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2015年占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而2000—2014年我国的结直肠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也呈现上升趋势。今年1月,《中华肿瘤学杂志》上刊发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该《指南》中提到,结直肠癌发病率在25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25岁之后快速上升,80—84岁达到高峰。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此,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肠癌指南,以下10个小提醒一定要看一看:
1.防肠癌要减肥,别挺个“啤酒肚”。《指南》提到,肥胖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根据2018年WCRF/AICR报告,体质指数(BMI)每增加5千克/平方米,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腰围每增加10厘米,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
2.家人中有人患肠癌,其他人肠癌风险也更高。《指南》提到,结直肠癌家族史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邓文英表示,20%—30%的大肠癌患者有各类癌症的家族史。如果家中老人患了肠癌,并不是说孩子就一定也会得癌,但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较其他人群更加容易患癌。
3.预防肠癌,要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马方提醒,大量的研究均发现,红肉(以及加工肉)会增加癌症的发病几率,白肉则暂时没有被发现这种作用。
4.糖尿病人群比普通人更容易患肠癌。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红娟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是癌症的高发人群,可能因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数体型肥胖,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久坐不运动,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肿瘤高发。
5.吸烟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得多。《指南》提到,吸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烟草影响下的身体》中就提到,使用烟草已知会导致十种以上的癌症,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得多。
6.每日饮酒量增10克,肠癌风险增7%。《指南》提到,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2018年WCRF/AICR报告纳入了10项研究,发现日饮酒量每增加10 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
7.防肠癌,要适量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膳食纤维是我们的消化道“小卫士”,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概率。另外,纤维经细菌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能对结直肠有保护作用。
8.长期久坐会增加肠癌风险。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中医师王元钊建议,要尽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经常锻炼的人罹患肠道息肉的几率降低16%,发生较大息肉或癌变息肉的危险降低30%。
9.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指南》中提到,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人群建议在5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10.如果患有炎症性肠病,一定要引起重视。《指南》提到,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