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开发区2020年度人才科技工作交出亮丽答卷

发布日期:2021-02-24 08:4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分享:

一、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

1.压实人才工作责任

以工作例会、督查跟进等方式,全年协调重点人才事项19件,召开各类协调会8次。定期通报招才引智工作开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深化人才项目走访联系机制,共走访联系服务人才300余人次。

2.强化政策宣传引导

传达落实“杭州市人才生态37条”、“萧山区人才新政25条”以及市、区疫情期间出台的人才服务政策,助力人才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同时深入相关企业就人才认定、津补贴申请、人才载体建设、科技项目申报等事项进行一对一解答。

3.推动防疫科研攻关

切实凝聚人才科技力量助力疫情防控,歌礼生物等8家企业被列入区新冠肺炎防疫科研攻关支持名单,全区占比80%;美联医学主导的新冠病毒检测项目作为萧山唯一,入围了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项目。

二、加大各类人才引育力度

1.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力度

新引进院士专家3人,引进培育市级及以上领军人才14人,入选区级及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落地区“5213”计划项目28个,快速拨付扶持资金1830万元。新认定杭州市A-E类人才224人,F类人才817人,人才引育数量大幅增长。

2.实施青年人才引育工程

积极宣传贯彻萧山区“菁才弄潮”计划,鼓励企业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依托人力资源产业园企业加雷科技,先后推出开发区“码”上战“疫”线上招聘会23场,满足企业相关岗位需求,累计新引进应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4000余人。

3.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引导企业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宏胜、重汽、达利、圣奥等4家企业已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资格,累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500余人,新认定技师工作室2家、首席技师3人,为全区高技能人才工作做出了示范样本。

三、打造平台载体特色亮点

1.深入实施“三名工程”

推进浙大科创中心启动区块顺利开园并通过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认定,促成西电研究院签约落地。支持龙头企业与区内重点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大胜达与北大信研院共建的人工智能包装设计联合实验室入选2020年浙江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2.加强高端人才载体建设

积极推进两站建设,维泰医疗鞠躬院士市级工作站创建成功,浙大科创中心省级博士后工作站获批设立并完成首批4名博士后人员开题进站,大胜达博士后工作站晋升国家级。

3.推进各类创新载体建设

积极推进各类创新载体提档升级,信息港小镇获评2020年第二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湾区孵化器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阿里云、极盒IP、网易创新中心等3家单位入选省级众创空间,湾区数字公园成功认定市级孵化器;征集萧山区科创园2家、评审通过1家。

4.全面推进创新主体培育

积极做好科技型企业培养挖潜和申报推荐工作,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市雏鹰计划企业28家,相关数量创历年新高。引导企业加强各类研发机构建设,新认定科雷机电等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德意厨电等省级高新企业研发中心8家、森尼克半导体等市级高新企业研发中心14家,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1.切实完善双创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人才360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一加N”人才服务网点布局稳步推进,人工智能语音应答系统已交区委人才办纳入人才综合服务AI平台。同时,积极举办WISE2020 杭州湾创新大赛、“创新下午茶”等双创活动,提升区域创新创业热度。

2.充分满足人才安居需求

积极推进各区块人才公寓建设,在规范市北人才公寓入住管理的基础上,完成钱江农场290套公寓改造工程,并加快信息港人才公寓建设装修工作,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生活温馨家园。

3.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推出“人才贷”提升工程,获得萧山农商银行10亿元“人才贷”总体授信和萧山金控集团1亿元贷款担保授信,助力人才项目在创新创业大潮中抢占先机。做好日常业务受理, 分别办理人才租房补贴、生活津贴、购房补贴等津补贴初审261人、379人、26人,涉及补助金额超12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