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19/2020-22321 成文日期 2020-10-21
发布机构 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题分类 综合类
文号 有效性

对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7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10-21 10:1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分享:

赵国芳代表:

您在萧山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快“潮文化”、“潮旅游”的建议》我局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钱塘江是浙江和杭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浙江人民、杭州人民与钱塘江同呼吸、共命运,钱塘江养育了浙江人民,也与浙江的历史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这里的人们世代临水而居,创造了灿烂的钱塘江文化。挖掘和研究包括水文化、围垦文化、抗台文化、弄潮文化、航运文化、民俗文化等在内的钱塘江文化内涵,提炼钱塘江文化的时代精神,有助于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有助于推动沿岸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有助于增强钱塘江文化的外在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多年来,萧山区弘扬钱塘江文化的工作从未停止,一直努力挖掘、积极探索:2004年7月,中国水利博物馆在萧山落地,让“潮文化”、“潮旅游”的发展有了载体;从2009年起,依托钱塘江举办萧山国际旅游节暨观潮节,至今已经举办了10届;以南阳街道观潮城点,开展品类丰富的观潮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观赏八月十八天文大潮奇观,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多次现场直播,提升了萧山旅游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南阳街道将“潮文化”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品牌打造,开展了系列活动,南阳的“抲潮头鱼”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体现了萧山人民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潮文化”内涵。

杭州正处于后峰会、前亚运的契机,正是提升萧山区国际影响力,打造萧山品牌的时机,相关部门、属地政府以及社会各方力量要共同发力,积极推进钱塘江文化的保护、发展、利用。

一是规划先行。进一步梳理研究“潮文化”内涵,定位“潮文化”、“潮旅游”发展方向,确立相关文旅项目,有序推进建设,不断厚实品牌底蕴。

二是文旅融合。围绕钱塘江“母亲河”、钱塘江大潮、钱塘江流域文化等主题,挖掘提炼“潮文化”特色,设计“潮文化”产品,规划旅游路线,通过文化载体带动“潮旅游”,逐步打造“随潮而动、潮伴人行”的亲民享受体验文化。

三是依托诗路文化带建设。2019年10月,浙江省政府印发实施《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浙政发〔2019〕22号),提出建设浙东唐诗之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四条诗路”,从古到今,留有大量吟诵钱塘潮的诗词。宋代文学大家潘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著名词句就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在G20杭州峰会上引用。以诗路建设为依托,整理散落沿江的潮文化脉络和碎片,通过研讨、著述、文化遗产申报、主题性活动等方式,加大对“潮文化”的宣传和利用,进一步擦亮品牌。

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日后工作中,我们将积极采纳,有序梳理,为我区文化事业发展不懈努力,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0年7月22日


抄送: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区政府监督室、义蓬街道人大工委

承办联系人:许翡佳                联系电话:8386901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