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15/2020-27546 成文日期 2020-07-06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政务综合类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半年度重点任务执行情况

发布日期:2020-09-15 15: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分享:

序号

任务内容

工作举措与完成情况

问题与困难

下一步工作打算

69

加快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完善调整农业产业发展及园区布局规划。

已完成2020上半年创建工作总结,6月1日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议,通报任务进度情况,明确2020年工作要点,确保完成创建任务。基本完成产业发展布局规划草稿。


加大督促力度,推进项目建设;提前上下衔接,沟通验收环节,确保顺利通过。

70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培育提升一二三产融合园3个。

已经落实建长湾、民望、浩楠三个产业融合园的培育提升,并落实相关建设项目。


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完成验收。

71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区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以上,加快品质型品牌型农业发展。

加快新型主体培育,新上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新申报区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目前正在审计中。


按要求及时推进,符合要求的按程序予以命名认定。

72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培育民宿集聚区(村)2个。

进一步推进尖山下、凤凰坞民宿集聚区村建设,力争通过省级验收。与文旅局合作,制定特色乡村旅游路线6条。


进一步推进创建工作,做好特色乡村旅游线路的推介工作。

73

积极拓展区级农业电商孵化平台,加大农业数字化应用。

正在开展拓展区级农业电商孵化平台相关调研工作;组织企业申报杭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指导性任务项目。


整合资源,拓展电商孵化平台;做好杭州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指导性任务项目的实施指导和监督。

74

推进“无公害”食品、新品种试验基地等特色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年到期12只绿色食品已报送11只,还有1只下半年计划报送,绿色食品续展率已完成80%的考核指标。新申报绿色食品2家5只。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21家32只产品。萧山萝卜干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登记证书标号AGI02845,生产规模3.75万亩。

畜禽粪污处置率100%;截至6月底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93.5%;绿色防控面积达20.8万亩;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调查工作,目前统计显示秸秆利用率为95.58%。


下半年继续做好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工作,重点开展12个镇街无公害产地整体认证的换证工作,认定监测面积10.9万亩,确保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达56%以上。

继续做好生态循环农业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75

稳定粮食生产水平,深化“放心粮油”活动,全力做好生猪疫病防控和稳产保供工作。

粮食:今年,杭州市下达我区粮食播种面积19.1万亩,7万吨粮食总产任务,其中晚稻9.2万亩,总产4.2万吨,面积和总产上年都有所增加。到6月20日,全区预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5.62万亩,其中,晚稻播种面积7.82万亩。一是成立农业工作专班抓落实,分解落实粮食生产任务,6月1日6月24日,区政府二次召开由镇长和农业镇长参加全区粮食增产生猪保供暨农业工作专班动员会议部署工作;二是集中精力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恢复工作。力争今年清退40%以上苗木面积,恢复70%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种粮属性;三是切实抓好晚稻播种面积落实工作。四是协助区商务局开展“放心粮油”活动。

生猪:1.完成生猪保险保额调整,其中生猪死亡保险已调整至1200元(原900元),能繁母猪保险保额已提高至1500元(原1200元)。

2.完成2019年市引种补贴17.7万元,省规模猪场贷款贴息122.16万元,2019规模猪场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试点525.5万元,2019年生物安全隔离区项目补助545万元、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补助400万元等生猪稳产保供补助政策落地。

3.区府办下发《关于实施迅速恢复全区生猪产能保障市场供应政策的通知》,制订实施细则,区财政预计近期再投入1个亿用于生猪疫病防控和稳产保供工作。

4.推进新希望、兴农发、正邦等大型企业参与本地猪场并购重组或租赁复产。嘉豪、永欣等原空栏场开始复养。

粮食: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恢复工作,特别是要清退40%的苗木面积难度较大。

生猪:1.引种风险高周期长,复养引种矛盾突出。

2.复养用地国土审批无进展。

3.建设审批归属钱塘新区有待对接。

4.新东湾等大型养殖场复产进度迟缓。

粮食:重点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恢复工作,由区政府下发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恢复工作指导意见,通过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引导、财政扶持等措施,落实种粮属性恢复工作;进一步抓好晚稻等夏秋粮食作物技术指导工作,落实晚稻播面积。

