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总体情况
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投诉中心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35131件,处理35131件,处理率为100%,其中省统一政务平台和区信访平台转办件14752件,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件18144件,市局座席1469件, 另外受理来人来访、来信、上级转办等766件,总量比去年同期上升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1.41% ;主要是全国互联网平台投诉量增速明显,群众投诉便捷,又受整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上投诉上升明显,总共投诉总量为 18144件,占投诉总量的51.65%;全年受理投诉25475件、受理举报8236件、受理咨询1253件、其它167件。消费投诉涉及争议金额3361.3万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43.2万元。各自行处理消费争议单位共受理消费者投诉431件,占投诉总量的1.23%,处理431件,处理率100%。
二、投诉分析
全年投诉量排名前十位的是:日用百货类(6172件)、食品类(2564件)、家用电器类(1653件)、餐饮和住宿服务(1230件)、装修建材类(1076件)、通讯器材(927件)、交通工具类(883件)、美容美发和洗浴(829件)、销售服务(745件)、制作、保养和修理服务(68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由于总投诉量上升,每类投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详见图一)。前十位投诉量占总投诉量的65.81%。
图一 2019年-2020年两年投诉量前十大类对比图
(一)投诉件按消费类型分
1、商品类投诉情况:
全年,受理商品类投诉15892件,占投诉总量的62.38%。商品类投诉排名前五位与2019年相比较,各类投诉上升都比较明显,食品类投诉、日用百货类投诉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上升了25.93%、和15.88%。日用百货类由于基数较大,投诉量上升明显。(详见表一)。
表一:
时 间 项 目 | 2020年 | 2019年 | 两年同期相比 (增+、减-) |
日用百货类 | 6172 | 5326 | +15.88% |
食品类 | 2564 | 2036 | +25.93% |
家用电器类 | 1653 | 1566 | +5.56% |
装修建材 | 1076 | 1023 | +5.18% |
通讯器材 | 927 | 894 | +3.69% |
2、服务类投诉情况:
全年,受理服务类投诉9583件,占整个消费投诉数量的37.62%。服务类投诉排名前五位与2019年相比较显示:销售服务投诉量上升最快,增长了18.44%,美容美发和洗浴、制作、保养和修理服务也分别增长了2.01%和0.59%,文化娱乐服务下降幅度显著,下降了26.42%。(详见表二)。
表二:
时 间 项 目 | 2020年 | 2019年 | 两年同期相比 (增+、减-) |
餐饮和住宿服务 | 1230 | 1236 | -0.49% |
美容美发和洗浴 | 829 | 846 | +2.01% |
销售服务 | 745 | 629 | +18.44% |
制作、保养和修理服务 | 686 | 682 | +0.59% |
文化娱乐服务 | 532 | 723 | -26.42% |
(二)投诉件按消费性质分
2020年,投诉件按消费性质划分,涉及质量的投诉还是最多,共6139件,占投诉总量的24.10%;涉及知识产权的投诉最少,全年只有16件。(详见图二)
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知识产权类和价格类投诉增幅最大,分别增加320%和13.55%,只有人身权利、合同类、安全类投诉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另外各类投诉都上升明显。(详见表三)
表三:
序号 | 消费性质 | 2020(件) | 2019(件) | 变化情况 |
1 | 质量 | 6139 | 5437 | ↑12.91% |
2 | 售后服务 | 4327 | 3816 | ↑13.39% |
3 | 广告 | 3692 | 3561 | ↑3.68% |
4 | 合同 | 863 | 1324 | ↓34.82% |
5 | 安全 | 824 | 915 | ↓9.95% |
6 | 价格 | 746 | 657 | ↑13.55% |
7 | 不正当竞争 | 213 | 203 | ↑4.92% |
8 | 计量 | 215 | 193 | ↑11.40% |
9 | 人身权利 | 192 | 429 | ↓55.24% |
10 | 知识产权 | 16 | 5 | ↑320% |
(三)投诉特点及热点
1、全区消费诉求总量超过2.55万件,投诉量创历年新高。
