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H000/2019-12357 | 成文日期 | 2019-04-24 |
发布机构 | 萧山区 | 主题分类 | 政务公开 |
文号 | 萧小城镇办提字〔2019〕6号 | 有效性 |
郭建达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破解基层执法难的提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基层管理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决定着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执政能力、国家治理的根基和水平。因此要以适应乡镇和街道工作特点及便民服务需要为出发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使基层各类机构、组织在服务保障群众需求上有更大作为。
首先要积极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我区各镇街在2017年就完成了“四个平台”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工作,其中的综合执法平台以镇街村镇建设办(城管科)为主体,统筹综合行政执法、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管、文化执法等方面力量,承担一线日常执法巡查和现场监管功能。同时各镇街组建了综合执法平台协调领导小组,由镇街分管领导担任组长,镇街村镇建设办(城管科)、派驻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交通运管、文化执法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或联络员为成员,镇街村镇建设办(城管科)承担日常管理协调工作。该综合执法平台工作任务主要包括:1.建立镇街行政执法统筹协调指挥机制,统一协调指挥、统一考核监督,加强联合执法、加强应急配合,实现与上级统筹协调指挥机制的全面对接。2.建立行政执法定期会商制度,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强化联合执法部门、各平台之间及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议在“四个平台”建立和运行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综合执法平台执法机构、执法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规范执法检查、受立案、调查、审查、决定等程序和行为,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现全程留痕、可追溯、可追责;其次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做到依据公开、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结果公开、过程公开。最后是严格确定行政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坚决惩治执法腐败现象,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其次要整合基层网格管理和指挥平台,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依托村(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一是建立智慧治理机制。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强信息化与政务服务、社会管理、行政执法等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搭建镇街统一的信息收集分办系统,对浙江政务服务网、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等交办的信息、110社会应急联动平台等交办的信息、浙江省平安建设信息系统中基层网格上报的信息以及其他各类渠道接收的信息,进行统一归集、分流交办、指挥协调、反馈督办。二是完善网格综合管理机制。夯实网格基础,拓展网格功能,在原有党建和综治的基础上,赋予网格管理更多的社会职能,将党建、综治、人力社保、国土、市场监管、民政、环保、综合行政执法等原先各自为政的网格管理整合为统一管理,实现网统管”、一员多职,发挥网格员的综合性功能,全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体系。明确网格功能和职责,以镇街联村干部为核心,村(社区)干部为第一责任人,网格员为第一信息员,建立镇街、村(社区)等网格管理联动模式,建立信息采集、流转处理、督查督办、奖惩激励、工作保障等机制,构建网格管理服务网上网下联动工作体系,全面掌握基础信息、有效掌控动态信息、不断提高防控各类风险的能力和社会治理的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最后要强化属地管理考核机制。一是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人财事相配套以及属地管理的要求,做到权随责走,进一步提升镇街基层治理的决策能力和统筹能力。区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基层派驻机构融入属地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工作配合。二是加强基层派驻机构属地管理,对派驻机构的干部,将其统一纳入镇街基层公共管理体系,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业务指导由区级主管部门负责,日常工作、年度考核由镇街负责。三是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积极性,激励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萧山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