生猪:1.加大对现有存栏的规模猪场的监督检测,督促清栏猪场消毒灭源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2.依托专班运行抓好各场防疫和市场保供进度。协调解决用地资金等问题。继续鼓励并帮助大型公司与本地猪场开展各类合作,加快复栏复产进程。

3.加快落实生猪防疫和市场保供的扶持政策。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保供、大江东生物安全隔离区等建设项目实施。

4.加大金融保险保障力度。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对生猪养殖企业普遍关心的提高保险理赔金额加大协调力度,增强生猪养殖企业信心。

77

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通过统一流转合同等方式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继续抓好产业政策措施落实。

多途径督查土地流转规范情况。

79

继续强化村银共建,完善农村产权担保、收储、交易服务体系,拓展多类型涉农信贷产品。

根据《区委办公室 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萧山区农商银行“村银共建新农村”活动的通知》,今年继续开展村银共建活动。今年,萧山农商行与区农业农村局共同推进萧山区农户小额普惠贷款,采用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贷随还、利率优惠的方式,让农户享受便利信贷服务,目前已制定印发试行办法


结合信用村评定,加快推进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工作,以戴村为试点先行推进。

80

鼓励发展村级物业经济,盘活村级闲置资源,确保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实施造血功能项目,对已列入建设计划的13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督促实施主体加快建设进度;对提出意向的26个项目,进行实地查看,筛选出优秀项目15个。截止5月,消除经营性收入30万元的目标已经达标207个村,占比58.8%。


做好总收入兜底补助、出租缴纳的增值税等地方留存部分的补助,督促造血功能项目实施进度,优化全区性消薄方案。

81

大力实施“两进两回”行动,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出台《乡土专家认定管理实施细则》和《从事现代农业人才引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开展首次乡土专家申报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专技人才开展试验示范,组织开展产业团队项目申报,全年确定团队项目10个,其中重点2个。分解全年农民素质培训任务共计5663人次。


参照省市做法,联合各业务科室,出台年度乡村振兴人才工作要点;组织实施2020年度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建科技示范户5家。组织开展农技人员省外培训、推荐开展职称评聘,进一步提升专技人才业务能力。举办几场高质量的农村带头人培训班,全面完成全年农民素质培训指标任务。

82

不断规范村级财务管理,重点加强村级小型工程和小额资金监管,有效提升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

1.下发了《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村社受捐赠款物管理的通知》,明确村社受捐赠防疫款项、物资的管理制度,确保使用规范、公开、透明,并配合区纪委对部分村社进行了检查。

2.下发了《杭州市萧山区村级小型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管理推行村级“无现金收付”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村级小型工程项目和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目前“无现金收付”已有290个村开始实施,57个村已做好了“收款二维码”,74个村正在申批“收款二维码”,预计7月中旬均能实施。村级小型工程管理各镇街均已布置,由于“施工方年度目录库”建立需要招标等程序,预计7月底能全面实施。

3.开展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和财务清理工作。


1.督促镇街严格按《杭州市萧山区村级小型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村级集体资金管理推行村级“无现金收付”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村级集体“三资”管理。

2.收集整理财务清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督促、指导镇街整改落实。

83

推动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强小微权力制约,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

联合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区人力社保局、区住建局、区信访局规划和资源萧山分局等部门通过检查、调研、座谈、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 研究出台文件:区委办区府办印发《关于深化清廉村社“码上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的通知 ;通过召开全区清廉村社建设推进会,进一步落实小微权力。


会同区纪委、区大数据局,协同抓好“清廉小脑”建设,进一步落实小微权力。

86

创建2个美丽城镇升级样板镇,完成8个市级精品村创建。

目前,8个市级精品村立项项目共38个,去年的15个项目已完成建设,截止6月15日,今年续建的项目开工建设23个,开工率100%,形象进度52%。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 稳步推进创建,加强项目监管,确保按期完成创建任务;

