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01/2020-27544 成文日期 2020-08-13
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 主题分类 政务综合类

【区级】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半年度重点任务执行情况

发布日期:2020-08-13 15:5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区
分享: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进展情况

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提升政策兑现时效,用好“亲清在线”数字平台,确保应对疫情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已上线15条政策,其中14条开始兑现。累积兑现资金1.25亿元,惠及企业1344家及8464人次。

制定实施新一轮惠企扶持政策,扎实推进减税降费工作。

出台惠企扶持政策,减免及补贴惠企扶持资金22.84亿元,惠及企业17.5万家及7.62万人次,缓缴各类税费35.8亿元。

充分发挥驻企服务专员作用,精准掌握企业需求,精细提供政务服务,精心推动问题解决。

建立完成驻企服务专员工作推进机制,搭建“萧i企”网络沟通服务平台,5月份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70个。

全面落实“凤凰行动”计划,启动新一轮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上市挂牌5家。

完善上市企业培育工作机制,出台《区上市后备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集中认定区上市后备企业18家,其中9家入选杭州市重点拟上市企业。

落实全省“雄鹰行动”培育计划,发挥万向、恒逸、荣盛、传化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做大做强在萧总部。

已与恒逸集团签订一企一策培育方案,与万向、荣盛、传化等企业的一企一策方案正在商谈中。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扎实推动省市县长“152”重点项目建设。

80%的项目完成统计入库。

完成数字化改造项目300个,新增企业上云2800家,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0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覆盖率80%以上。

已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00个,企业上云13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85%。

力争消化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1.4万亩,全面启动187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

已消化批而未供3233亩,供而未用开工3211亩,低效用地再开发3199亩。187个村已上报全域整治与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我区全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

完成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建设,加快推进世界旅游博物馆项目,继续做好湘湖跨湖桥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各项工作。

基本完成世界旅游联盟总部主体建筑工程,完成博物馆景观工程施工图设计并启动公开招标。完成景区外围交通标识、内部标识系统、停车场以及城山遗址公园等整改提升工作,正逐点逐步推进绿化景观与夜景照明工程。

开展“战疫情、促消费、稳外贸、提信心”行动,推进数字消费嘉年华,鼓励线上消费,大力发展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等新消费模式。

开展萧山区数字消费嘉年华活动,指导商超、餐饮等企业开展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等新消费,举办中国TOP直播电商产业园开园活动,招引和培育直播带货企业。

推进省高品质步行街培育工作,提升2条、新建2条新零售口碑街。

完成市心中路口碑街和湘湖慢生活口碑街的新商户触网升级等提升工作,启动瓜沥七彩小镇和临浦潮人汇新建工作。

落实新外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现跨境电商出口13亿美元。

制定新一轮跨境电商政策,加码扶持力度。开展“外贸优品云购汇”“春雷计划”“网上广交会筹备”“跨境直播”系列活动,助力跨境电商企业转型升级。复制羽绒产业成功经验,推广实施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试点项目。

全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持续打造数字经济企业梯队,培育“骏马计划”和“千里马计划”企业15家以上,培育“鸿雁计划”企业30家以上。

初步培育数字产业化企业的“骏马”计划、“千里马”计划企业共38家,培育“鸿雁计划”企业125家。

推动生物经济“一地两区”建设,加速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创新。

引入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微医数字医疗项目等健康科技项目、“独角兽“太美医疗科技AI驱动的影像医学CRO项目、“准独角兽”高诚生物。推动微医、杜比、健培等生物企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培育国高企17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800家。

国高企拟申报企业超300家。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第一批已推荐上报157家,第二批已初审42家。

全面推进产业平台建设

推进5G网络等新基建发展,加快中国(杭州)5G创新谷建设,打造“5G+智慧亚运”“5G+智能制造”两大应用场景。

萧山区列入省5G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试点区县,正编制区5G基站建设改革试点相关方案,按照方案推动5G基站建设线下审批,9个站点正进行试点。

中国(杭州)5G创新谷正式完成签约16家企业。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启动区块开园运营。

有序推进中。

紫光恒越项目完成建设并投用。

完成总工程量的55%。

深入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工程,院士岛创建为“浙江院士之家”。

湘湖院士岛一期已于2019年12月正式启用,已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600余名,提交各类专利125件,孵化科技型企业58家。已引进和集聚院士专家12名,院士专家领衔项目9个,开展企业合作项目4个,集聚专家团队人才100余名,开展各类院士行活动37场,接待来访院士152名。

加快推进风情科创中心等科创载体建设,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以上。

已新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申报了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

