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局

当前位置 : 首页
>>萧山教育局 >>教育信息

春种一粒籽,静待满园香!
区教育局召开中小学“美好成长”素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暨劳动教育现场会

发布日期:2021-04-09 11: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萧山区中小学“美好成长”素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暨劳动教育现场会

4月7日上午,萧山区中小学“美好成长”素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暨劳动教育现场会在衙前二小举行。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朱国清,萧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俞沈江,衙前镇镇长杨芳出席活动。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各教育指导中心和督学责任区主任,各中小学校长,区劳动教育教研大组成员以及参加签约的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浙江东南网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G研究院、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农发农旅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参加活动。

朱国清对萧山区劳动教育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萧山区劳动教育行动快、基础好、工作实、力度大,以一张清单、一个标准、一套评价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具有萧山特点、浙江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模式。指出,推进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赋予教育人的新使命,要不断优化劳动教育实施途径,不断拓展劳动教育内涵,不断深化劳动教育特色,为持续推动萧山劳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和重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各有侧重,防止劳动教育步入误区,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真实体验、感悟、受教育。二要积极探索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劳动教育模式,对标打造“重要窗口”新定位,把握育人导向,注重教育实效,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参与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格局。三要深入开展“三个一”的劳动教育实验,发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以申报劳动教育实验区为契机,以省市两级劳动教育重点规划课题为驱动,以一张清单、一个标准、一套评价“三个一”为抓手,以“新工匠精神”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全面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

俞沈江指出,萧山区一直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经途径,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与实践模式,充分挖掘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让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以“多劳多得”一词阐述了对“更多的劳动、更多的获得”的理解:付出的是劳动,收获的是快乐。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亲近自然、动手实践、收获成果,这种快乐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实践的是劳动,学到的是知识。劳动教育是最能体现“知行合一”的课程,学生可以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更加全面、更有意义、更为深刻的知识。开展的是劳动,奠定的是基础。劳动是品质生活的基础。作为“学会吃苦”的最好课程,养成勤劳的习惯和坚韧的品格,是成才成功的必经之路,更是成长成人的题中之义。参与的是劳动,传承的是文化。新的时代,我们必须赋予“耕读传家”更新的时代内涵,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认为,要紧紧围绕一个“全”字,渗透劳动教育,让“美好教育”因劳动教育而更加美好。学生要全方位劳动,要大力创设“脑力和体力、学校和家庭、田间和车间、技能和工匠”等不同的劳动场景,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体验。老师要全过程参与,要带头开展劳动,弘扬劳动美德,作好劳动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参与者和示范者。学校要全领域布置,要发挥好学校教育这个重要平台,充分利用校内的各类劳动资源,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社会要全链条协同,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条件保障。家长言传身教,树好榜样;企业开放场所,给予学生更多参加生产劳动、体验现代科技的平台。

会上,省教育技术中心教育装备部主任程莉莉发布《萧山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室装备规范》,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封小丽发布《萧山区中小学“美好成长”素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与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先临三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红山信息研究院(杭州)有限公司、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农发农旅专业合作社五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会议表彰了各类先进集体及个人,最后浙江大学博导、教授、省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分会会长刘力主持论坛,浙江教育报首席编审言宏,杭州市劳模、浙江省工匠、杭州天缘布业有限公司设计师叶建明、区教育局综合素质教育科科长钱国灿、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俞国凤、萧山四职校长华红霞、戴村镇中校长徐飞波、银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叶青等结合本职工作经历和教育发展情况,给予了高效实用的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