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8年度萧山区内资企业登记情况分析

发布日期:2019-01-10 08:3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行政审批分局

2018年我局坚决贯彻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改革工作实际,查找短板、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全力提升“最多跑一次”实现率、满意率。社会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我区内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内资企业登记基本概况

(一)内资企业新增情况

2018年全区新设内资企业17560家,同比增加29.31%,新增注册资本(金)1533.344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55%(因2017年上半年设立浙江浙商产融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浙江浙商产融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分别为330亿及1000亿)。其中新增私营企业16284家,新增注册资本1162.7697亿元,分别占年度新设内资企业的92.73%和75.83%。

从行业本期登记数来看,批发和零售业稳居龙头,新增达6002家,比去年同期的3587家增加了67.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二位,共有247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43%。第三位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本年度新增2351家,比去年同期的1043家上升了125.41%。

表一:近五年内资企业新增总体情况对比表(万元)

(二)内资企业总量情况

截至2018年底,我区内资企业达到83136家,同比增长了19.72%,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7568.5497亿元,同比增长23.88%,户均注册资本达到910.38万元。其中私营企业78903家,注册资本(金)6479.18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9%和18.62%。

表二:近五年我区内资企业总量情况对比表
图一:近五年我区在册内资企业户数对比
图二:近五年我区在册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对比(亿元)

(三)内资企业注销情况

2018年我区共注销内资企业3435家,允许符合条件的未开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实现了市场主体退出便利化,注销数量显著上升,全年注销企业数量大幅上升,较之去年上升了70.74%。批发和零售业的注销数量仍居第一位,全年共注销1099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注销数量为455家,已超过制造业,具体各行业注销情况如表三所示。

图三:近五年我区内资企业注销情况   单位(户)
表三:20172018年内资企业各行业注销户数对比
:20172018年度内资企业注销行业对比

由上图对比数据可以看出,本年度各行业注销数与上年度相比均有大幅上升,特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增幅显著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0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6%。成员出资总额为41233.1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40%。

2018年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6.67%,新增出资额129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7.49%。通过比较近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设数自2012年达到峰值后开始逐渐回落,但注册资本认缴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注册资本。
表四:近五年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对比表(万元)

二、内资企业登记特点

(一)新增企业再创新高

2018年我区市场主体创业热情高涨,全区新增内资企业总量再创新高,在2017年高增长的基础上长了29.31%,本年度新登记数量达到了17560家,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6284家

从行业本期登记数来看,批发和零售业依然稳居第一占全年内资新设总量的34.1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第二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43%。第三位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幅显著,比去年同期的1043家上升了125.41%。

表五:2018年内资企业各行业新增户数
表六:2018年全年新增前三位行业情况对比表

(二)服务行业迅猛发展

 在“最多跑一次”各项举措的推进下,2018年我区实有服务业市场主体61806户,较去年增长27.13%,注册资本60609544万元,较去年增长25.28%,服务业市场主体数和注册资本占市场主体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的74.34%和80.08%。新增内资服务业市场主体15586户,较去年增长33.12%,注册资本13123639万元,较去年下降46.74%(因2017年上半年设立浙江浙商产融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浙江浙商产融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分别为330亿及1000亿),占内资市场主体增量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的88.76%和85.59%。

从三大产业分布来看,2018年末我区第一产业企业为1245户,注册资金796538万元;第二产业20085户,注册资金14279415万元;第三产业61806户,注册资金60609544万元。

表七:近三年我区内资企业产业分布对比表
:2018年我区三大产业数量分布图
:2018年我区三大产业注册资本分布图

(三)特色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1、合伙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合伙企业数量增幅明显。截至2018年末,全区共有合伙企业1082家,比去年同期的747家上涨44.85%;认缴注册资金总额为1028069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5.15%。合伙企业拥有运营成本低、组织灵活、避免双重赋税等优势,实现了“人力”与“资本”、“能人”与“富人”的结合,成为民营资本的宠儿,近年来在我区发展迅速。 

2、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强劲

新兴信息技术服务业强劲增长。2018年全区新增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2351家,注册资本1111230万元,同比分别上升125.41%15.38%。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类企业7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类企业303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2041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75%、35.87%146.50%

3、商务秘书托管企业增量显著

为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行业建设,完善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环境,商务秘书企业应运而生,为入驻的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企业提供住所托管服务及其他配套商务秘书服务。2018年我区商务秘书托管企业增量显著,全区新登记商务秘书托管企业1943家,与2017年的新设数820家相比增长了136.95%。截至2018年底,我区共有商务秘书托管企业3721家,同比上升了109.28%。我区商务秘书企业托管的小微企业大多为电子商务企业,具有互联网的基因,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新一轮“互联网+”的创业过程中,商务秘书企业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三、政策建议

(一)规范企业经营范围登记

经营范围规范常常是群众在企业登记中难以把握的,网报时因经营范围不符合要求被退回的情形也较为普遍。根据我区企业登记实际,进一步推进企业登记注册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相关经营范围规范化表述和新兴行业指导目录,鼓励推动新行业、新业态的发展,为申请人提供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经营范围登记服务。

放宽住所登记条件

目前我区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执行的仍是区政府[2005]2号文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我区市场主体数量激增,住所登记条件的制约性也日益凸显,已成为“最多跑一次”最大的阻碍。为充分利用各类场地资源,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放开住所登记条件,促进我区各类园区(平台)快速发展。此前我区已探索在特色小镇、孵化基地、小微企业园、创业园区等经区级及以上政府批准或认定的招商平台、产业园区内试行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接下来可在全区范围内探索推广实施企业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

)提高服务精准化水平

继续内部挖潜,细化各项改革举措。着眼每一个审批细节,做好点对点审批服务,使服务更精准。同时,运用互联网、自助服务终端、政银合作等方式提高群众办事的便利性。努力提升市场准入营商环境,推进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力争在“八统一”的基础上材料再精简、流程再简化、标准再统一,争取实现更多办事项目“一次不跑”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