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是台属界的委员王薇,我发言的题目是《主动接轨长三角 助推萧山实现跨越发展》。
坐拥长江水,面向太平洋,中国东部的长三角区域,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正冉冉升起。12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范围涉及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安徽全域。萧山作为省市发展的排头兵,杭州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极,唯有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深度融入大杭州,主动接轨长三角,才能实现新一轮的赶超跨越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等27个城市为中心区。在这众多的城市群中,萧山有其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区位优势,是杭州城市发展的新中心;枢纽优势,机场、高铁、高速密集;机遇优势,后峰会前亚运,国际瞩目;资源优势,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开发区等国家级高能级平台;基础优势,民营经济基础雄厚,数字经济全省领先,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三。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我们的融杭之路已走过了18年,但主动对接、主动服务的意识仍不够强,市区两级各部门、各条线的沟通机制也有待完善,跳出萧山看萧山的全局观念依然淡薄。
(二)研究不深,缺乏载体。平台载体功能单一、配套不足;综合交通枢纽,如萧山机场、杭州南站等的区域性功能仍大于枢纽性功能,带动作用未能发挥;接轨长三角的体制、机制也不完备,实际举措还显不足。
(三)对接不多,缺乏合作。眼下,周边城市各出新招,力争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抢占先机。如:嘉兴抢先设立了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其所属的嘉善县也在上海设立国际创新中心,发展“飞地经济”,令人耳目一新;苏州、金华、甚至一体化边缘省份安徽的各大城市都在整装待发。反观萧山,我们更加应该主动出击,谋求出彩。
(四)接轨不够,缺乏得益。尤其是与上海在人才、科技等方面接轨不足,我们并没能享受到一体化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同城效应以及带动效应。反之,随着周边地区产业空间大、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凸显,我区企业外流外迁的洼地效应却日益显现。
为此,提6方面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国家战略,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布局落子的战略意图和省、市委的工作要求,主动去贯彻、落实以及全方位融入,这不仅是发展的机遇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责任。对此,我们要迅速行动,让长三角一体化成为萧山再次腾飞的助推器。
(二)明确定位。要抓紧开展并编制好萧山区“十四五”时期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思路及相关规划,找准萧山定位和功能,充分彰显区位特色优势,为杭州实施国家战略体现萧山担当,让萧山成为长三角金南翼中心城市的增长极。
(三)完善设施。全力支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发展智慧交通产业体系,打好“22688”交通大会战,形成“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加快以“4286”为核心的空间载体建设,吸引长三角优质教育、医疗、文旅等资源落户萧山。
(四)加强对接。一是对接政府平台,争取更多重大改革、重大项目及高层次人才汇集萧山。二对接兄弟城市,强化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各大城市的沟通联系,深度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三对接企业项目,主动承接高端项目和创新要素溢出,打造跨区域科创平台和新制造业基地。
(五)深化合作。一方面,要完善与滨江、钱塘新区的合作机制,积极打造钱塘江科创大走廊。其次,要深化与上海张江高科、上海自贸区、上海杨浦等平台的合作,推动高端领域的往来共赢。再来,要全方位深化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安商稳商环境。
(六)加强领导。要健全组织,充分发挥好萧山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要强化推进,统筹一批重点平台·产业·项目·企业,明确“施工图”及“时间表”;同时要加强督察考核,并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宏大工程,是一场重大变革。我们政协将发挥好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助推萧山早日实现赶超跨越发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