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0/2019-12576 | 成文日期 | 2019-05-23 |
发布机构 | 萧山区 | 主题分类 | |
文号 | 有效性 |
俞飞代表:
您在区人大第十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保护湘湖历史文化遗存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湘湖如同镶嵌在萧然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了萧山亘古不朽的文化,也承载着萧山厚重的历史文脉。数十年来,区文物部门对湘湖区域的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先后发现了跨湖桥遗址、越王城遗址、柴岒山商周墓葬群湖山古墓群、老虎洞商周遗址和墓葬群、水漾坞古墓群、茗山与菊花山古墓群、一览亭遗址、明代吏部尚书魏骥墓、湘湖砖窑群、摩崖石刻“石岩”、大爿山碉堡群等考古遗址和文物古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的文物遗迹大多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跨湖桥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越王城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魏骥墓、一览亭遗址以及大爿山碉堡群、摩崖石刻“石岩”、湘湖砖窑群等数个杭州市文物保护点。跨湖桥遗址地下重点文物埋藏区和越王城遗址地下重点埋藏区被列为杭州市第一批地下重点文物埋藏区进行保护。考古成果显示,湘湖是萧山地下文物埋藏最为集中,越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区域。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实行了对跨湖桥遗址独木舟及相关遗迹的“就地保护”,并建造了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全力做好越王城遗址的保护与配合遗址景观的建设。及时将柴岒山考古发现的商代和西周时期的两个大墓实施原址保护,并列入湘湖景区规划。这一系列的考古、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措施,为研究浙江乃至长江下游地区的史前文明和历史时期萧山发展的文明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更是为湘湖景区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旅游资源。
湘湖景区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支撑。只有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才能使湘湖具有灵魂,具有特点,具有个性。把湖光山色与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才能合使湘湖成为更有魅力的旅游景区。
您在《建议》中就湘湖缔造者杨时在萧山讲道的事迹作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杨时的讲道,对南宋“程朱理学”的形成和儒家文化思想自宋以来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道源”一词名副其实,也是我们萧山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建议》中所提到的“道源”现场除了文物部门极力保护下来的“道源禅院”和残存的道源桥外,已经无法找到任何遗迹,原有的面貌在历史上已经被改造消失。
为此,我们建议:在进一步深入研究与考证的基础上,区相关部门可选择合适的位置树立一块“宋杨时讲道处”碑刻,并简介“道源”的故事。一可留住历史的记忆,二可供后人学习论道,传承历史的文脉。对此,我局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9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