全力保障亚运项目

完成亚运三馆主体结构,实施室内精装修及设施设备安装施工,做好场馆运营筹备工作。

主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通过主体结构验收。

加快推进技术官员村、亚运村国际区、亚运市政配套建设,完成工程量65%,媒体村、运动员村主体结构封顶。

媒体村主体结构完成率75%;运动员村1号地块主体结构完成率85%;运动员村2号地块主体结构完成率75%;技术官员村主体结构完成率70%。

全力实施区体育中心、临浦体育馆、瓜沥文体中心体育馆项目改造提升。

有序推进中。

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继续推进“城市大脑·萧山平台”建设,加快城市管理手段、模式和理念创新。

完成“城市大脑·萧山平台”基础架构项目初验,整体进入试运行阶段,继续迭代数字驾驶舱设计。

重点在“1+X”领域,突破10个以上智能化治理应用场景,建成1个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应用场景。

“1+X”领域项目全部完成立项评审,进入实施方案细化阶段,提炼了“萧山幸福码”“学生成长码”“清廉萧山”等应用场景。

发挥智能监管平台作用,提升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性,深化大件垃圾、低价值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回收处置体系。

实现四分类垃圾数据实时上传,完成信息数据直通垃圾分类办的网络建设;在8个镇街建设垃圾集置点,在签约的8个镇街开展上门回收。

加快七彩社区、亚运社区等未来社区建设,全面开展城市社区专职社区工作者岗位结构调整。

亚运社区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瓜沥七彩社区一期(A区块)已完成建设,二期(B区块)方案评审通过。各镇街开展城市社区“项目社工”推选。

加快乡村产业振兴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区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以上,加快品质型品牌型农业发展。

新上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新申报区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培育民宿集聚区(村)2个。

进一步推进尖山下、凤凰坞民宿集聚村建设,制定特色乡村旅游路线6条。开展萧山文旅“云推介”和“主播带你游萧山”的线上推介活动,旅游达人线上推广河上等地乡村旅游资源。

推进“无公害”食品、新品种试验基地等特色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绿色食品续展率已完成80%的考核指标。新申报绿色食品2家5只。萧山萝卜干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畜禽粪污处置率100%;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93.5%;秸秆利用率为95.58%。

高标准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加快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实施一批高质量产业帮扶项目。

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各项目标任务推进顺利,龙泉-萧山山海协作产业园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萧山-龙泉“科创消薄”飞地建设取得有效进展,龙泉市项仁镇张畈村、淳安县枫树岭镇上江村、龙游县詹家口镇浦山村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鼓励发展村级物业经济,盘活村级闲置资源,确保消除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薄弱村消除工作已经达标207个村,占比58.8%。

积极创新乡村治理

大力实施“两进两回”行动,优化提升农村带头人队伍,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出台《乡土专家认定管理实施细则》《从事现代农业人才引进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开展首次乡土专家申报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专技人才开展试验示范,组织开展产业团队项目申报,全年确定团队项目10个,其中重点2个。

不断规范村级财务管理,重点加强村级小型工程和小额资金监管,有效提升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

出台相应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村级小型工程项目和村级集体资金的管理。“无现金收付”已有290个村开始实施,57个村已制作“收款二维码”,74个村正在申请“收款二维码”。

推动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强小微权力制约,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和决策制度。

印发《关于深化清廉村社“码上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

依托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开展“迎亚运除陋习树新风”移风易俗主题活动,提倡婚丧礼俗“三项要求”“三个不准”,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30余场,布置移风易俗等内容的公益广告上墙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拟创市级以上文明村镇41家。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创建2个美丽城镇省级样板镇,完成8个市级精品村创建。

首批样板创建的6个镇已完成创建方案的省级备案工作。样板创建乡镇2020年计划投资项目157个,已开工129个,开工率为82.2%。8个市级精品村立项项目38个,开工率100%。

稳步推进第二批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择优启动第三批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开展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

第二批40个提升村开工率达到94.17%。第三批64个提升村已全部明确了规划设计单位,已有13个村开展规划设计区级评审工作。完成了《杭州市萧山区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方案》,拟定城郊结合部环境整治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方案。

持续推进美丽农业镇街、美丽农牧渔场建设,基本完成骨干林道建设任务。

累计新建骨干林道195.1公里,完成路面硬化87.2公里。

加快美丽公路建设,开展重点道路沿线专项整治行动。

美丽公路二期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各实施单位已基本落实。

深入开展治水拆违

深化完善“河长制”“湖长制”,区控以上断面水质均达到水质功能区要求。

区控以上断面水质基本稳定达到考核要求。

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推进500个农村生活污水终端提标改造,创建7条市级以上美丽河道,继续推进浦阳江综合保护工程。