2.加强检查和督查力度,结合提升村创建开展红黄黑通报和进展缓慢镇街约谈;

3.结合市局“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加大督查力度。通过第三方监管服务单位和局督察组,进一步加大指导服务力度;

2.开展比学赶超。结合提升村创建,继续通过通报排名、红黄黑榜通报等形式,加大考核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3.加强资金保障,及时拨付补助资金。

 

87

稳步推进第二批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择优启动第三批美丽提升村建设,开展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

当前,第二批提升村继续按照八项标准,着力开展“九改五清”工程。截至6月15日,第二批40个提升村开工率达到94.17%,形象进度52.63%。第三批64个提升村已全部明确了规划设计单位,已有13个村开展规划设计区级评审工作。

1.实施通报。对第二批美丽乡村提升村开展进度累计通报排名7次,红黄黑榜通报2次,加快项目推进;

2.开展督导。对照美丽乡村设计导则和建设指导手册,分组开展现场督察;指导和督促第三方监管服务单位和第三方规划设计咨询服务单位开展相关工作;

3.启动申报。根据《萧山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实施细则》,启动示范村申报工作;

4.开展评审。启动第三批提升村规划设计区级评审工作。

5.完善制度。草拟《萧山区美丽乡村创建村实施细则》,目前征求部门和镇街意见中。


1.坚持规划先行,开展第三批美丽乡村提升村规划设计,继续开展区级评审工作;

2.坚持“先做减法”,继续开展村庄环境面貌明察暗访,启动创建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九改五清”工程;

3.加大督查力度,美丽乡村建设列入红黄黑榜,开展通报排名,加大考核力度;

4.拓宽工作思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

5.启动区级示范村区级初审、村书记竞争性演讲,竞争性择优确定区级示范村。

88

持续推进美丽农业镇街、美丽农牧渔场建设,基本完成骨干林道建设任务。

持续推进美丽农业镇街、美丽农牧渔场建设,已拟定美丽生态农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累计新建骨干林道195.1公里,其中:完成路面硬化87.2公里。

1.因山区地形复杂,今年进度推进较慢,其原因:一是一些地段岩石坚硬,其附近有高压线或村庄,无法进行爆破作业,施工难度较大;二是一些路段土质过于疏松。

2. 生态保护压力较大。在林道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有一定量的山体开挖面,施工区域内的植被和岩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影响),生态保护(修复)压力较大。

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强林道建设进度的督促。

91

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推进500个农村生活污水终端提标改造,创建7条市级以上美丽河道、持续推进浦阳江综合保护工程。

按计划完成创建4条市级以上美丽河道建设现场存在问题排查工作;完成浦阳江三期治理总工程量的70%。


7月底前完成创建4条市级以上美丽河道建设现场存在问题整改;8月中旬前完成创建工作区级验收。

98

推进土壤污染状况祥查和源头管控,实施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全面落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已由区政府一发《关于下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的通知》文件,分解落实11973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我局已《关于印发萧山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抓好落实工作;下发《萧山区中轻度污染耕地水稻安全利用技术指导意见》,并对535亩晚稻进行安全利用示范。

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1、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8.2万亩完成63.7%,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0.45万亩,完成56.3%;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5.28万亩次,完成58.7%;实施统防统治面积6.05万亩,完成55.0%。

2、实施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共回收21.66吨,完成31%,处置59.73吨,完成95%。

3、启动创建10个水产健康示范养殖场。

4、新建氮磷生态拦截沟渠2条,目前已完成选址和方案设计。

5、保留规模养殖场18个,6月底存栏量149517头,完成省级美丽牧场创建1个。

土地污染源头控制难。

要求有关部门切实抓好土地污染源头控制工作;我局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推广,并开展治理效果检测等。

继续按农业绿色发展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完成各项指标。

117

完善防汛防台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应对能力。

此项工作由区应急局在牵头,区农业农村局系配合部门之一。区农业农村局已组建水旱灾害领导小组,出台水旱灾害应急工作等预案,山洪灾害提升和水文补短板项目正在实施中。


加快山洪灾害提升和水文补短板项目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