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04/2020-36438 成文日期 2020-07-27
发布机构 区教育局 主题分类 教育
文号 有效性

对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9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07-27 16:5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分享:

孔杏玉代表:

您在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规范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教育事业的支持与关心。

萧山的民工子弟学校与来萧山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息息相关。现萧山义务教育段有专门接收随迁子女的学校25所,其中3所为公办学校(育英实验学校、闻堰二小、径游小学),22所为民办学校(以下简称义务段民办学校),有学生约21500人,教师约1200人。这22所学校因为硬件、师资、生源、管理等客观因素,与公办学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是萧山教育的短板之一,与萧山创省教育现代化区有一定距离。提升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平已经成为萧山教育今后发展的战略任务。

2016年,萧山成功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后,区政府提出创建优质均衡教育区和教育现代化区的目标,为此,区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提升民办随迁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提升硬件设施,推动三年内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

区教育局出台《萧山区创建浙江省标准化学校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确立了“扶持一批、回购一批、关停一批”的工作思路。对办学条件较好、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对具备创建省标准化学校条件的学校,或通过政府回购,建成公办学校,以解决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偏低的问题;对条件差、水平低、声誉差的学校,坚决予以关停。截至2019年,已关停晨阳学校、文武学校、新苗学校、育才女子中学等4所。

为鼓励学校加大投入,努力创建浙江省标准化学校,根据2018年出台的《萧山区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萧山区义务段民办学校专项资金补助核评细则》,对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配备、依法办学、规范管理、教育质量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建立差额补助、定额补助、项目补助、奖励性补助等多元化、差异化的公共财政资助体系。2019年下发补助资金3068万元,预计2020年补助资金将达7000万元,用于补齐民办随迁子女学校生均运动场地面积不足、生均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不够、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偏低、非编教师年收入不高等问题。

2018-2019年的两年间,各民办学校均自筹资金加大投入,按省标准化学校的硬件配置要求改善办学条件。曙光学校投入700余万,拆建了一幢教学楼,改建修缮两幢教学楼并添置设备。文汇学校投入300余万,拆建了一幢疑似危房的教学楼,新建了操场食堂等。阳光学校投入3000余万,蓝天搬迁改建1000余万,春晖搬迁改建800余万,树人搬迁改建600余万,友谊投入700万,新蕾投入300余万,恒逸投入388万等。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各校自筹资金买入校园、改建校园、添置设备等,总量接近亿元。

截至2019年底,新民学校、阳光学校、金迪学校、友谊学校、恒逸仁和学校、育苗学校等13所学校先后创建成功,其余9所正在有计划的创建之中。

二、多措并举,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一是内部挖潜。采取“培养优秀教师”、“自聘优秀教师”、“返聘退休教师”,“共享集团名师”等多种形式,大力提升随迁子女学校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说明:民办学校教师职称评定一直与公办教师条件一致且同步进行。

二是外部帮扶。建立科学有序的定向支教机制,出台实施《萧山区教育局关于委派公办教师到随迁子女学校支教的试行办法》,2019年在保持公办学校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学科教师结构不受冲击的前提下选派支教教师60名,在优化师资结构的同时实现了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针对随迁子女学校教师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区教育局面向22所学校1250名教师开展了专项轮训。坚持“培训、要求、考核”三同步,每校都建立5年一轮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脱产和校本培训考核制度,每年参加并完成规定学时集中培训的教师人数达到260人以上,比例20%以上。2019年下半年,民办随迁子女学校1174名专任教师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对学校继续教育的考核由2017年的平均65分提升到2019年84分。

三是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组建特级教师工作站4个、名师工作室9个,实现随迁子女学校教师发展全域、全员、全程覆盖。组织开展随迁子女学校优秀教师评比,评选萧山区义务段随迁子女学校学校骨干教师243名,其中骨干班主任83名,学科骨干教师160名。

四是努力提升教师待遇。只有待遇提升才能招到好老师,也只有待遇提升才能留下好老师。根据《萧山区义务段民办学校专项资金补助核评细则》,要求学校最低收入的教师需高于上一年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要求教职工社保参保率达到100%,要求按规定为教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定期体检,这些指标全部纳入考核,同时鼓励学校高薪聘请名师名校长。目前教师待遇比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教师队伍相对稳定。

三、三化联动,全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一是放大格局,集团化助推。坚持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将随迁子女学校全部纳入15个名校集团,鼓励优质公办学校与随迁子女学校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加快理念对接和管理对接。集团核心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研讨、干部教师培训、课程改革等方面加强对随迁子女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形成教师互相学习、学生互相交流、学校互相促进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随迁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是创新载体,信息化赋能。制定了《萧山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随迁子女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实施“互联网+义务教育”工程,2019年,靖江初中与友谊学校、树人学校、新蕾学校互联互通,益农镇小与恒逸仁和学校、曙光学校互联互通。至此,所有随迁子女学校都积极开展基础环境提升、数字资源普及、网络空间覆盖、治理能力优化等四大行动,以教育信息化赋能学校发展。

三是落实责任,系统化管理。向民办学校委派驻校督学是萧山区的创新之举,督学的作用是对民办学校进行“监督、指导、帮助”。十余年来,大部分督学能够落实责任,对学校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也不排除个别督学因时间过长或与举办者走得过近,定位缺失,有被同化的风险。其中部分督学的情况已经向局领导做了汇报,教育局将加强对督学的管理,以强化责任。2020年6月,教育局人事科已经和督学进行了个别谈话,拟调整部分岗位。具体方案还在人事科的推进中,最终结果以文件落实为准。

2020年开始,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教育局把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市级平台管理,报名、审核、录取等实行全过程监控,并落实属地教育指导中心的职责,以强化管理。

截至2019年,友谊学校是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金迪学校是萧山区艺术特色学校,萧西学校是区级基层党建示范点,恒逸仁和实验学校选送的两名队员,成为国家冲浪集训队(杭州)队员,阳光学校连续三年区级考核第一名,成为我区同类学校的样板,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2019年,我区民办随迁子女学校共获得区级及以上“美丽校园、文明学校”等集体荣誉70余项,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业务类竞赛获奖150余人次,学生参加区级及以上德育、科技、艺术、读书活动等竞赛,获奖600余人次。

民办随迁子女学校参加和公办学校同步的质量抽测。2019年小学段抽测成绩中,语文数学学科,阳光学校、毓秀学校、蓝天学校、天乐学校等少量学校的部分指标赶上甚至略超周边公办学校,科学学科平均分接近公办学校。2018、2019中考,友谊学校已经有5人考上重高。

努力提升民办随迁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让每一个新萧山人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是“美好教育”的应有之义。下一步,区教育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区教育大会和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美好教育1+9”政策体系,积极创设良好的人才引进配套环境,让每一名随迁子女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

最后,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做出的贡献和一如既往的关心!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

2020年7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