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 样品分类及合格率情况:
共抽检样品分27个类别1060批次,不合格17批次,总合格率98.4%。样品分类及合格率详见下表:
样品类别 | 抽检批次 | 不合格批次 | 合格率 |
粮食加工品 | 46 | 0 | 100% |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 24 | 1 | 95.8% |
调味品 | 36 | 1 | 97.2% |
肉制品 | 60 | 3 | 95% |
饮料 | 75 | 0 | 100% |
方便食品 | 2 | 0 | 100% |
罐头 | 3 | 0 | 100% |
冷冻饮品 | 2 | 0 | 100% |
速冻食品 | 121 | 0 | 100% |
薯类及膨化食品 | 24 | 0 | 100% |
糖果制品 | 16 | 0 | 100% |
酒类 | 8 | 0 | 100% |
蔬菜制品 | 69 | 1 | 98.6% |
水果制品 | 3 | 0 | 100% |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 | 1 | 0 | 100% |
蛋制品 | 8 | 0 | 100% |
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 | 1 | 0 | 100% |
水产制品 | 26 | 0 | 100% |
淀粉及淀粉制品 | 5 | 0 | 100% |
糕点 | 84 | 0 | 100% |
豆制品 | 26 | 0 | 100% |
蜂产品 | 10 | 0 | 100% |
特殊膳食食品 | 12 | 0 | 100% |
婴幼儿配方食品 | 10 | 0 | 100% |
餐饮食品 | 90 | 3 | 96.7% |
食用农产品 | 288 | 8 | 97.2% |
食品添加剂 | 10 | 0 | 100% |
合计 | 1060 | 17 | 98.4% |
二、 检测检验机构
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绿城农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公正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华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普研(上海)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
三、分析及评价
1、2020年10月份抽样的粮食加工品、饮料、方便食品、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及膨化食品、糖果制品、酒类、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剂经检测全部合格,总体情况较好。
2、个别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乙基麦芽酚。乙基麦芽酚是一种香味增效剂,有风味“乳化作用”,可使两个或两个以上香味更加调和,让整体香味更统一,同时去除原料的杂味,保持长久的清香,让食用油产生令人满意的风味。还有防腐性能,可有效延长食品储存期。但是该物质过量食用对人肝脏有影响,引发骨骼和关节提前脆变、癌变等疾病。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能够损伤肝、肾,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根据相关国标,乙基麦芽酚在食用油中不得使用。
3、个别调味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罗丹明B。罗丹明B又称玫瑰红B或碱性玫瑰精,是一种化学染料,长期大量摄入该物质可能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调味品中检出罗丹明B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了使产品颜色鲜亮,违法添加该物质,或采购的原料中添加了该物质。
4、个别肉制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过氧化值。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用以反映食品的卫生状况。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落数较高,也可能是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还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大肠菌群不合格,说明食品存在卫生质量缺陷,提示该食品中存在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过氧化值主要反映产品中油脂被氧化程度。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储存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油脂过度氧化;也可能是原料储存不当,导致脂肪过度氧化,使得终产品过氧化值超标。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
5、个别蔬菜制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防腐剂是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不仅规定了我国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某一添加剂的种类、使用量或残留量,而且规定了同一功能的防腐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
6、个别餐饮食品检出不合格项目为大肠菌群、阴离子合成洗剂。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大肠菌群不合格,说明食品存在卫生质量缺陷,提示该食品中存在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尤其对老人、小孩的危害更大。造成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到人员、工具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