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H023/2018-07182 成文日期 2018-03-07
发布机构 区统计局 主题分类 统计
文号 有效性

2017年杭州市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8-03-07 18: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区统计局(区社会经济调查队)
分享:

2017年,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大环境,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抢抓“后峰会、前亚运”历史机遇和“拥江发展”战略机遇,坚持三大主线、推进三化联动,务实创新、奋发有为,城乡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一)经济总量

经初步测算,2017年,萧山区(含大江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7.49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7787元,按国家公布的2017年平均汇率6.7518折算,为24851美元。

萧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61.4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01.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05.77亿元,分别增长1.4%、0.9%和15.3%;三次产业结构升级为2.9:37.7:59.4。按户籍人口计算,萧山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4319元,增长7.2%,为24337美元。

(二)信息经济

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12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GDP的比重为6.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商务产业、智慧物流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分别增长37.9%、33.3%和17.2%。

(三)财政收支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1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07亿元,增长19.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6.29亿元,增长29.9%,其中用于民生支出159.81亿元,增长34.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5%,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民生项目支出分别增长22.6%、20.5%和18.7%。

(四)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普涨格局。其中:居住类上涨6.9%,衣着类上涨3.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9%,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7%,医疗保健类上涨1.6%,食品烟酒类上涨0.6%。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为101.9%。

(五)劳动就业

年末拥有29家职业介绍机构,全年提供职业介绍服务15.01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9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017人。最低月工资标准调整为2010元,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调整为18.4元。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一)人口

年末,公安部门户籍登记总人口(含大江东)129.5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4.11‰,死亡率为6.81‰,自然增长率为7.30‰。剔除大江东后,户籍人口114.17万人,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123.90万人。

(二)人民生活

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36元,比上年增长8.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131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88元,增长8.6%;人均消费支出28124元,增长4.6%。年末,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48.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71.3平方米。

(三)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75.33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30.58万人;参加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64.76万人、50.84万人和51.40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09%,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06%。

新增避灾安置场所19个。完成98户公租房轮候家庭配租,向881户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291.54万元,完成最后一批1222户经济适用房分配。新增住房公积金建制职工5.06万人。

(四)社会福利

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正式运行,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覆盖,新增床位818张,医养结合和社会化运营模式加快推进。

年末拥有各类公办福利中心、农村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等福利机构34个,床位7179张,寄养人员1756人,全年供给金额1027.5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819元调整为917元;年末,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万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额1.56亿元。全年共募集善款8695万元,发放救助款5766万元,救助3.44万人次。

三、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一)城市建设

全区新一轮城中村改造首战告捷, 27个村(社区)完成签约1.27万户,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04个,竣工232个。“12588”交通大会战全面展开,建成铁路杭州南站及西广场,彩虹大道快速路、03省道义桥至楼塔段改扩建工程等道路建设有序推进,地铁5号线、6号线萧山段开工建设。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12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泊位3864个。稳步实施47个海绵城市项目。新开工22个装配式建设项目。成功获批国家级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

(二)公用事业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78.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2%,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7.49亿千瓦时,增长10.1%。全年供水量32420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108.73万立方米;全年售水量2895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2459万立方米;供水能力达到125万立方米/日。年末拥有公交线路178条,实有公交汽车1478辆,全年公交汽车客运总量1.6亿人次,公交分担率约35%。

(三)城市绿化

年末建成区面积97.47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7.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8.1%。

(四)环境保护

全年开展环境专项执法行动29次,对239家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企业实行能源“双控”。建成全省首个“三位一体”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淘汰落后产能项目206个,取缔关停“散乱污”企业965家,整治提升368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6%。

全年共清违建180万平方米,清淤泥389万立方米,清排放口3.17万个,配清水10亿立方米。全省首推“塘长制”,基本完成4426个小微水体整治。基本完成绕城线内农村生活污水零直排,完成临江污水厂提标改造。

全年大气优良率为77.7%,较去年提高12.6个百分点。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4%和8%。

(五)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60起、死亡114人、受伤423人,分别比上年减少73起、28人、63人。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由上年的0.085人降至0.061人。

四、农业

(一)农业生产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农业39.43亿元、林业0.87亿元、渔业5.8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54亿元,分别增长2.7%、7.8%、2.1%和12.6%;牧业增加值7.97亿元,下降4.0%。蔬菜、花木、畜牧、水产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产值79.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8.7%。

全年粮食总产量8.99万吨,增长1.8%;水果产量9.19万吨,增长9.8%;水产品产量3.43万吨,增长1.5%;肉类产量7.60万吨,下降4.9%。

(二)农村经济

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82万亩,实施大田托管美丽田园建设面积3万亩以上,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4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成立浙江绿投集团,实现苗企组团发展。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放心区、省级森林城市,河上镇被列入省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林道185.2公里,其中浇筑柏油路41公里,种植珍贵彩色林带12公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

(三)农业基础设施

浦阳江治理二期、蜀山外排等重大水利工程顺利推进。获全省水利“大禹杯”银杯奖。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0.17万千瓦;有效灌溉41.6万亩。

五、工业和建筑业

(一)工业经济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528.42亿元,增长2.0%。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9.4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75.36亿元,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4.59亿元,分别增长0.3%、3.2%和5.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34.70亿元,其中利润总额156.24亿元,分别增长5.2%和3.8%;亏损面为14.7%,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4.08亿元,增长18.4%;工业销售利润率为5.56%,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1.8万元/人。

(二)建筑业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1.56亿元,比上年下降15.7%。年末,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274家。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93.93亿元,与上年持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248.5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94.17万平方米。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一)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104.34亿元,增长0.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85.86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781.88亿元,增长12.3%。

