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件提案 民生“关键小事”占据“半壁江山” |
||
|
||
“今年大会很实在,交流过程中发现许多提案内容都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听后感同身受,充满期待。”政协委员余伟民如是说。议题更实在了,内容更接地气了,“关键小事”成了委员们追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案上大事”。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强音中,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节点,区政协委员也正积极谋求协商内容的转型,这从今年大会提案组收到的意见建议中得到充分了印证。 记者了解到,区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共收到提案323件,其中,涉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有45件,占总数的13.9%;涉及推进新型城市化方面的有82件,占总数的25.4%;涉及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有31件,占总数的9.6%;涉及加强社会文化民生保障方面的有165件,占总数的51.1%。由此可见,聚焦民生“关键小事”成了各界委员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社会民生议题当仁不让“唱主角” 随着萧山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步伐不断加快,百姓民生问题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群众对生活品质提升的期盼,理应成为重要注脚,由此也成为了今年委员提案中的“当红主角”。 政协委员裘斐鋆在《进一步深化我区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的建议》这一提案中,深刻聚焦了我区社会综治问题,认为当前我区已成功构建了以“综治工作、综合执法、市场监管、便民服务”四个平台为主体的、具有萧山特色的“1141”基层治理体系,改革的成果已经初步彰显,但如要进一步深化、巩固成果,还需要注重要素融合、队伍建设、机制完善、探索创新及宣传引导。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界别则将目光放到“进一步重视农村养老工作,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上,他们经过充分走访调研,切实发挥界别特长,从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农村养老设施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而来自医卫界的陈月芳则立足自身岗位,紧抓萧山医疗卫生现状问题,以《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的几点建议》为题,提出了提升预约转诊率、一体化后政策需加强等两点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性的建议。 此外,民生类提案还涉及政府服务、医疗卫生、优质教育、社区治理等方方面面,如巩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提升社区服务功能等。 “新型城市化”议题热度不减 处于“后峰会、前亚运”的萧山,到处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发展景象,对此,委员们难掩澎湃心情,字里行间中透出对现代化国际城区的热切追求。在众多提案中,备战“亚运会”、抢抓“拥江发展”机遇等成为高频词,大伙儿纷纷围绕“新型城市化”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农林界委员胡伟利便以界别优势,带来了《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提案。他建议要通过统筹推进规划,突出重点整治,多方创新治理等方式,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最美“南花园”。 新闻出版界则以集体名义提交了《关于构建‘五水共治’长效治理机制的建议》,认为要从体制保障、社会联动、多方监督、科技宣传、宣传到位等方面,为加快建设一流城区提供优良的水环境。 此外,“12588”工程等项目建设,加速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厕所革命”等热点,均出现在不少委员的提案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