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29/2021-48671 | 成文日期 | 2021-07-14 |
发布机构 |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经济管理 |
文号 | 有效性 |
徐迅等委员:
你们在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推进品牌强区战略,促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区品牌建设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提案分析了目前我区品牌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五点建议。提案经区政府交办,由我局主办,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协办。收到提案后,我局非常重视,第一时间进行了认真研究与讨论,并发函至协办单位,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区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商标品牌方面,2020年萧山区商标申请量达29629件,商标注册量21230件;截至2020年底,萧山区共有国内有效注册商标88282件,数量位列全省第六。拥有“传化”“钱潮”“万向”“开元”等行政认定驰名商标20件,数量位居全省第四。拥有“萧山萝卜干”“萧山甲鱼”“萧山白对虾”等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5月22日,萧山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萧山本味”正式发布;拥有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4家。被评为“2016年浙江省商标品牌示范县(市、区)”。
“品字标”品牌方面,截至2020年底,萧山区共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1家,省政府质量奖2家、提名奖1家,市政府质量奖6家,区政府质量奖30家,万向钱潮有限公司入围浙江省创建中国政府质量奖重点培育单位。共有“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企业36家,产品认证证书49张,“品字标”企业数居全市第二。
总体而言,我区商标品牌和“品字标”建设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但与先进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且体量偏小,高价值高质量知识产权数量偏少,对商标品牌发展的引领不显著;小微企业缺乏品牌管理、运营意识等。接下去还需采取针对性举措迎头赶上。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高度出发,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质量强区战略,助推企业转型升级,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强化品牌培育。加强顶层设计,对全区品牌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整体布局,制定杭州市首个区(县)级商标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商标品牌培育工作纳入《萧山区“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规划》;联合经信局等部门制定《萧山区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萧山区质量提升四年行动计划(2017—2020年)》《萧山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业集群商标、品牌指导站三年培育计划(2021-2023)》,统筹推进品牌建设相关工作。加强摸底培育,积极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镇街综合落实、企业主动参与”的立体化商标培育模式,筛选200多家企业纳入重点企业品牌培育数据库;深入探索农产品区域发展新道路,进一步提升我区农产品整体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推出萧山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引入知名商贸品牌,重点布局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奥体博览城、亚运村、机场综合枢纽、会展新城和世界旅游联盟总部等区域的商贸配套,培育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支持国内外知名品牌在萧山设立品牌首店、旗舰店、体验店,着力引进国际知名商贸企业在萧山设立总部。2021年9月即将开业的奥体汇德隆印象城,目前已招商入驻300多个品牌,城市首店和区域首店超过50%。
二是强化品牌保护。加强政策支持,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企业,给予30万元资助;对新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证书的企业,第一年给予20万元资助;对新获得区政府质量奖的,给予最高20万元的资助,以上政策自实施以来,共兑现扶持资金577.63万元。组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入驻政采云平台-浙江制造(精品)馆,实现“浙江制造”品牌企业政府采购优先。注重案件查办,区市场监管局深入开展“双随机”检查和“双打”行动,以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老字号商标为重点,对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进行整治;推动全国50个区县(市)建立品牌保护协作机制,为100个区内知名品牌开辟委托打假绿色通道;全程协助万向、传化等本土企业外出打假,通过区域联合、多主体合作,全方位地织起商标品牌保护网。今年以来,已办理商标侵权案件38起,罚没款92.16万元。鼓励老字号企业发展,开展全区老字号企业的相关摸底调查,对符合条件的批零试点老字号项目进行扶持。组织老字号企业参加 “老字号展”“宁波食博会”“萧山购物节”等活动。引导和支持老字号企业在做精做优传统产品的同时,加快产品创新,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富有文化内涵、品质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支持老字号企业适应电子商务需要,开辟网上销售渠道,助力其开展新零售转型升级和进行数字化改造等。
