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进一步发挥我区
民营企业家独特作用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萧山从一个农业大县华丽转身为全国领先的经济强区。萧山的发展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改革开放的生动写照。
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十分关心关爱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在良好的政商环境下,全区经济蓬勃发展,一大批企业家勇立潮头、奋勇争先,创造了“萧山奇迹”。目前全区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95.6%,财政收入有94%以上来自非公经济单位。非公经济是萧山经济名副其实的“顶梁柱”、“压舱石”。特别是民营经济,更是萧山经济的主力军。
为此,我们要抓住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有利时机,大力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大力激发全区企业家抢抓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打造新时代现代化国际城区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加独特的作用。
一、要充分提炼一种创业精神
改革开放40年来,萧山企业家发扬“四千”精神,“四抢”精神、“四敢”精神,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集中体现了萧山人强烈的竞争意识、争先精神、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形成了萧山企业家精神特质,孕育了独特的萧商精神、萧商文化。
建议结合全区改革开放40年成就总结,区委、区政府广泛开展“新时代萧山企业家精神大讨论”活动,通过座谈会、研讨会、论坛、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全面回顾总结萧山企业和企业家40年来创业、发展、壮大的历程,总结、提炼萧山企业家精神和萧商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彰显“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
二、要深刻挖掘一批优秀事迹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企业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和就业岗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万向集团、传化集团、恒逸集团、开元旅业集团等一大批企业,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每一家优秀企业都蕴含着一部精彩的创业故事,每一位优秀企业家都闪耀着一种时代的创业精神。
建议对这些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和成功案例进行深入挖掘总结,搜集整理每家企业艰苦的成长历程和成功经验,组织力量编辑成书或邀请权威的专家学者研究形成系统的资料文案,让萧山企业的创业事迹广泛传播,让萧山企业家精神激励更多的萧山人书写新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三、要隆重开好一个纪念大会
改革开放40年最生动的事实,是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最突出的亮点,是造就了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支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议召开纪念萧山区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评选表彰改革开放40周年来的功勋企业、功勋企业家和优秀建设者,并开展相应主题性的文艺汇演等活动,大力弘扬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优秀建设者精神。
四、要加快建设一个纪念场馆
企业家是萧山的骄傲。特别是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同志,作为萧山第一代杰出的民营企业家,他不仅是萧山的光荣,更是国人的骄傲。他生前一直住在1983年修建的农家小楼,他从田野走向了世界,完全可以作为萧山民营企业家的典型 “代言人”。
建议结合城市整体规划,保留鲁冠球老房子,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优化改造,建设“冠球纪念广场(公园)”。通过介绍鲁冠球一生的创业历程,以展示他的成就、精神和影响力为主要载体,以点带面,建设“萧山民营企业家博览馆”。
五、要精心培育一批年轻企业家
随着历史的脚步,第一代企业家已经逐渐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但他们激流勇进的创业精神更值得当代的社会各界尤其是年轻一代企业家学习和传承。
为此,建议以“新老企业家走进新时代”系列活动为引领,通过开展媒体宣传,“新老企业家结对”活动和加大年轻企业家培育力度等举措,传承和弘扬老一辈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培育打造一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新时代企业家队伍。
六、要健全完善一套服务机制
区委、区政府要制定更加务实管用的配套政策,切实抓好中央决策部署的细化落实,优化政务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千方百计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要完善区领导联系商会和重点企业制度,进一步关心关爱企业家,形成尊重、宽容、支持、服务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企业兴,则萧山兴;企业强,则萧山强。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进一步发挥我区民营企业家的独特作用,萧山的经济社会将一定会更加美好。