完成创建4条市级以上美丽河道建设现场存在问题排查工作,完成浦阳江三期治理总工程量的70%。

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提升管网收集效能,新增并网工业企业100家。

累计完成污水管新建2498米,新增并网工业企业52家。

完成临江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

累计完成形象进度98%。

加快江东水厂二期项目建设,实现常规工艺通水。

清水池主体结构完成,前后进出水管道施工中,闭水试验完成,污泥浓缩池主体整体进度80%。

全面加强污染治理


大力实施扬尘污染防控行动,加大油烟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全区大气质量明显提升。

开展“蓝天集结号”扬尘防控攻坚行动,推动大气办实体化运行,实施日通报机制。

开展萧山区“最美”工地创建暨建筑工地环境大整治、建筑工地面貌大提升百日集中攻坚行动,责令停工整改项目10个,移交处罚2起,实施信用惩戒8起。

共排查餐饮店134家,按照“三个一批”标准,已完成整改90家,规范37家,提改19家,取缔(停业或转变业态)34家。

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源头管控,实施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全面落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任务已完成33个地块的采样送检,杭州萧山化学试剂厂土壤污染修复方案已完成评审,落实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处置出路。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以“最多跑一地”为要求,完成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各项工作。

正式设立杭州市萧山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提升数字治理水平

继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扩大重点领域、场所等公共区域人脸识别视频覆盖面。

人脸建设任务选点完成、基础施工已进场施工。

增加公共交通场所、住宅小区智能感知设备和智慧化管理平台投入。

建立“一平台四中心”联动运营机制,创建数据模型10余个。完成党湾镇、益农镇、钱江世纪城亚运村工地交治站建设,形成“5+4”样板标准。

深化智慧消防建设,提升智慧防控能力。

全区计划新增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口1万个、无线智能烟感探测器10万个、市政“智慧消火栓”500个,提升改造100个微型消防中心站的智慧化水平。

推进区智慧治理系统向镇街延伸,全力打造数字治理第一区。

完成“四平台”系统升级改造,迭代完善系统各项功能,并于4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推动未来社区智慧化建设,完成160个智安小区建设,实现数据汇聚。

已建成智安小区110个,其中105个小区的数据已推送至市级平台。

深化统一地址库建设和应用,试点数字门牌建设。

对去年采集入库的地址补充采集7230个街路巷地址,核查院落地址7498个,开发萧山全量信息地图。

切实维护公共安全

推进全区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完成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在全市率先实现应急指挥中心全年全天候运行,上线 “数字应急”指挥平台,设置应急指挥大厅、视联会商区、应急值班室等功能区块,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和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

完善防汛防台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应对能力。

实施台风洪涝灾害科学防控能力提升工程。运行“数字应急”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应急救援力量统筹调度机制,对全区16.6万只农村广播进行摸底整理,落实汛期、强降雨等广播预警,提升应急响应速度。融入和利用杭州市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平台。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放心消费单位800家,200家餐饮单位纳入食安慧眼。

已培育放心消费单位4583家;培育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2438家;培育放心工厂748家;建设放心消费街区(商圈)2个;累计完成169家学校食堂和社会餐饮单位的接入工作。

持续推进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公共领域安全隐患整治。

全区6511家小微企业实现安全风险等级管控。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

落实各项稳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创业扶持、支持新业态灵活就业。

深入实施“金梧桐”人才安居计划,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4624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3591人。开展应届毕业生贷款贴息申请审批工作,审批通过26人,拨付资金96385.69元。开展实习期间在校大学生生活津贴审核,审核通过19人,拨付资金42500元。加速员工返岗复工,先后和四川自贡荣县、贵州天柱县等18个县市区建立员工返岗合作机制,开通返岗员工政府包车服务。打造就业兜底保障体系,按时足额发放各项补助资金。

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帮扶8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深化“四季如春”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行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761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6468人。

加大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保障等工作力度,深化“先行救助”试点。

实施推进残疾人“两项补贴”,共有8589名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5369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持证残疾人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目标人群覆盖率100%。加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补助力度,为3.4万名持证残疾人购买团体意外保险,为3824名灵活就业残疾人发放养老保险补贴。

已建立12家社区康复站,涵盖192个康复站点,上半年共为社区残疾人开展康复服务1650人次,入户康复指导128人次。

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快智慧养老建设。

完成3家集中供养点现场勘测工作,3家集中供养点位改造提升进入设计阶段,基本完成3家集中供养点位改造提升期间入住老人安置方案;第一批11个上线镇街顺利通过“互联网+养老”平台实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电子结算、一卡支付。

