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综合考评单位 | 序号 | 目标名称 | 目标任务 | 完成情况 |
区民政局 | 1 | 巩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果 | 启动镇街五保供养服务中心提升工程,新增养老机构床位361张,建设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家,试点启用杭州市“互联网+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和整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 1.新增养老机构床位417张,完成目标任务的116%。镇街五保供养服务中心集团化运营方案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采取集团化运营方式推进我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整体提高全区养老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成果或具体事情) 2.完成城厢、北干、红山、临浦、瓜沥、新街和河上等7家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并已全部投入使用; 3.8月13日对各镇街及有关组织开展“互联网+养老”专题培训。确定新街街道作为试点,12月12日,新街街道刷出我区“互联网+养老”第一单,圆满完成杭州市试点任务; 4.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运营商完成单一来源采购,推进智慧养老信息化项目,开展项目调研和方案起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目前该项目已确定列入2020年城市大脑1+9项目之一。 |
2 | 加大困难帮扶救助力度 | 根据全市统一标准按时完成低保提标,试点开展低保家庭赡(抚、扶)养费工作。严把低保准入关,做到“应保尽保,应退进退”,继续开展第三方机构对新增低保对象的家境调查,进一步提高线下核查评估能力,加强社会救助精准化。 | 已根据全市统一标准按时完成了低保提标,每人每月1041元;经培训,全区全面开展了低保家庭赡(抚、扶)养费工作;严把低保准入关,通过大额医疗预警等措施,尽力做到“应保尽保”,通过复核等措施,妥善做到“应退尽退”,并告知到位;经多次培训,继续开展并不断完善第三方机构对新增低保对象的家境调查,进一步提高线下核查评估能力,加强社会救助精准化。 | |
3 | 全区352个农村社区推广“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 | 出台全区推广实施方案、召开全区推广现场会,指导各镇街开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工作,指导各镇街开展修订完善以村民守则、操作通则、积分细则为内容的积分量化村规民约等工作。 | 1.制定出台《萧山区推广“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实施方案》(萧委办发〔2019〕31号),5月17日召开全区“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现场推广会。 2.现场会后,区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成立由局领导带队的6个指导推进组,分组赴镇街就“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的推广开展情况、面临困难、需要区级部门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指导。并成立2个专家指导组,入镇村指导。 3.5月31日下午,开展全区“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推广指导培训,全区镇街“五和众联”推广工作联络员和执行人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五和众联”推广流程指导、注意点解释和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注册流程。 4.9月25日 镇街“五和众联”推广阶段性交流会,交流推广经验和下一步计划。 5.目前为止,全区167个村完善并通过了以“三则”为基础的村规民约,40个村实行了积分评议,18个村开展了积分成果运用,已成功培育闻堰街道老虎洞村“五福临门”、进化镇裘家坞村“孝义家园”、大石盖村“映山红计划”、欢潭村“五义欢潭”和益农镇群围村“智慧群围”等多个优秀项目。 | |
4 | 加大地名规范管理力度,加强地名创新工作 | 完成35处不规范地名的清理整治,推进亚运村道路桥梁河流公园等命名有关工作;创新地名文化建设,编制出版《萧山地名影像图册》。 | 1.杭州对各区县市上报的不规范地名清单进行全面的核实和比对,并经专家评审等程序,杭州最终确定公布479处不规范地名清单,确定萧山27处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清单。目前我区已100%完成清理整治任务。 2.已完成对亚运村道路桥梁河流公园等命名有奖征名、专家论证、专家评审程序,钱江世纪城已于11月6日将命名方案上报亚组委征求意见建议。 3.已完成《萧山地名影像图册》核稿和专家评审,正在印刷。 | |
5 | 加强我区殡葬设施建设和管理。 | 编制完成《萧山区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全年新增墓穴5000座;依法依规治理乱埋乱葬现象。 | 10月30日,区政府批复同意我区殡葬设施专项规划(萧政发2019〔54〕号)。规划中着重加大节地的生态墓地、骨灰堂建设,以适应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趋势。我们还要求各镇街今年年底前在原有生态墓地里至少建成一处提供花坛葬、树葬、草坪葬等不保留骨灰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逐步加大节地生态葬的普及率。全年新扩建墓地15.43 亩,新增墓穴5934座。依法依规治理散埋乱葬,会同区公安、林业、国土、城管等部门,拆除义桥镇、进化镇、戴村镇、南阳街道、蜀山街道违规建造墓穴41座。 | |
6 | 加大移民帮扶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贯彻落实好各项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及时准确发放移民直补资金;完善移民帮扶工作机制,建立水库移民协理员和联络员制度,切实维护移民群体合法权益。 | 今年我区出台和修改了移民创业贴息贷款、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困难帮扶等3个规范性文件;移民直补资金66.42万元已全额发放到位;出台《关于建立水库移民协理员和联络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协理员和联络员制度已建立,全区处理信访61批次,241人次,未出现因“登记”而被扣分情况。 | |
7 | 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 简化程序,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管理,依法依规做好登记、注销、变更、年检、等级评估及法人离任审计等工作;扩大社区社会组织覆盖面,推进社区自治类、社区平安类、社区服务类、社区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深化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依法登记的支持型、枢纽型社会组织覆盖80%的乡镇(街道)和城市社区。 | 大力推进社区自治类、社区平安类、社区服务类、社区文体类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结合社会组织参与平安考核要求,社区平安类社会组织农村、城市社区全覆盖。深化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登记支持型、枢纽型社会组织615个,实现21个镇街、541个村社100%覆盖。为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提供审计服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