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这个季节野生蘑菇开启了疯狂生长模式,于是,就有很多小伙伴在问:林子里采的蘑菇,能吃么?
小编要告诉大家:NO!不行!不要摘!今年以来共报告毒蘑菇中毒106人
近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了今年以来浙江省野生蘑菇中毒病例情况。通过组织省疾控中心对近期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今年以来共报告野生蘑菇中毒病例数106人,尤其是6月以来野生蘑菇中毒病例数急剧增多,仅在6月1日至7月10日,共报告野生蘑菇中毒95人,为2018年同期(44人)病例数的2.2倍,死亡病例1例。
野生蘑菇来源主要以群众自采为主。发病人员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经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专家对野生蘑菇初步形态学鉴定,主要野生蘑菇种类有日本红菇、大青褶伞、网硬皮马勃、臭红菇、牛肝菌等。
6~10月是浙江省野生菌生长的旺盛期。因毒蘑菇种类繁多,其鉴定需要丰富的专业生物分类学知识,即使有采摘食用习惯的人员也很难识别。
全世界已知的毒蘑菇超过1000种,我国大约有435种。不同种类的毒蘑菇中毒症状不一样,可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7种类型。其中,我省主要的剧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有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和横纹肌溶解型3类。
急性肝损害型
由含有鹅膏肽类毒素的一些种类引起,食用后6~12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胃肠道症状消失后1~2天内无明显症状,容易给患者造成一个康复的假象,故称 “假愈期”。假愈期过后,病情迅速恶化,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者 5~8天死亡。
急性肾损害型
在我省主要有假褐云斑鹅膏引起,食用后8~12小时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从误食到肝肾损害一般为1~4天。表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少尿或者无尿,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严重者4~6天死亡。
横纹肌溶解型
由亚稀褶红菇引起。潜伏期短,食用后1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之后表现出血尿或血红蛋白尿,肌肉痉挛性疼痛,肌酸激酶(CK)急剧增加。最典型症状出现横纹肌溶解,最后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严重者中毒严重者12小时后就开始死亡。
毒蘑菇识别误区
由于野生蘑菇的形态多种多样,非专业人员仅凭经验,靠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来辨识非常困难。同时老百姓对毒蘑菇的识别也存在一些误区。
1、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
错!许多毒蘑菇看起来很普通,比如剧毒的毒粉褶蕈。
2、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以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3、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错!蘑菇的气味不仅和品种有关,也和生长的环境有关,毒蘑菇和无毒蘑菇的气味无法分辨。
4、毒蘑菇做熟就没有毒了。
错!毒蘑菇毒素毒性稳定且耐热,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作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5、我以前年年在这棵树上采蘑菇都没有毒。
错!曾经有一家四口人全部被毒蘑菇毒死,就因为他们年年在同一棵树采同一种蘑菇,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偏偏有一年可能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出现了毒素,造成惨剧。
6、误食有毒蘑菇后怎么办?
对于野生蘑菇,最好是不采、不买、不卖、不食,以防中毒。
●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腹痛和视力模糊等症状,就应该高度怀疑是野生蘑菇中毒,必须马上就医。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些人进食毒蘑菇不会马上出现消化道症状,可能存在长短不等的潜伏期(一般为6小时左右),这类患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必须去医院寻求帮助!无论何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错过最佳治疗期,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在中毒初期症状出现缓解时,仍应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