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15/2021-44170 | 成文日期 | 2021-04-09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综合类 |
文号 | 萧农种养〔2021〕114号 | 有效性 | 有效 |
各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为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和农业农村部《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农办农〔2020〕4号)、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浙江省“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浙农专发〔2021〕5号)、杭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1年杭州市“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杭农技〔2021〕8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了《2021年萧山区“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1. 2021年萧山区“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
2. 杭州市萧山区水稻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标准和技术导则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4月9日
附件1
2021年萧山区“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
据综合分析预测,2021年我区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防控任务艰巨。为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部署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肥药两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强化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控,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二)行动目标。确保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关键源头区和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培育示范性统防统治服务组织8家,主要粮油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创建省级绿色防控(农药定额制)示范区2个,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40%以上。
二、任务要求
充分认识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危机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要求,落实“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抓好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攻坚战。
(一)强化病虫监测预警。建立健全重大病虫调查监测、信息报送和情报发布制度,提升重大病虫监测预警能力。设立重点农作物病虫监测点12个,加大病虫监测范围和调查频次,准确把握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智能化监测站点建设,新建水稻“两迁”害虫智能测报点4个,提高病虫防控科学决策能力水平。
(二)着力推进统防统治。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强化统防统治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体系。开展示范性植保服务组织培育行动,扶持培育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示范性统防统治服务组织8家,充分发挥示范性统防统治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提高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
(三)加快推广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鼓励引导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等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加快“肥药两制”改革落地见效。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成化的要求,创建省级绿色防控(农药定额制)示范区2个,提升绿色防控示范带动效益。
(四)推进科学安全用药。以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农资经营人员和基层农技人员等为重点对象,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安全使用等为重点内容,组织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培训人员800人次以上,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科学安全用药意识和科学用药水平。加大工作总结和经验提炼,突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科学用药的良好氛围。
三、技术路径
(一)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重点防控水稻“三虫三病”,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区治理、突出重点”的总体策略,优先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同步落地。使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时注意用足药量和水量。种子处理技术:采用肟菌·异噻胺、精甲·种菌唑、氰烯菌酯加咪鲜胺等种子处理剂预防恶苗病;吡虫啉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蓟马、稻飞虱。苗期杂草防治技术:坚持“封闭处理为主,茎叶处理为辅”策略,采用“一封一杀”技术,播后2—4天内施用丙草胺、丙•苄等封闭除草剂“一封”;播后15—25天施用氯氟吡啶酯、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等茎叶处理剂“一杀”。推广应用“播(插)喷同步除草技术”,加强肥水管理,以水控草,以苗压草。穗期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抓住水稻孕穗期和破口前7—10天这两个关键节点,科学使用农药,重点综合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穗期病虫害,感病品种和老病区在破口期、齐穗期防治稻瘟病。
(二)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重点防治赤霉病,兼顾锈病、白粉病、蚜虫等。坚持适期用药、对口用药、安全用药,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应急防治,治早、治小。赤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控策略,抓住小麦扬花初期这一关键防控适期,全面落实药剂防治措施,选择氟唑菌酰羟胺、肟菌·戊唑醇、咪铜•氟环唑、丙硫•戊唑醇、氰烯·己唑醇等高效药剂。锈病: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防治策略,选用三唑酮、啶氧·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等高效药剂及时控制发病中心,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蚜虫:使用吡虫啉等药剂兼治穗期蚜虫。