三是强化品牌服务。开展走访培训,引导企业提升品牌意识,今年知识产权周期间,区市场监管局精准对接企业,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走访培训活动,联合镇街平台、基层所共组织培训5场、培训人数达550余人次,召开企业座谈会6次,走访园区4个、品牌指导服务站2个、代表性企业8家,共搜集企业问题需求15条,现场解决11条,上报区政府研究解决4条。丰富推广载体,发挥市心中路口碑街、杭州湘湖慢生活街等新零售业态集聚地优势,依托主城区和镇街一万余个商业网点,开展品牌结合系列主题促销活动;发挥新零售业态集聚特点,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联动促销,打造消费新地标;利用湘湖景区商业特色街和钱江世纪城商业网点,推出夜游、夜市、夜宵、夜戏等项目,丰富品牌推广载体。推进质押融资,发挥商标财产化运用功能,联合银行、个私协会等组织企业座谈,帮助企业了解商标质押融资相关政策,同时鼓励商标授权使用,扩大使用范围,2020年我区企业办理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0.42亿元。对接农产品协会,做好服务指导,推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
三、下步举措
一是“培育+宣传”,浓厚品牌建设氛围。引导市场主体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鼓励市场主体进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注重商标国际布局。建立驰名商标培育库,推进驰名商标培育申报。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注册商标60000件,新建品牌指导站2个,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1个、产业集群商标1个,新增马德里商标申请6个。大力宣传品牌战略,通过行政指导和培训,引导跨境电商、外贸企业进行国际注册。做好地理标志商标保护与宣传,推广“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商标(地理标志)+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优势农产品企业加强商标品牌运作,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指导服务“萧山本味”申报集体商标,进一步完善“萧山本味”品牌运营体系,围绕一批农业优势特色产品,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创新品牌产品,并持续强化品牌运维,加强创新策划,借势借力重大节展活动,开展品牌宣传、推广等,力争在全国范围内打响“萧山本味”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我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及专利导航,开展萧山区重点及新兴产业的专利布局分析,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较上年度提升15%。
二是“应用+保护”,着力提升品牌价值。通过行政指导、政策引导,着力改变“重注册、轻应用”现象,进一步推进商标质押融资工作,力争2021年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2.2亿元。鼓励企业开展商标监测,加强商标维权,建立商标品牌维权协作机制。探索制定新商业模式的商标品牌保护措施。开展亚运会特殊标志专项检查,加强亚运商标品牌保护。开展“深化蓝天行动,规范商标代理”专项活动,对全区81家商标代理机构进行专项检查,规范商标代理市场秩序。
三是落实政策倾斜,鼓励企业重视品牌。目前萧山区正在制定新一轮经济发展政策,为引导激励企业打造高质量品牌,建议落实以下品牌扶持政策:对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成功的地理标志商标,给予每件10万元资助;对新获得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的,给予每件1万元资助;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企业,给予30万元资助;对新获得浙江省品牌示范企业,给予5万元资助;对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浙江农产、浙江服务)证书的企业,第一年给予20万元的资助,后每新增一个产品标准的证书给予10万元的资助,三年政策期内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助。对新获得区政府质量奖的企业,给予20万元资助。2021年萧山区品牌扶持财政预算为275万元。
四是抓住有利契机,打响萧山企业品牌。第四届中国质量大会将于今年在萧山国博中心举办,以此为契机,全力协助筹办质量大会,全程指导帮扶万向钱潮、东南网架、钱江电器和大胜达包装等4家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力争实现中国质量奖全省零的突破。指导帮扶3家以上企业申报2021年省政府质量奖、5家以上企业申报2021年市政府质量奖。全面推进“品字标”贴标亮标行动,全年力争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企业10家以上。协同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推动杭州铂丽大饭店等5家金桂品质饭店申报“品字标浙江服务”认证,杭州美人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绿色食品农业特色企业申报“品字标浙江农产”认证工作。
再次感谢你们对萧山品牌建设的关注与支持,你们的建议对我局开展品牌工作有较强的指导、引领作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局将认真研究,注重吸收,以此为抓手推动我区品牌工作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