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概况】
新街地处萧山东入城口,南拥浙江(中国)花木城,西接新世纪市场园区、宁围街道,北靠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块,杭金衢高速、沪杭甬高速、绕城东线均在境内设互通接口,104国道、03省道东复线、浙赣铁路复线、机场高速及金城路、三益线、建设四路、新城路等主干要道皆穿境而过,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交通十分便捷。2014年8月“撤镇设街”后,全街道区域面积35.6平方公里,辖15个村、5个社区。共有户籍人数6.4万人,外来人口数约8万人。新街享有“中国花木之乡”、“中国钢构名镇”的美誉,并已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街)、浙江省文明街道等。
【打造“创新活力新街”】
新街坚持创新引领转型,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贯彻落实千企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2017年共完成转型项目92个;努力稳定工业生产,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2.3亿元;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到位外资1200万美元;加快推进科创园、生物医疗园建设,新引进科技企业15家;不断强化项目建设,引进“5213”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5个;提升三产服务业,特别对花木城、新农都两大传统市场进行转型提升,进一步规范商贸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平台。提升传统企业,通过“退二进三”、“退高进低”等步伐,处理僵尸企业,盘活土地,破解两链风险。
【打造“都市商贸新街”】
新街注重“拆”、“控”、“改”结合,致力推进城市化进程。2017年,“三改一拆”势如破竹,拆除各类违法建筑26万余方,完成全年任务的117%;新集镇区块开发有序进行,江苏中南、福建阳光城两个商住小区建设顺利开展;江南村、盈中村两大区块城中村改造强势推进,仅用2个月时间全面完成评估、签约和腾房;盛东村一体化安置小区和江南村安置小区稳步推进;长山旧城改造基本完成,市政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改善;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街容镇貌得到全面改善。
【打造“绿色宜居新街”】
新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生态建设,以“剿灭劣V类水”为突破口、以“最清洁城乡工程”为日常抓手,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细分“一河一策”,深化小微水体治理,2017年共清淤26.3万方,清理沿河违建10万余方。深化实施“河长制”、“渠长制”管理制度,加强河道日常保洁和巡查,做好河道水质长效管理,河道环境明显提升,街道各主要水体顺利通过省市区三级验收,水质基本达到四类水标准。加快推进截污工程,落实专项整治和绕城线内“零直排”工程31项。有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对纺织、绣花等14个行业的低小散项目进行整治,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2个。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加大投入改善环卫基础设施,加大督查促进问题整改落实,环境面貌有所改善。
【打造“平安健康新街”】
新街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持续强化民生保障。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硬件上确保基础建设大投入,软件上实现教育水平大提升。新街中心幼儿园完成建设,新街教育“1411工程”圆满收官。稳步推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家庭医生签约人数2万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数。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效落实计生奖扶措施,不断优化计生服务。有序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目前已完成实测面积27000多亩。在文化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规划文化礼堂建设,深度打造文化走亲、文化礼堂等惠民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街道第三届全民运动会暨文化艺术节。社会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序推进四个平台运行,着力完善出租房屋和外来人口双控机制,全面清理整治各类治安隐患。“平安新街”建设深入推进,“绿城红领”队伍建设更趋规范,“三降”工作成效明显,信访形势总体平稳,企业“两链”风险基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