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越天委员代表台属界的发言


[发布日期:2018-01-18] 信息来源:萧山政府网 通讯员


——借鉴台湾地区经验积极发展美丽农业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大家好!我代表台属界委员发言。

我国台湾地区通过不断革新,成功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美丽农业的转型,其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组织化程度高。通过农会把农民、农业生产单位、农村服务法人组织到一起,实现了小规模经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

二是产业融合度高。以青梅产业为例,通过设立梅子梦工厂,把原来单纯的梅子种植产业,延伸到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二三产业,形成了梅子减产不减值的良好市场氛围。

三是文化渗透度高。他们为传统农产品注入了文化内涵,产出的不再只是产品本身,还有文化和情感。

我区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但是与台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有:

规划布局缺少统筹,目前我区还未形成美丽农业建设的整体规划与布局,没有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

特色品牌优势不足,五大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代表萧山特色的萝卜干、三黄鸡等农特产品,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包装和推广。

经营模式过于传统,农业经营者在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管理团队等方面与美丽农业的发展要求还有距离。

农业合作平台缺乏,缺乏一个可以提供学习培训、加工销售、资源调剂、风险担保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结合我区特点,我们认为发展美丽农业要走萧山特色的路径:

要发展美丽产业。聚焦美丽经济,加快发展集科研、种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重点要推动“大农业”和“大旅游”有机结合。中心城区、新街、钱江世纪城等区域要加快花木业与城市国际化相结合,打造城市大花园。南部应加强山林保护开发,加快林道建设,提升林业质量,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如所前、进化等地发展精品果园、茶园;楼塔、河上等地发展中草药种植、山地运动。东部应利用沙地、水网资源,发展围垦、水乡旅游,如瓜沥的昭东可通过借地换地,把水塘连成片,打造昭东渔场。

要建设美丽田园。提升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水平,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打造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成网、片成景的美丽田园。用创意美化田园,把农田打造成景点,如河上镇的彩色稻田、湘湖的“迷宫”油菜花、瓜沥镇的田园广场等,形成“四季花海”的田园风光。

要推进美丽技术。坚持科技兴农,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促进农机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应用立体栽植、多层养殖、物联网等装备,推进农业“设施增地”。

要培育美丽主体。支持有条件的农村经济合作社实行公司化改造,探索发展村级物业经济、产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新型经济业态,培养一批综合实力强、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支素质过硬、适应美丽农业发展的职业农民生力军。

发展美丽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工作举措上,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

一要规划先行,合力推进。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组织全区联合开展“打造整洁田园,建设美丽农业”行动,实现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多规融合、协调联动。

二要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把城市的科技、工业、服务与乡村的产业、田园融合起来。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完成农业产业链升级。

三要示范引领,提升品质。规划推动各镇街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形成镇街特色,培育示范园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立富有萧山特色的“区域品牌”。

四要加大支持,多方保障。把发展美丽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给予充分的财力保障。引导工业企业加大对美丽农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和股份制改革。

我们相信,通过美丽农业的打造,一定会使萧山的“田园变公园、产区变景区、产品变名品”,使萧山的广阔乡村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区的一道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