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年第一季度萧山区外资市场主体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2019-04-16 08: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行政审批分局

一、基本情况

2019年一季度萧山区新设立外资企业20家,其中企业法人11家,分支机构9家,累计投资总额1359.21万美元,累计注册资本1297.10万美元。注销外资企业18家,其中企业法人12家,分支机构6家,注销企业累计投资总额9295.04万美元,累计注册资本9198.87万美元。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萧山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432家,累计注册资本147.79亿美元。

二、一季度全区外资企业发展特点

(一)外商投资企业增长缓慢

2019年第一季度萧山区共新增外资企业2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9家,同比减少59.2%,与去年同期相比新设外资企业数减少较为明显。从新设企业规模上看,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资本1297.1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80320.43万美元同比减少79023.33万美元,同比减少98.39%。新设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为64.8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新设企业户均注册资本1639.19万美元相比减少1574.33万美元,同比减少96.04%。可见,今年第一季度新设外资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和累计注册资本数方面增长缓慢外资企业规模明显下降。(详见表一)

表一

(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规模

2019年第一季度萧山区共新设外资企业20家,其中企业法人11家,分支机构9家,企业累计注册资本1297.10万美元,户均注册资本64.86万美元,与往年相比新设外资企业规模明显减少,新设企业中仅有一家注册资本在200万美元以上,其余新设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多集中在100万美元左右。这因为一季度没有外资大项目、大企业落户萧山,新设外资企业以贸易型、科技型等小规模企业为主,其次,在提高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准入门槛后,一季度没有外资融资租赁公司新设,这些企业注册资本较大,是以往萧山区外资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三)外商投资企业产业分布

2019一季度萧山区新设的外资企业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企业共有2家,占到了总数的10%,第三产业企业共有18家,占总数的90%,可见,现在外商投资企业中第二产业增长逐步放缓,第三产业增长相对较快。第二产业中为电子产品和包装箱制造,第三产业中,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等科技型企业最多,共有7家,占总数的35%,贸易型企业5家,占总数的25%,餐饮企业2家,占到了总数的10%,其余还涉及房地产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文化艺术策划等行业。可见,第一季度萧山区新增外资企业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第一、二产业,科技型企业的增长最为快速

(四)外商投资企业退出情况

2019年第一季度萧山区注销外资企业1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家,同比减少12.5%,累计注册资本9198.87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616.26万美元,同比减少45.29%;第一季度外资注销企业平均注册资本511.05万美元,与去年户均注册资本885.01万美元相比减少373.96万美元,同比减少42.24%,可见,2019年第一季度萧山区外资企业注销数比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累计注册资本和注销企业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一定下降。从行业分布来看,注销的18家企业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企业共有2家,占总数的11.11%,其余16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占到了总数的88.89%,其中7家为贸易型企业,6家为科技型企业,其余还涉及商务服务行业。(详见表

三、今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建议

一是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对于新准入的外商投资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不得擅自增加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个性化服务强化政府信息公开,打造诚信政府;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各级政府、部门依法作出的承诺和优惠政策,要按照合同约定条款全面高效履行,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建立健全外商投诉受理机制,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股东合法权益。

二是鼓励引进优质外资项目。大力支持引进高水平外商投资项目。推进落实支持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进高一批技术、高附加值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适时建设外资产业园区,营造适合外资企业发展、高端要素聚集的良好营商环境,开展定向招商,推动形成国际化产业集群,积极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主体功能突出的外资企业产业园,打造更高质量的利用外资载体和对外开放平台。

三是支持外资产业改造升级。鼓励外商投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广告服务、会展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支持外商投资的传统服务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实现规模化、网络化经营。充分业利外商投资企用产品和技术先发优势,引领萧山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纺织印染、五金等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将最新产品与技术成果落户萧山,推动本地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