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楠委员代表民革萧山区总支部的发言 ——加快工业园区改造提升 破解经济发展制约瓶颈 |
||
|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是民革党员姜楠,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快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破解经济发展制约瓶颈》 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建设了国家、省、市等各级工业园区近百个,较好地发挥了工业园区产业集聚、科技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当前又把工业园区的改造提升工作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在部分工业园区进行了先行先试,取得了一定成效。 工业园区的改造提升工作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从长远发展看,还存在着众多问题:一是布局混乱。工业项目与民居点混杂嵌入布局的情况较为普遍,一些工业园区与杭州市城市总规划不符。二是产出低下。多数工业园区平均容积率不足1.0,土地利用率偏低;入驻企业多数还停留在粗放型发展,亩产效益不高。三是厂房闲置。近年来实体经济困难,利润下滑,部分拥有厂房的企业关停并转,产生了一定数量的闲置厂房用于出租,出租企业中存在众多“四无”“低小散”“僵尸”企业,在安全生产、消防等方面都存在隐患。四是配套缺失。镇街和村级工业园区,缺乏统一的基础配套,基础设施滞后,生活配套不齐全。 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工作,将是破解萧山经济发展制约瓶颈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区实际,建议改造提升工作从五方面着手: 一、规划引领,分类处置。要科学制订全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的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确定各个区块、各个园区的主导产业,按照“一园一策”精准定策,明确发展路径,突出产业特色,避免同质竞争,注重多规融合,提升规划的整体性、可行性。要发挥好规划的引领作用,在全面扣清底子的基础上,以规划为指导,按照战略导向、产业业态类型、产城融合度、空间可拓展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将工业园区分为改造提升、优化转型、减量清退三类加以引导,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工业园区。 二、出台政策,创新利用。探索出台创新用地管理办法,在不改变用地性质、房屋建成后自持拥有、确保亩均产出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创新性产业用地容积率,提高产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出台存量厂房管理办法,在目前试行的“工业厂房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试点单位相关经验,正式出台工业厂房管理办法,进行日常监管、达产验收、违约责任追究等,充分盘活工业园区的存量用地,推进低效用地的再开发。 三、明确定位,严格准入。围绕“两代两廊”、“4286”等重要载体以及“7+1”新型产业发展定位,区级层面要加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修订全区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明确各类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平台、镇街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标产业定位,拉高准入门槛,形成产业链条。要制定出台工业园区科学管理综合考评办法,健全项目退出机制,实行项目用地履约管理,确保项目有进有出。 四、完善配套,强化功能。坚持“三生融合”发展,加大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按照城市标准完善园区功能,引进、建设符合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的专业化公共服务机构;高起点提升改造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周边医疗、教育、交通、商贸综合服务配套,满足园区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的需求。 五、创新机制,合力打造。要多主体、多模式进行改造提升和建设管理。区级层面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做好政策引导和总体规划,探索建立园区对口联系制度,集中力量改造提升若干个重点工业园区,推动优势产业集聚;平台、镇街要搭建专业服务平台,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国有平台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园区运作,推行专业化运行管理。同时也要形成工作合力,出台考核奖惩办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政府主导、分类推进,确保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工作顺利推进。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回顾2018,我们“过得很充实、走得很坚定”,展望2019,让我们为了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工作早出成效,推动我区优势产业集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一起拼搏、一起奋斗”吧,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