(二)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45.30亿元,比上年增长55.1%。房屋施工面积2049.08万平方米,增长21.9%;竣工面积317.24万平方米,增长39.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37.51万平方米,增长16.7%。

七、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5.9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39亿元,增长10.3%。其中批发零售额565.69亿元,增长10.3%,住宿餐饮业83.7亿元,增长9.8%。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23.4%;石油及制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中西药品类分别增长8.7%、7.0%和2.5%;粮油食品类和家用电器音响器材类商品分别下降3.6%和0.3%。

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580.72亿元,增长25%。商品市场成交额1163.60亿元,增长12.2%。

八、对外经济

(一)对外贸易

据海关统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730.87亿元,增长15.0%。其中进口总额185.43亿元,增长53.9%;出口总额545.44亿元,增长5.9%。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174.63亿元,增长5.4%;纺织品161.45亿元,增长12.7%;羽绒及其制品45.31亿元,增长14.4%;服装39.87亿元,下降15.4%;家具27.69亿元,增长4.8%;化工19.38亿元,下降0.5%。出口总额中,汽车配件26.56亿元,增长9.8%;高新技术产品16.67亿元,下降9.9%;新能源11.74亿元,下降0.3%。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492.86亿元,增长4.2%;加工贸易出口52.37亿元,增长28.1%。出口市场中,对欧洲出口增长1.7%,对越南出口增长15.9%,对日本出口增长6.7%,对印度尼西亚出口增长25.0% ,对美国出口下降3.1%。对亚洲、北美洲、欧洲分别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4.5%、24.5%和24.5%;美国依然是全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2.2%。

(二)招商引资

全年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17家,实到外资10.46亿美元,其中新引进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企业42家,总投资35.86亿美元,占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总投资的84.9%。

全年引进及结转注册市外资金500万元以上市外内资项目192个,实际到位资金151.13亿元;引进浙商回归项目到位资金74.66亿元。

九、交通、邮电和旅游

(一)交通运输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5.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5.11公里;一、二等级公路715.16公里。内河航道里程796.83公里。年末,机动车保有量52.83万辆,其中汽车41.96万辆。萧山国际机场年末通航城市160个,比上年末增加22个;已开通航线286条,净增加46条。全年起降航班27.11万架次,增长8.0%;客运吞吐量3557.04万人次,增长12.6%,其中客运出港量1825.34万人次,增长12.5%;货物吞吐量58.95万吨,增长20.8%,其中货物出港量34.73万吨,增长20.8%。

(二)邮电通讯

全年共实现快递业务收入49.29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完成快递业务量6.71亿件,增长55.0%。

(三)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游客2153.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0%;其中接待境外游客40.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4.71亿元,增长10.1%。年末,拥有各类旅行社53家,增长3.9%;星级宾馆12家,其中五星级5家,四星级5家;4A级景点5个。

十、金融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39.69亿元,比上年增长6.5%。年末萧山区(含大江东)金融机构达到34家,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820.06亿元,增长8.1%;贷款余额3321.65亿元,增长10.2%,其中住户贷款1026.16亿元,增长37.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294.01亿元,增长1.3% 。

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2家,累计达62家。

十一、教育和科技

(一)教育事业

2017年末,全区共有小学74所,在校学生9.33万人;初中38所,在校学生4万人;普通高中10所,在校学生1.92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净入园率为99.6%,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99.8%。全年普通高校录取5741人,高职录取1789人。2017年高考普通类一段上线人数1845人,比例达30.2%,高出全省平均10.2个百分点。

成功创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省首批示范学习型城市。出台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建设学校45所。金惠初中等15个项目建成投用。杭二中萧山分校、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杭州崇文实验学校世纪城校区建设有序推进。湘湖公学、威雅实验学校落户。与杭州师范大学签订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杭师大附属小学2所。组建二中、三中教育集团。新增省市级名优教师160人。湘湖初中湘北校区等3所学校开工建设,城厢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建成。

(二)科技创新

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134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08件。年末,累计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9个。

新增科技型企业665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1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众创空间3家、星创天地1家。万向集团和传化智联分别入选全国“双创”企业示范基地和2017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中俄人才创业园成功开园,中英产业新城加快推进,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清华公管学院实践基地、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签约落户。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一)文化

全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8.6%。艺术表演团体全年演出390场次,观众10万人次;全年农村电影放映6882余场,观众逾208.8万人次。年末图书馆藏书265.57万册。

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评迎检。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9个。组织联合国代表团中国萧山文化行,举办萧山人大会晚会、第八届跨湖桥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全年组织各类文艺演出、讲座展览1379场。萧山绍剧成功晋级省级非遗,获评浙江传统戏剧之乡。编纂出版《湘湖全书》。

(二)卫生

年末,萧山区(含大江东)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42个,其中医院54个,比上年末分别增加24个和3个。拥有床位10005张,其中医院床位9518张,分别增长9.1%和9.6%。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34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729人,注册护士5535人,分别增长9.7%、10.0%和13.2%。医疗机构完成诊疗人数2095.7万人次。

全年共办理生育登记 11425例,其中一孩5573例、二孩5852例。

(三)体育

全年新增等级运动员21人,其中一级6人,二级15人;参加各类全国级比赛获奖牌数34枚,其中金牌10枚;参加各类省级比赛获奖牌数63枚,其中金牌23枚。

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成功创建省武术之乡。建成首条国家登山步道。举办协办湘湖国际铁人三项赛、全国学生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萧山运动员在世界残奥游泳锦标赛上获六金一银,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取得一金三银。

公报注释:

1. 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 本公报数据除特别说明,均为不含大江东;

3. 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