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王立加委员代表经济界的发言 ——精准定位 做专特色平台 |
||
|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我是经济界的委员王立加,我发言的题目是《精准定位 做专特色平台》。 去年7月底,一则消息刷爆朋友圈:余杭区上半年财政收入、GDP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各项经济指标全面超越萧山,这让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萧山人好不自在。曾经的全省老大,如今一次次被超越,先是鄞州,再是余杭,滨江也咄咄逼人,财政收入直追萧山。缘由何在?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萧山之短板 一向敢为人先的萧山,何以退步?而余杭、滨江又是发生了什么裂变,快速追赶、超越萧山? 让我们先来作一下比较:余杭根据区域的不同,对产业发展进行精细的划分,以“信息中心”为目标的未来科技城,以“文化消费中心”为目标的良渚文化城,以“智造中心”为目标的临平创业城,已成为余杭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滨江区已连续推出两轮“1+X”产业政策体系,产业政策导向始终站在国内产业发展的最前沿。余杭和滨江的快速发展,完全得益于“园区+产业+企业+服务”的发展模式。当我区统计局为萧山6.5%的GDP增长率焦虑时,这两个区均轻松实现两位数增长。 第二、萧山之痛点 一位西兴村民说,当年划出萧山非常不舍得,但随着滨江经济的迅猛发展,滨江与萧山拉开了明显的差距,现在再回归萧山,他们也不愿意了。此番百姓的心声,实则反映了两地的落差。曾经作为全国最早32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首位度迄今也没有充分体现。去年上半年,我区四大平台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投资等三项指标全区占比均未超过35%。同时,全区以镇街为主导的粗放式、分散式县域经济发展特征依然明显。数据显示:萧山亩均税收只有21万元,滨江高达229万元,杭州全市平均值为36万元。萧山人这才有了切肤之痛! 第三、萧山之觉醒 萧山怎么了?曾经作为杭州各区中头名状元的萧山,已名不副实。所幸,有着丰富产业平台发展经验的佟书记,上任伊始就提出“1+4+X”平台经济战略,规划命名4286的产业载体,萧山再次腾飞曙光在前。我们要精准定位,做精做专,方能实现萧山全区域的产业升级和总量赶超。 1、明确产业定位。要依据“两带两廊”的各自特点,建立相应的产业定位与每亩产出等落户标准。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地到供楼、从批地建房到先租后售、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 2、优化资源配置。各产业载体要完善创新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和价值链,吸引富有操盘经验和项目资源的市场主体委托运营。要紧盯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招强引优。 3、理顺机制体制。要以目标为导向,形成平台“吹哨”部门报到、扁平高效和责权利一致的服务机制,树立“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问题找答案”的理念。要建立招商项目区级层面统筹管理落户机制,减少无序竞争。 4、营造良好环境。既要美化城市空间形态,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要优化营商软环境,简政放权,大幅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要加快人才房建设,切实让外来人才“安得广厦千万间”,争相成为新萧山人。 萧山落后了,萧山会被新时代抛弃吗?有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史的萧山不会。2002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发展一度滞缓,一位富有情怀的外来新市民为此写信发问:《深圳,你被谁抛弃?》,这篇“盛世危言”引发了国内舆论震动。此后,深圳人洗心革面、励精图治,深圳重新崛起,一骑绝尘领跑中国各大城市。 我相信,未来的萧山人就是深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