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萧山百年红色印记”走过萧山的七镇九村十馆,里面的故事就像《觉醒年代》的姊妹篇,用单元剧的形式讲述了在工农运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老中青三代人前赴后继,在危机重重的环境下,建立了杭州第一个党组织,组建共青团萧山县委……透过历史,我们仿佛感受了那段黎明前的黑暗时光,也见证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义无反顾,愈加被那个年代的爱国情怀所感染。
百年初心 始于觉醒
还记得那些在萧山红色发轫地流传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吗?凤凰山下,一百年前的衙前农民,曾在这片土地发出呐喊:“大地敞着胸襟,欢迎我们下锄头铁耙造成锦绣,人人生活在这锦绣堆中,全仗农民底(的)气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萧然大地上燃起了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把火”。李成虎面对残酷镇压时说:“只要大家心肝齐,怕什么?”在衙前目睹过贫苦农民深受封建压迫的诗人刘大白写下一首《成虎不死》,其中写道:“成虎,一年以来,你的身子许是烂尽了吧。然而你的心是不会烂的,活泼泼地在无数农民的腔子里跳着。”如今,这里一条长长的成虎路,西起衙前农村小学校,横穿衙前工业核心区,呼应着百年之变,让这里的百姓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中,铭记那段悲壮感人的历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第一任共青团萧山县委书记裘古怀,牺牲时年仅25岁。他在遗书中饱含深情地用“愿意”和“遗憾”四个字诠释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我愿意为真理而死!”“胜利的时候,请你们不要忘记我们。”参观完青年运动纪念馆的王先生说,“祖国怎么可能会忘记,人民又怎么会忘记,正是因为革命先烈们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愿望,为革命事业抛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青年运动纪念馆、佛山村爱国英雄事迹陈列馆、沈佩兰故居纪念馆、楼曼文纪念馆……在寻访萧山红色印记的路上,我们读懂了“信仰”二字。每一位革命烈士的背后,都有这样一条路:即使这路再坎坷泥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依旧奋不顾身地选择了它,抛头颅、洒热血,坚定地走下去。
岁月峥嵘 山河壮美
回首来时路,寻访初心地。
戴村是萧山抗日战争的重要根据地,今年,戴村在挖掘提炼“铁血精神”的同时,还将提升打造包括戴村镇四史馆、金萧支队(郑振庭)纪念馆、钟阿马烈士墓等在内的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并推出多条红色研学线路,让“红色资源”转化为“红色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这个省级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又添新注脚,红色引擎动力更足。
“你见过钱塘江的潮水吗?”在那个光明与黑暗决战的年代,卧病在床的楼曼文这样问道。对她而言,钱江潮水犹如黎明前的新中国,终将以破竹之势向美好的明天奔去。在楼塔这片勇于斗争的红色土地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留下了永恒的青春之歌。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楼塔正积极打造“走红色路线,悟英烈精神”红色教育点线,并通过多重形式开展党员轮训和集中学习,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岁月峥嵘,山河壮美。“寻访萧山百年红色印记”走过了衙前、河上、楼塔、所前、戴村……扫描二维码,与我们一起重走这段红色之旅,每个地标都有一段视频故事,见证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绵延不绝、浩荡前行。在“云游”学党史的同时,您也可领略到萧山乡村振兴的全新面貌。用前人的革命精神激励前行,收获更好的明天,或许正是此次寻访的意义所在。(贺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