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谭柳英委员代表教育界的发言 |
||
|
||
——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教育的萧山样板 大家好!我是教育界别委员代表。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落实到教育工作就是要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17年,我区成功创建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区”和省首批示范学习型城市。 目前我区教育布局不断优化。2017年金惠初中等15个项目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在建项目18个,前期项目23个,总投资约61.8亿元。 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6.2%;义务教育名校集团化实现全覆盖;新高考普通类一段上线人数比例达30.22%,高出全省平均10.22个百分点。 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全面实施“新课程”“新范式”“新教育”三大教改工程;教育督导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实现新突破。 师资队伍逐步优化。2017年新增正高级教师3人、省名师2人、省市教坛新秀120人,市优秀教师35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首先是学校建设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位紧张,配建学校建设跟不上城市化步伐,城南新区学校尤为紧缺。二是标准偏低,规划中的学校建设标准普遍偏紧,存在新校(园)建好就不达标的情况。 同时,还存在着优质资源相对不足的状况。如省特级教师,上城区人口35万,共有省特级教师37人,而拥有125万人口的萧山,仅仅只有13人。因现有人才政策吸引力不足,也是导致资源外流的很大原因。 存在不足的第三方面,在打造教育国际化个性化动作不够明显。同样和上城区进行对比,17年我区组织名师名校长海外研修25人,上城区为178人。全区只有2所相对优质民办学校可供选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如下五点建议: 首先,建议以民生为导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人民群众最为迫切的需求。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特别是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让群众有更高获得感。要实行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萧山可率先尝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年限从9年延长到12年。当然,我们也要关注解决影响人民满意度的切身小事,近期滨江区实施的“免费课后服务”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其次,建议以问题为抓手,提升萧山教育短板 要全面贯彻落实盛书记提出的教育发展“五个优先”的要求,对标主城区,尽早落实生均培养经费、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的“萧山标准”,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持续加大投入,切实提高建设标准,确保学校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45所学校、近80亿投资落实到位,尽快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状况。要尽快建立可观测、可考核的良性指标体系。 第三,建议以发展为目标,抢占未来人才高地 萧山要形成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形态,勇当“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引擎,就要为社会各类人群提供多样教育机会,特别是要为先进制造业做好人力储备,要在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前谋划,抓好落实。 第四,建议以核心为基点,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现代化。要建立现代化师资培养体系,建立多层次奖励机制,用制度激励教师。要强化教育交流合作,将名师名校长海外研修从公务出国计划中单列,专项保障教育国际交流。要提倡教育家办学,积极培养引进一批像叶翠微一样有教育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开拓精神的明星校长。 第五,建议以美德为传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呼吁媒体、社会各界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把教师还给学生,把校长还给学校。 让我们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以一流状态办一流教育,率先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强区”的总目标,共同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教育的萧山样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