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8月萧山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样检测情况通报

发布日期:2020-09-10 16: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科

   20208月份,全区食品安全监管主要职能部门从种养殖、生产、流通等环节共抽取样品625个批次进行定量检测,具体抽样检测情况如下:

   一、 样品分类及合格率情况:

   共抽检样品分14个类别625批次,不合格35批次,总合格率94.4%。样品分类及合格率详见下表:

样品类别

抽检批次

不合格批次

合格率

粮食加工品

32

0

100%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37

0

100%

调味品

19

0

100%

肉制品

22

1

95.5%

乳制品

1

0

100%

饮料

91

0

100%

冷冻饮品

30

1

96.7%

蔬菜制品

10

0

100%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1

0

100%

糕点

8

0

100%

豆制品

13

0

100%

餐饮食品

146

33

77.4%

食用农产品

191

0

100%

食品添加剂

24

0

100%

合计

625

35

94.4%

 

   二、 检测检验机构

   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公正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华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普研(上海)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

   三、分析及评价

   120208月份抽样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乳制品、饮料、蔬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糕点、豆制品、食用农产品、食品添加剂经检测全部合格,总体情况较好。

 

   2、个别肉制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及其钠盐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苯甲酸及其钠盐的安全性较高,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可随尿液排出体外,在人体内不会蓄积,但是人体如果长期过量食入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3、个别冷冻饮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要选购包装完整,封口完全的产品,因为产品包装封口不完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产品卫生状况。

   4、餐饮食品中,一批次油条检出不合格项目为铝的残留,主要原因是未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铝在毒理学上属于低毒性金属元素,一般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摄入过量后会在人体内蓄积,长时间摄入过量含铝的食品会影响神经和骨骼系统,导致智力发育出现障碍,严重的还会导致一些疾病。本次我区集中开展了餐饮业餐饮具专项抽检,对往年餐饮具消毒不规范主体进行再次抽检。多批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主要原因一是餐具清洗不彻底;二是餐具消毒时用的消毒液未达到规定浓度,或者餐具干热消毒时未达到规定温度,或者是消毒时间未达到规定要求。如果使用大肠菌群严重超标的餐饮具进食,可能会引起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