(三)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锈病等,兼治蚜虫、粘虫等。加强草地贪夜蛾田间监测调查,及时掌握草地贪夜蛾迁入危害动态,早发现、早防治。在成虫迁入高峰期,采取高空诱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物诱杀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低龄幼虫始盛期,应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虱螨脲等药剂防治。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考核内容,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绿色防控原则,发挥重大疫情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作用,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杭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区统防统治补助资金等作用,加大对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培育、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和农药减量增效等工作的支持。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三)强化技术指导。及时发布防控方案和防治意见,提升病虫情报推送精准度,力争做到种植大户、农资经营店、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全覆盖。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深入生产一线,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强化绿色防控示范区带动作用,扩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控水平。
(四)强化宣传引导。及时总结“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的先进经验典型,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进度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3月份,制定印发《2021年萧山区“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实施方案》。
(二)及时动员部署。组织参加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视频会、全省农作物绿色防控暨晚稻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等会议。根据会议精神并结合实际,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动员安排防控工作。
(三)科学分析趋势。8月份召开晚稻后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控培训会,全面分析我区水稻重大病虫发生趋势,科学制定防治策略,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四)及时完成信息报送。完成小麦重大病虫(3—5月)、水稻重大病虫(5—9月)、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信息(4—9月)“一周一报”的上报工作。
(五)加强调查指导。3—10月份,采取系统调查和全区普查相结合形式,及时掌握粮食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督促并协助各地防控措施落实。
附件2
萧山区水稻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标准和技术导则
一、浙江省水稻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标准
作物 | 单季亩用药量(折纯) (克/亩) |
早稻 | 100 |
晚稻 | 170 |
注:该标准为水稻病虫害正常发生防治年份(发生程度3级)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萧山区水稻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导则
深化“肥药两制”改革,是全面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是我省“肥药两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推进水稻化学农药定额制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技术导则如下:
(一)重点防治对象与区域
稻纵卷叶螟:早稻后期,单季晚稻,连作晚稻前中期。
褐飞虱:单季和连作晚稻种植区。
二化螟:一代二化螟主要在早稻田和单季稻秧田;二、三代二化螟主要在单双季稻混栽区的单季晚稻,以及连作晚稻中后期。
白背飞虱:单季杂交籼稻种植区。
纹枯病:全区水稻种植区。
稻瘟病:山区、半山区和感病品种种植区,特别是中浙优1号、甬优15等易感病品种。
稻曲病:全区单季晚稻常规粳稻和杂交稻穗期。
恶苗病:全区水稻种植区。
(二)主要技术措施
1.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性品种,强化健身栽培,提高水稻抗逆性。单双季稻混栽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推广集中育供秧,单季稻区适当推迟播种期。落实翻耕灌水杀蛹措施,降低二化螟发生基数。
2. 生态调控。稻田旁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产卵,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三叶草等显花植物,提倡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庇护所,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
3. 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在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每代视虫情释放2—3次,间隔3—5天释放一次,每亩每次释放1万头,每亩设置5—8个释放点,释放点间隔约为10—12米。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抛撒型释放器可直接投入田间。
(2)推广种养结合,稻田养鱼、鸭等减轻病虫害。如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4. 理化诱控。
(1)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预防病毒病。
(2)性信息素诱捕。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羽化始期开始,全程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雄性成虫。大面积连片使用,非稻田也要放置,平均每亩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距25米左右,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诱捕器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厘米、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厘米为宜。可选用长效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
5. 药剂防治。
(1)秧苗期种子处理和秧苗带药下田。针对苗期恶苗病、稻瘟病、病毒病、稻飞虱、稻蓟马、线虫等病虫,选用种子处理剂浸种或拌种。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
(2)大田穗期保护。重点抓好水稻孕穗期(倒三叶抽生期)和破口前7—10天(全田10%—20%剑叶与倒二叶叶枕距齐平)这两个关键节点的药剂保护。水稻孕穗期重点防控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破口前7—10天重点防控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纹枯病和二化螟。
(3)科学用药。稻瘟病:分蘖期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立即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期施药预防穗瘟,病害流行时7天后第2次施药。细菌性病害:病区移栽前做好带药下田,大田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要立即用药。二化螟:一般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或提前用药;对主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区域,要着重落实好区域综合治理措施。褐飞虱: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对准稻丛基部喷雾,用药后7—10天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稻纵卷叶螟:生物农药防治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化学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穗期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