2020年全年的投诉增长迅猛,共受理25475件,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9.31%,比2018年同期上升了23.1%,是有史以来受理量最多的一年。今年投诉量激增的原因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居家消费、线上投诉水涨船高。全国12315网络投诉平台今年共受理18144件,受理量占上半年投诉举报总量的51.65%,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102.75%。另外今年以来,我区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地铁、高架的延伸,消费综合体的不断增加,客观上促进消费的同时,投诉量也水涨船高。
2、日用百货类投诉处于首位,其中服装鞋帽质量及售后质疑最多。
2020年,我区共受理日用百货类投诉6172件,位居商品类投诉首位。主要表现在质量问题和销售服务,其中质量问题主要表现为线头外露、染有污渍、脱胶开裂、色牢度差、做工粗糙、存有破损等。售后服务主要是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要求退换货或者维修时,企业拖延推诿又不愿向消费者解释说明,要求消费者自行检测鉴定。另外职业投诉人往往把日用百货类类的主战场转移到了互联网上,这些投诉件往往是来自网络购物。客观上增加了日用百货类的投诉量。传统投诉热点仍是舆论焦点,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3、居家防控、出行受限、涉疫投诉成焦点。
今年上半年因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影响,防疫消杀用品成了市民日常必备,需求量暴增。但售价高、质量差的问题投诉不断,尤其是药店、朋友圈、代购等商家售卖口罩、消毒液、酒精、额温枪等防疫消杀用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质次价高、虚假宣传,市民反映强烈。受疫情的影响,春节期间的大部分消费者被迫改变了原有的消费计划,或者部分经营者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导致合同的相关纠纷增多,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出行服务、旅游服务等方面。涉及疫情防控投诉量二、三月份达到峰值,投诉量为703件,随后逐月缓降。至11月份涉疫投诉量已减到12件。
4、宅家网购、线上投诉水涨船高,直播带货、社区团购成网络投诉新热点。
宅家防疫,互联网消费热度高涨,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云上”消费维权较为突出;网购已成为日常消费的主渠道,加之“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方式、“预售”等多样网购形式、“打折返券”、社区团购等,2020年,我区共受理网购渠道投诉18144件,涉及生活必需品的投诉较为集中。主要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商品质量货不对板、售后服务难保障、直播数据、销量刷单造假等。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社区团购应运而生,一般以小区为单位招募团长,创建微信群,团长在群里发布团购商品,消费者下单后集中配送。但在实际情况中,消费者投诉反映团购生鲜不鲜、缺斤少两、配送出错、包装不佳、提货体验差、团长货物保管不当等;同时团长作为个人组织者,对于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生鲜农、兽药是否超标等也难以保障。
5、预付式消费纠纷问题频发,艺术教育培训与健身私教成退款重灾区。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预付式消费合同在履约时出现了困难,由此触发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疫期暂停营业退费纠纷、服务方式变更、使用期限受限以及商家关门或倒闭、预付费退款困难等五个方面。各类投诉焦点主要集中在消费者预存一定金额并使用不久后,企业因经营问题中途结业或转让,造成余额不能继续使用,也难找到其经营者退款,消费者也因自身原因不愿意选择承接业务的经营店铺进行后续消费,消费权益难以保障。预付费退款困难,企业往往以格式合同条款为消费者设置退款障碍,如收取高额手续费、退款拖延、退款周期长等。此类投诉第二季度有明显增加趋势。今年,我局共受理此类投诉1217件,且常是群体性投诉为主。
6、新业务、新模式带来新消费问题,视频网站付费会员制“套路”深。
近年来,“宅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疫情期间,在居家防疫等客观因素影响下,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在线娱乐方式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不少消费者反映购买了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后,未主动续费却收到扣费账单,经查才发现,当初购买的会员含有自动续费的默认条款,而消费者误以为支付的是一次性会费,且网页标注“自动续费可随时取消”字样,联系网站客服要求取消时,对方却以“自动续费成功后不支持退款”为由予以拒绝。这类消费纠纷在处理中常常由于有条款事先告知遇到举证难、退款难、调处难。由于存在流程繁琐、举证困难、运营平台和游戏公司互相推诿等问题,消费者权益难以获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