙江省“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才称号,1人获得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杰出技能人才)称号,5人获得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称号,22人获得“浙江工匠”,64人获得“浙江青年工匠”,19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41人获“浙江省技术能手”。

如果说人才是发展之基,那么一位优秀的导师就是每匹“千里马”的“伯乐”。前不久,第十二批“杭州市萧山区技师工作室”顺利产生,叶丹萍维修电工技师工作室、张伟汽车维修工技师工作室、黄煜琪包装设计师技师工作室等从各行各业脱颖而出,为萧山新技能人才培育奠定基础。

随着人才强区战略的高质量推进,我区致力于把技师工作室建设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技能人才展示互动的交流平台、高技能研发的前沿阵地。目前,全区已累计建立区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7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0家,市级20家,累计拥有区级及以上首席技师201名,其中省级4名,市级18名。“通过首席技师的认定和技师工作室的评选,能够加快我区各行业高技能人才集聚,积极发挥技能大师技术攻坚和技能革新的辐射带动作用。”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初入职教,有完善的竞赛体系磨炼技术;进企就业,有健全的教育培训强化技能;职业发展,有畅通的晋升渠道激励成才。回望技能人才的成长轨迹,萧山打通的这条技能人才发展道路愈发清晰。在丰富培养平台上,积极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全区共有公共实训基地23家),在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承担技能大赛、技艺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完善培养机制上,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扶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展(今年新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4家,累计21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发挥榜样机制上,推出“匠心会客室”等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全区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进一步加快我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挖掘“先进典型”。

在系列动作的持续发力下,萧山高技能人才增长正加速驶入“快车道”。截至10月底,我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171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408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161人,提前完成“浙派工匠”民生实事项目。

持续打响新职业技能竞赛  

全民技能时代,萧山浓墨重彩谱写人才强区交响曲。今年7月,一场高质量、高水准的“美容美发师”技能比武电视擂台赛火热开战,来自萧山区16家27位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美发师齐聚,一决高下、各显神通,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吹风机和卷发梳更成为了他们展现技能的神器,本来平凡的男女头模,在一番打理后都大变“俊男靓女”的模样。

像这样技能人才同台竞技的活动,今年已举办5场,包括4场“行行出状元”技能比武电视擂台赛和1场“人力资源管理师”区域性竞赛,吸纳734名选手参与,带动岗位练兵6000余人次,遴选出“杭州市技术能手”“萧山区青年岗位能手”等优秀技能人才19名,着力构建高技能人才“成才直通车体系”,选拔和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增进城区间技能人才培养合作交流。

技能是立业之本,人才即为发展之基。对此,萧山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方式,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专项行动,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投入,拓宽培养途径,完善评价方法。

近年来,萧山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代评”“以赛带训”模式,推动大赛“长效化”“常态化”,让更多德才兼备、技术优秀的职工有展示才能的机会,也为选拔人才提供更加公开、透明的渠道,进一步畅通了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成才通道”,实现破格选拔技能人才的目的。“我们更希望以技能竞赛的形式坚持弘扬工匠精神,为全区企业职工搭建切磋技艺、比学赶帮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企业职工岗位练兵、学习技能、钻研技术的热情,同时也让技能人才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新型人才观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区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来源:萧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