推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加快镇街“儿童之家”建设。

计划在全区各镇街新增13084个老年教育学位;区社区学院新增家庭绿植、太极拳等4个老年教育专业,面向社区新招收136位老年居民;瓜沥社区学校开设8个专业的老年课程,新招收70位老年学员。

摸底调研全区有各类型村社儿童之家481个;积极推荐申报市级示范儿童之家6个;起草《萧山区标准化“儿童之家”建设三年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

推进生态殡葬、文明殡葬。

制定出台全区移风易俗文明殡葬工作方案,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百日整治。

发展住房租赁业,加快公租房建设,筹集蓝领公寓500套以上,新增住房公积金建制职工4万人以上。

公租房配建项目开工18万平方米;完善蓝领公寓日常运营管理,新增出租713套;筹建蓝领公寓692套。

全区新增开户单位10799家,新增建制职工31265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8.16%。。

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

编制新一轮基础教育专项规划,启动建设金惠小学等20个学校项目,启用闻堰初中等16所学校。

编制第二轮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初稿,金惠小学等20个学校建设项目启动;9月份需投入使用的闻堰初中迁建等12个项目,主体工程都己完成。

实施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推进普惠提升行动,增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实行“一园一策”跟踪问效管理,上半年11家幼儿园完成签约。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设置,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

开展一校一品专业建设,开设高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养老护理等新专业方向5个;全区4所职业学校的11个专业、666名学生先行试点“1+X”证书工作;224名学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萧山技师学院加强校企合作,与杰牌等企业达成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的合作意向。

推动“互联网+义务教育”融合应用,争创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扩面到全区义务段学校136所,覆盖率100%, 6月底已公布结对学校名单和开展签约结对活动,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已通过教育部评审。

推广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加强高校合作办学和紧密型集团办学。

全区高中段、义务段学校参与名校集团化办学比例达到100%,全区参与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比例达到100%。

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义务段学校参与名校集团化办学两项工作均已全覆盖。

扩大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进一步落实萧山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新增聘请外教20人;金山初中、回澜小学申报为第四批杭州市级国际理解特色品牌项目。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完善待遇保障机制。

开展调研,起草《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防疫期间教师培训计划,完成43个项目转线上培训;全面落实教师待遇提升保障要求。

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开展新一轮高层次人才内育外引工程。

面向全国招引名优教师,已有12位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省教坛新秀签订人才引进意向书完成159位名师培养对象的选拔工作。

高水平打造“健康萧山”

完善医疗卫生规划布局,加强疾控专业机构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草拟医疗卫生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区疾控中心建设;引进3名高层次专业人才;推进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设,市疾控中心已拨入PCR检测仪、核酸提取仪等设备。

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为全区重点学龄段学生自愿免费接种水痘疫苗。

召开专家论证会,确定全区重点学龄段学生自愿免费接种水痘疫苗项目重点人群对象、项目持续时间和本年度采购的水痘疫苗数量;拟定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相关工作流程。

深化区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统筹资源配置,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基层服务能力。

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已有9家基层分院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上半年,基层就诊率较去年同比增长15.79%。各医共体共引育E类以上卫生高层次人才357名。完成舒心就医2.0版HIS调整改造。

开展居民健康服务门户建设,推动“互联网+医疗”创新应用。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建设,开展数据归集和预约挂号、检验检查服务接入;5家区级医院、24家社区预约挂号功能已上线杭州健康通APP,报告查询功能正在改造接入中。

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启动新一轮国家卫生镇申报创建工作。

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公开招考推出13名中医医师岗位;继续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完成楼塔、所前、衙前等3个镇国家卫生镇创建区级评审。

浙大二院新院区开工建设,启动区二医院新建工作,加快浙大妇院钱江院区建设。

正在有序推进中。

推进智慧医保建设,提升基金使用绩效。

完成全区377家定点零售药店实名制监管和刷脸支付软硬件升级改造安装,二期项目立项招标;探索医保大数据智能分析、医保综合分析预警两个平台项目建设,加快启动招标程序;推出“肩并肩”式的自助便捷服务专区,指导参保人员掌上办事,对2014件医保业务通过现场掌上办理,参保群众累计自助办理47941件,线上办件比例达77.86%。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步伐。建强以浙政钉为入口的“互联网+协同办公”平台,深化“一网通办”应用。

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网办掌办专区,首批155个高频事项纳入导办服务,不再实行实体窗口受理;建成并使用278个事项的通用办事系统“好差评”功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