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15/2020-28604 | 成文日期 | 2020-06-22 |
发布机构 | 区农业农村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水利综合类 |
文号 | 萧农提字〔2020〕6号 | 有效性 |
鲍新枝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区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区委、区政府反复研究、多次完善,出台了《萧山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萧委办〔2017〕87号),计划投资50亿元,在亚运前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当前,按照五年行动计划部署,坚持环境立区战略,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样板。
从美丽萧山五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萧山区共计开展1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34个区级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其中,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欢潭村已完成项目建设,在2019年国庆节期间开园迎客。目前,2018年启动的第一批30个区级美丽乡村提升村已通过区级综合验收;截止5月30日,2019年启动的第二批40个提升村立项项目360个,已开工建设324个,开工率90%,形象进度45%;第三批64个提升村已有57个村确定规划设计单位,正在开展规划设计。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主要做法如下:
一、注重示范引领
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创建,涌现出进化镇欢潭村、河上镇凤凰坞村、益农镇群围村、浦阳镇灵山村等示范典型,工作成果被《农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累计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2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二、注重规划先行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根据萧山实际,因地制宜,在全市率先编制《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导则》和《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手册》,明确五个不允许等基本要求。按照南片秀美山水、中片湖畔田园、东片沙地风光三个片区,加强规划内容、深度、定位以及建设工艺等的引导。二是加强规划评审。规划单位按照先调研后规划的要求,扎实开展进村入户走访,深入挖掘村庄资源,听取各方意见,凸显村庄特色。加大美丽乡村规划把控力度,区级评审时先实地踏勘后进行方案评审,切实加强方案可行性审查。评审时特别是“把握”好了五大关系,把握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即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的关系。紧紧把握“生态宜居”、“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规划设计前找准定位,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服务对象是村民还是游客。把握好表与里的关系,即形象设计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少做一些缺乏实用功能的景观节点,多考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把握好政府执行力与群众承受力之间的关系。不一刀切地搞围墙拆除、立面整治、三线上改下。把握好创建村与周边村的关系。创建过程中适当兼顾周边村。把握好轰轰烈烈建与持之以恒管的关系。规划时充分考虑后期养护问题,选择乡村材料、乡土绿植,杜绝大草坪、大花园。创新养护机制,例如有镇街在规划设计时选择易存活的果树作为行道树种,由村里统一采购栽种,最终收益归村民,养护归村民。三是加强技术支撑。累计聘任22名各领域的专家(团队),成立萧山区美丽乡村专家顾问团队。进一步加大区级把关力度,委托了一家第三方规划设计单位,对全区美丽乡村规划方案进行审核把关。
三、注重长效管理
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草拟完善《萧山区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标准明确、管理规范、运行有效、责任落实”的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护体系,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变“一时美”为“长久美”。
一是准确把握内涵,积极培训宣传。持续加大干部群众培训力度,促使干部群众全面准确地把握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把生态保护、家庭和睦、文明有礼、移风易俗、崇德向善等文明理念融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二是注重党政主导与社会协同相结合。如,浦阳镇灵山村上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河上镇“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被写入新时代“枫桥经验”并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党湾镇筹建成立杭州市首批村级乡风文明促进会,戴村镇探索“映山红社会治理模式”,义桥镇走出“微信治村”基层治理新路子,进一步开创了美丽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是持续抓好乡村环境治理。乡村振兴,从环境整治起步,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则是打造美丽乡村的关键一环。截至2019年底,全区296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全覆盖。2019年,在农村分出的2.7万吨易腐垃圾已逐步纳入区易腐垃圾处置企业收运处置体系,实现统一处置与就地资源化处置相结合。各镇街也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的配套措施。例如:南阳街道岩峰村,为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垃圾分类农户参与率和正确率,岩峰村建立了农户积分奖励账户,形成“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在2019年萧山区已成功创建省高标准生活垃圾示范村3个、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0个。在污水处理上,萧山已有350处农村“污水池”靓丽变身,成为公众赏景、休闲的清水打卡地。接下来,萧山区还将坚持关键点和整体面相结合,通过推广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全面高效夯实农污提标改造基础,构筑洁美乡村水防线。
四是让农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体。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通过让群众得实惠。例如:所前三泉王村美丽乡村提升村建成后,风景美了,来三泉王参观考察的游客也多了,受农家乐的启发,许多村民利用自己房屋开办茶室、民宿。村里出资将山顶水库改造建成人工湖,周围建起高端木屋民宿,未来的收益将为村民分红。农民得到实惠,积极性被充分挖掘和调动,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后期维护。
五是“互联网+”助力乡村治理。近期,我区正在组织数字乡村建设。建成后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方法,当摄像头检测到车辆乱停乱放或者各类安全隐患时,会自动反馈村委会。村干部可以将各种村务安排通过村务管理模块生成短信或微信实时的发送给村民。同时鼓励村民积极参加乡村的各项治理。村民可以通过随手拍方式和村委会一起解决村里存在的各种问题,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注重造血功能
加强美丽乡村后续产业植入,助力产业振兴,做强“美丽经济”,提升美丽乡村保障能力。
一是持续加大产业植入。出台《杭州市萧山区加快创建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区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安排财政资金5亿元,全面提高乡村产业扶持力度及扶持比例。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运动休闲、民宿经济、民俗文化、康养产业”等美丽经济,推动美丽经济成果转化。如,举办首届区乡村旅游节,历史文化村落进化镇欢潭村成功牵手浙旅集团,河上镇东山村连续举办13届年糕节,大力发展特色民俗乡村旅游。
二是全力开展“消薄”攻坚。纵深推进“消薄增收”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总收入财政兜底、造血功能项目激励、村级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与覆盖面。创新“连片消薄”,鼓励镇街以“一镇一方案”模式与区供销联社、国资经营总公司等开展项目合作。如浦阳镇统筹10个薄弱村财政帮扶资金,投资1826万元建造农贸市场,建成后各村年增收20万元以上。截至2019年底,全区已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三是加大乡村品牌建设。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候,保护好明清古村落,将其完美的融入到村庄建设中来。例如:大汤坞新村还原了古村风貌,茅湾里印文陶窑址和7个文保遗址,加上明清古宅、樟坞庙,一同构成了乡村“十景”,丰富了大汤坞新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今后大汤坞新村从美丽乡村提升村、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转变成文旅融合精品村,成为萧山南片乡村旅游的标杆。打造“一村一品一合作社”。品牌村建设不仅重塑萧山传统特产的知名度,更提高了广大种植户的收入和积极性。目前,已经有了“茶叶品牌村”的进化镇云飞村、“芹菜品牌村”的益农镇三围村、“萝卜干品牌村”的瓜沥镇兴围村、“粮油品牌村”戴村镇南三村、“青梅品牌村”进化镇吉山村、“苗木品牌村”新街街道盛中村。推广“乡村十二季”文化品牌。立足文化、提炼品牌。在萧山,贯穿一年的“乡村十二季”文化品牌活动正勾勒出乡村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模样。春天新街街道的中国(萧山)花木节、夏天楼塔镇的半年节、秋天临浦镇的方顶柿丰收节、冬天河上镇的年俗文化节暨东山年糕节......随着各镇街文化品牌的树立与提升,全区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乡村文化盛景。接下来,将在全区范围内挖掘、塑造和提升萧山独特文化,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我区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再次感谢您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杭州市萧山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6月22日
承办联系人:胡伟利 联系电话:8217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