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萧山区坚持发挥项目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省市区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为主抓手,不断强化要素争取保障力度,全力以赴增强发展后劲。上半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1.7亿元,同比增长10%;五大结构性指标自2018年以来首次实现“五增”格局,其中,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87.2%,交通投资增长61.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0.8%,工业投资增长2.7%,民间投资增长1.4%。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36.8%和51.1%。
(一)多措并举,助力重点项目全面复工
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员工返岗复工复产“一促三比拼”活动的要求,每日统计通报重点项目开工率,激发项目单位抓好复产复工的积极性,确保我区省市重点项目在2月28日前全部实现复工,区重点项目3月10日全面复工的目标。通过积极对接上级发改部门,为我区省市重点项目业主单位共争取到6批次,累计13.5万个口罩及额温枪等防疫物资,保障重大项目防疫物资需求。
(二)编制计划,确保项目建设科学有序
一是编制下达2020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建设项目139个,估算总投资573.4亿元;安排续建项目203个,概算总投资1905亿元;安排前期项目110个,估算总投资460亿元。二是编制下达2020年政府投资重点项目计划。共安排重点项目180个,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44亿元,每月对项目进展情况和投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排名。三是编制下达2020年省市重点项目计划。今年我区有亚运社区、万向创新聚能城年产80G瓦时锂电池等1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当年计划总投资103.5亿元;亚运村片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联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等29个项目列入市重点实施项目计划,当年计划总投资158亿元。省市当年投资计划均为全市第一。四是梳理制定“4286”产业载体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和2020年度萧山区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全面指导重大项目建设。
(三)狠抓项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狠抓项目开工。3月5日举办全区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项目共20个,总投资约129亿元,当年计划投资31亿元。集中开工项目涵盖了高新产业、基础设施、学校等多个领域,投资额高,建设体量大,发挥了重大项目的引领示范效应,对疫情影响下提振全社会投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狠抓项目推进。建立完善“四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对全区5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汇总,按照“建成投用一批、加快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抓紧谋划一批”四类划分,并实时动态更新,紧扣时间节点,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服务水平。对每个项目开竣工关键节点明确到月,使项目推进有抓手,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确保项目推进无障碍。三是狠抓氛围营造。深入开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促三比拼”活动,每月对全区各镇街平台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进行月通报,建立投资增长“赛马”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实行投资增长月通报、季对标、年考核,以此促进镇街平台抓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破解制约,积极向上争取要素
一是建立向上争取要素储备库。通过提前储备、巧妙谋划、优化服务、积极对接等一系列举措,建立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等8张向上争取要素清单,储备项目114个,总投资约2602.4亿元,扣清项目底子,确保上级通知下达时能第一时间响应,在要素支持竞争中抢占先机。二是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再创佳绩。2020年度下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第一批中央预算内计划,我区瓜沥镇城乡一体化安置房、新塘和平桥安置房2个项目共获得9300万元资金补助,金额占全省的8.3%,全市的50.5%,居全省各区(县市)首位;PPP项目前期工作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中,我区2个项目获得365万元资金补助,占本批次的补助总额的42.5%,居全省各区(县市)首位。三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我区 15个项目通过省发改委审核,上报国家发改委,共申报专项债额度42.95亿元,申报额度全市第一。
(五)专班运作,夺取投资增长高分报表
为对冲疫情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月度经济运行大比拼(MEI指数评价)。萧山区第一时间成立稳投资工作专班,保障投资增速企稳回升。一是专班化运作。成立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发改、经信、统计等部门参与的投资工作专班,不定时召开专班会议,分析投资形势,布置工作任务,部门联动抓投资。二是积极沟通。与上级投资专班保持密切联系,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变化,根据MEI考核指数变化,调整投资专班工作重心,在考核排名中占据主动。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区产业项目推进偏慢等问题,通过建立“四个一批”重大项目库,梳理出项目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月度排名通报等措施,压实责任,靶向发力,打好稳投资、推项目攻坚战。我区投资和投资工作专班在省市排名从4月份的全省第20、全市第8,上升到5月份的全省第5、全市第2,进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